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推出《中國人物》:知道中國歷史就能理解中國現在

BBC推出《中國人物》:知道中國歷史就能理解中國現在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報道,英國廣播公司(BBC)廣播4臺(Radio 4)最近播出了一個節目,名為《中國人物》的系列節目,每集15分鐘,通過介紹中國古代、近代的著名和焦點人物,生動有趣地為英國聽眾上了一大堂中國歷史課。

《中國人物》的撰稿人和朗誦者是英國曆史學家拉納•米特(Rana Mitter),現為牛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的米特,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通。他被稱為西方新一代中國抗戰史研究權威,《中國,被遺忘的盟友》一書影響甚廣。

選擇哪些人來代表中國呢?BBC給了米特百分之百的自由。儘管米特的專長是中國現代史,但他“希望廣泛地呈現中國歷史”,於是決定了三類人物:一類是與中國息息相關,已經成為文化名片的,比如孔子;一類是中國人很熟悉,但在西方缺乏知名度的,比如李清照;一類是中國百姓都不太熟悉的,比如鳩摩羅什,或者“完全被東方與西方遺忘的重要人物”,比如擔任晚清海關總稅務司48年之久的赫德。

米特之所以將外國人也納入節目是因為他認為“中國一向都是由各式各樣來自不同社會與背景的人所組成,不管是對中國人或是非中國人而言,瞭解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前提下,鳩摩羅什雖然不是中國人,但是他將佛經從梵語翻譯成中文,甚至到今天都與中國佛教徒息息相關。”

按照這個標準,不少耳熟能詳的名字被一一排除。比如,米特想要一位詩人,李白和杜甫無疑應該入選,但唐代人物已經選了武則天,他於是把目光放在了宋代,選擇了“文筆極佳”的李清照。

米特還想要一位哲學家,最後,他選了孔子。“孔子為中國提供了“文化DNA”。當然了,其他哲學家,像韓非子、孫子、孟子都是非常重要的哲學家,但儒家的倫理思想不僅在過去兩千年中塑造了中國,還塑造了一大片東亞地區。”

出於同樣的考慮,他選擇了魯迅和丁玲,但沒有選擇老舍和冰心。米特認為,“有能力創造一個對社會有深刻見解的人物已經很不容易,更何況創造了三位!這表示他確實已經掌握了國家的脈搏,而這位創作者就是魯迅。”

《中國人物》最後的壓軸人物,是鄧小平。“毫無疑問,鄧小平是現代中國的創始人之一,他深深影響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中國。”米特說。在節目中,他講述了鄧小平如何在社會主義制度之下,讓中國實現經濟發展的奇蹟。“鄧小平說過,‘不管黑貓白貓,能捉老鼠的就是好貓。’一切都必須有彈性,像建立深圳特區,就是這樣。”

鄧小平對中國經濟的貢獻雖然重要,但是作為英國曆史學家,米特認為鄧小平在香港1997迴歸談判,不但體現了他對國家主權的看重,還犀利地反映出100多年來中國與英國在國際政治與經濟地位的轉移。

米特指出在25年前,中國在全球經濟只佔了很小的部分,而現在,中國已經是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很多全球性事務上,中國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但許多西方人在頭條新聞中讀到中國,卻不知道完整的中國故事。所以我希望通過這個節目告訴西方大眾,如果你知道了中國的歷史,你就可以理解中國的現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