《飛奪瀘定橋》爲何國民黨只拆了橋上木板,不是直接將橋炸了

提起紅軍長征兩萬五千裡,可謂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部史詩了,這也是家喻戶曉的故事。在紅軍長征期間,他們不知遇到過多少磨難,也曾差一點就被國民黨的軍隊剿滅,飛奪瀘定橋戰役就是其中之一。

《飛奪瀘定橋》為何國民黨只拆了橋上木板,不是直接將橋炸了

但在飛奪瀘定橋時,國軍已經能夠圍剿紅軍了,只要炸了瀘定橋,紅軍就無法渡河,註定會失敗。但國軍為何不直接炸掉鐵索,只拆掉了瀘定橋上三分之一的木板,又給了紅軍一線生機呢?其實,國軍並不是沒有想到這個問題,只是在戰爭中,炸橋這種行為不可取的原因是有很多的,後人對此也是各抒己見。

《飛奪瀘定橋》為何國民黨只拆了橋上木板,不是直接將橋炸了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瀘定橋在四川,對於四川當地人民而言,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是離不開瀘定橋的。若選擇直接炸橋,除了會讓紅軍渡河失敗以外,更會讓四川當地的人民無法正常生活。不僅如此,這場戰役中負責攔截紅軍的軍閥劉文輝正出自四川,也由於他對四川的地形非常熟悉,才接受到蔣介石的命令。但若讓他因此炸掉瀘定橋,想必他的內心也是非常煎熬、不捨的。

《飛奪瀘定橋》為何國民黨只拆了橋上木板,不是直接將橋炸了

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並不是以上這兩點,而是在於國民黨太過輕敵。為什麼要這麼說呢?首先,當時劉文輝也很自以為是的認為,紅軍根本不可能渡過瀘定橋,況且,這麼危險的環境,他們也不一定能過來。若他們根本沒有走到這裡,反而橋已經被炸燬了,那豈不是得不償失了。但對於紅軍而言,劉文輝這種想法就是多慮了,他們長征兩萬五千裡,不知在到瀘定橋之前遇到了多少困難,又怎麼會對一個瀘定橋就心生畏懼呢?

《飛奪瀘定橋》為何國民黨只拆了橋上木板,不是直接將橋炸了

不過令劉文輝沒有想到的是,紅軍不僅來到了瀘定橋,行進的速度遠比他預計要高得多。當時的天氣不同往日,颳風下雨,況且紅軍距離瀘定橋還有一百多公里,在這樣的天氣情況下行進到瀘定橋,最起碼也要幾天。但紅軍卻只在一夜之間就到達了瀘定橋,這讓國軍大吃一驚。

這個時間遠遠超出了國民黨的預料,所以,紅軍也能為這次戰役有一定時間去準備。而國民黨在紅軍到達之前,也留了一手準備,等到紅軍到達瀘定橋時,瀘定橋的木板已經被拆掉了。擺在紅軍面前的,只剩下十幾條鐵索,而他們要做的,就是憑著這僅僅十幾條鐵索渡過瀘定橋。當時,紅軍們決定先對敵軍進行突擊,直面應戰,並一邊渡橋,一邊在橋上鋪好木板。於是,兩軍在瀘定橋上就開始了戰爭。

《飛奪瀘定橋》為何國民黨只拆了橋上木板,不是直接將橋炸了

而面對這樣的情況,國軍的準備並不充分,儘管有了炸橋的想法,但在當時這樣的情況下,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這樣對兩軍的損失都極為慘重,帶來的後果也是無法想象的。在這樣的戰爭中,顯然是紅軍更佔優勢。也隨著紅軍強有力的攻勢,並沒有糾纏過久,便擊退了他們,成功渡過了瀘定橋。紅軍的堅韌不拔,不畏懼困難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也正是因此,他們渡過了長征中一個個困難,讓後世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