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疆爲何存在大批越南皇室的後裔?

wlaiwangling


越南和烏魯木齊,這兩個相距上萬裡遠的地方你可能都無法聯繫起來。但是近年來在烏魯木齊發現許多安南國古幣,並流傳著關於安南皇室後裔的故事。

關於這批安南王室後裔的故事,要從五百年前越南莫朝說起,明朝嘉靖年間越南後黎朝皇權旁落,大權掌握在莫登庸手中,黎氏後裔成為傀儡,之後莫登庸更是廢除後黎朝君主自立為皇帝,建立越南歷史上的莫朝。

莫登庸建立莫朝後,後黎宗室和舊臣不願意臣服莫朝,於是一邊在越南南部清化靠近老撾等地反抗莫朝,一邊派遣使者前往明朝揭發莫登庸篡位的事情。當時嘉靖帝得知後本想討伐莫朝,但是由於之前明初統治安南失敗,所以明朝只是做做樣子準備懲治篡位的亂臣賊子。莫朝莫登庸這邊呢知道明朝並不是真想攻打自己,於是就坡下驢嚮明朝投降,表示內附明朝,不在稱王並將安南國戶口田冊送上。於是嘉靖帝承認他在安南國內的統治權,明朝能設立一個名義上歸屬於明朝的安南都統使司(隸屬於廣西的土司),冊封莫登庸及後世安南君主為安南都統使,這樣名義上安南又稱為明朝一部分。

莫朝解除明朝的威脅後,在國內實現寬鬆政策並重視文教科舉,在越南還是很有民心,統治當地五六十年,有能力的莫朝大臣也屢屢打敗反抗的後黎朝舊部。這邊被明朝嫌棄的後黎朝死都不願臣服莫朝,後黎朝舊臣清化土豪阮氏和鄭氏先後輔佐後黎朝宗室為黎朝皇帝對抗莫朝五六十年,與莫朝形成南北朝的格局。

歷史總是出乎意料的,在堅持抵抗莫朝五六十年後,後黎朝趁莫朝內亂一舉攻下首都東京(河內),但由於莫朝是明朝設立的內屬土司,後黎朝不敢輕易滅掉,只能將他趕到越北幾個靠近明朝的小地方,莫朝也真正只是淪為一個“土司皇帝”。這樣分屬莫朝和後黎朝的兩個安南一直維持到清初的康熙年間,當時由於莫朝高平後裔支持吳三桂,所以康熙平定三藩之後並沒有保護莫朝高平後裔,後黎朝趁機將高平末代君主莫元清趕出安南國,莫朝正式在安南滅亡。莫元清死後,後黎朝為免莫氏後裔反攻請求清朝將莫朝後裔安排會安南,最後那些不願臣服後黎朝的莫朝後裔改姓為黃。

時間到乾隆初,莫氏後裔黃公質割據越南老撾邊境的奠邊府猛天崗並聯合反對鄭主的人士反抗黎鄭。1769年,黃公質亡其子黃公纘七歲,黎氏軍隊趁機攻下猛天崗,黃公纘率餘部退入中國境內。乾隆帝考慮黃公纘等人是莫氏後裔就然他們安插雲南等地,後雲南擔心其返回安南反抗黎鄭,於是乾隆諭軍機大臣遷黃公纘等前往迪化,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九月正式抵達烏魯木齊。陝甘總督吳達善又奏報了安插編管事宜:“迪化城土墩子地方, 地肥水足, 堪資生計, 即將烏魯木齊招墾之地, 每戶撥給三十畝, 並借給農具丶籽秧馬匹丶房價, 責成頭屯把總彈壓”, 乾隆准奏

從此,這批安南皇室後人就成了烏魯木齊的屯墾者。黃公纘帶領22戶安南人認耕了660畝土地。1778 年, 黃公纘在烏魯木齊病故, 所屬族人仍以其家人為頭人, 清廷令地方官查明黃公纘之子, 以承襲其父頭人之角色。之後在1865年阿古柏入侵與索煥章等叛亂時這批安南人向西逃往瑪納斯避難,從此之後就沒有了消息。但是當地安南墳墓被發現,出土許多安南銅板,並流傳下安南皇室後裔的故事。

參考資料:越南官修史書《大越史記全書》、牛軍凱《王室後裔與叛亂者》


越南古與今


對,越南(古稱“安南”),如今在新疆烏魯木齊西邊還有一個叫安南工的村莊,上世紀90年代這裡還存有安南國人的墓葬,並出土了一些安南國的古錢幣,比如景興、嘉隆等年號,相對應的年代從乾隆晚年以後都有。而從《清實錄》的記載發現了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發現,乾隆年間有一批越南落魄皇族逃難到此地定居,所以烏魯不齊的安南工村居民現在雖然煙消雲散了,但在當年可是正經的越南皇族後裔。

如今越南海防市有莫氏皇朝景區,內有莫氏祠堂,圖為現存莫朝太廟的大鼓。

1428年黎利建立黎朝,1431年明朝封黎利為安南國王,史稱後黎朝,1527年後黎朝將領莫登庸造反,將黎王廢為泰王,登基建立莫朝,1530年黎朝宗室起兵恢復後黎朝,越南被割據分裂,1540年明朝冊封莫朝莫憲宗為安南都統使,1661年莫朝莫明宗被清朝冊封為安南都統使。

看圖指示,如今的安南工村莫氏皇族後裔,就在三坪農場一連。

後黎朝經過百年的戰爭,終於在1677年滅掉莫氏王朝,統一了越南,為躲避追殺,莫氏皇族逃往南掌國和清朝邊境,並改姓黃,繼續進行反黎復莫的活動,而黎朝一直派兵予以追殺。

圖為黃公墳的石碑。

1739年,已改黃姓的莫氏皇族後裔黃公質領導農民起義抗擊後黎朝,1768年黃公質在在戰亂中病死,群龍無首的隊伍逃往中國境內並請求庇護。1771年當時的乾隆看在莫氏祖上效忠於清朝前提下,答應提供政治庇護,由於後黎朝一直派使臣請求交出叛民餘孽並予以追殺,所以乾隆將莫氏後裔送往新疆和黑龍江兩地分開安頓。

《清實錄》清晰地記載著,乾隆36年,乾隆下旨將逃難至境內的莫氏皇族後裔以屯田的身份安置於新疆和黑龍江兩地。

以黃公質的兒子黃公贊這一支為最大,共100多人,由當時陝甘總督吳達奉命安頓在烏魯木齊西郊,共分成22戶,每戶給房屋和田地30畝,租給耕牛、稻種等。隔著遙遠故土的莫氏皇族後裔赴國難望,於是在此地落地生根,形成了今天的安南工村,至今此地還有皇姑墳,其實就是諧音的黃公墳。


圖文繪歷史


熟讀歷史的你肯定知道一句名言:“歷史沒有垃圾箱”,歷史是丟不掉的,中越兩國曆史關係極其複雜,既有友好相處又有戰爭,只是近代避而不談罷了,但是越南可是大肆宣揚“兩千年反對北方侵略史”,所以說新疆的越南皇室後裔就是殘酷戰爭史的遺留。



在今天的新疆省會烏魯木齊三坪以西四公里處的農場一隊,有一個叫安南公村的自然村,他們就是傳說中三百多年前流落到新疆的越南皇室後裔,得幸於中國的政策,他們生活的也很好,為什麼在中國新疆呢,今天來扒一下那段令人髮指的戰爭史。


清康熙年間,安南(古越南)國內莫氏王朝被黎氏王朝消滅殆盡,莫氏殘餘逃到柬埔寨的猛天寨並改為黃姓,後黎氏擔心他們死灰復燃,舉兵攻打猛天寨,莫氏王朝的末代皇子黃公瓚及其部落無奈逃到中國境內。



清乾隆皇帝考慮到歷史的淵源關係(下文有解釋),准許其在雲南邊境地區定居。但是新任安南王想要斬草除根而後快,多次向清政府要人,乾隆於是將黃公瓚部落安排到烏魯木齊頭屯河所。一方面使其遠離邊界,避免戰爭;另一方面當地急需屯墾。後來新疆戰亂,這些皇室後裔散居到新疆各地。

近代越南編著的《大越史記》認為,越南人祖先為炎神農氏之後裔徑陽王,其父帝“明”為炎帝三世子孫。

小小嬴政


先糾正下,那時候越南應該不能算作皇室,只能說王。因為越南在以前都是中國的藩屬國,並沒有稱帝的權力,所以說新疆有的只是王室的後裔,為什麼會有這一說,並不是空穴來風,原因是明朝時期(公元1572年)越南發生了內亂,那時候不叫越南,是叫安南。

1986年烏魯木齊的古墓地挖出了很多文物,竟然還有外國的銅錢,經過專家認定,這些銅錢是越南的,為什麼烏魯木齊會有越南的銅錢,這事還得從安南之亂開始說起,安南的大臣莫登庸造反,在北方建立了莫氏安南,而原來的黎氏就逃亡南方復國,雙方一直僵持了一百多年,直到康熙時期,黎氏才帶領兵馬滅了莫氏,莫氏從此改姓過著逃亡的日,但是黎氏步步緊逼,而安南的黃公贊沒辦法只能逃亡到中國。

乾隆皇帝也接納了他們,但是安排在哪裡卻成了問題,最後決定把他們大規模的遷移到新疆,因為當時的新疆剛剛戰亂完畢,人口不多,乾隆皇帝只能讓更多的人到了那裡發展那裡的經濟。在新疆地區,乾隆每人賞賜三十畝地,越南王室在此地生活了幾百年,在新疆孕育了很多後代。

而新疆也有個地區叫“安南宮村”,所以才會有現在人說新疆人大部分是越南王室的後裔,其實也不奇怪。

【羽評歷史,歡迎右上角關注】


羽評郡主


文史野趣/潁州小史官!

最近剛剛聽過類似的故事,專門查了資料。這些在新疆的越南皇室後裔,並不是這些年過去的,而是兩百多年前就已經遷過去的,他們在那裡生活兩百多年,現在已經有不少人了。

我國古時候把越南叫做安南,在清朝乾隆年間,越南已經內亂多年,王朝沒落,許多皇室成員被叛軍追殺,其中有些皇室退到了柬埔寨,後來過了一些年,叛軍竟然殺到了柬埔寨,他們只能退到中國境內。



後來,新的越南政權向向乾隆皇帝請求遣返在中國境內的前越南皇室,但是乾隆皇帝沒有批准。後來,這批落難的越南皇室被送到迪化,也就是現在的烏魯木齊,進行開墾。


這個事也是在幾十年前才被發現,在施工過程中發現越南古代貨幣,經歷史學家研究,確定了他們就是兩百多年前被送到新疆烏魯木齊的越南沒落皇室。

歡迎朋友們評論區補充交流!

【事件佐證,《中庸章句傳》、《清實錄》。】

我是喜歡文史野趣的潁州小史官,歡迎關注哦!


無筆史官


其實這些越南後裔都是安南莫氏皇族的子孫,我今天就來說說這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吧!故事要從清朝說起,那時的越南不叫越南而叫安南國,康熙年間,當時的越南處於南北朝割據時期,安南南方黎氏政權以協助清朝平定三藩為名滅了割據北方高平地區的莫氏王朝。莫氏皇族倉惶逃到了鄰國老撾(那時稱南掌國,是老撾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朝)的猛天寨,並改名更姓為黃。

(古代安南人)

但是在1769年,黎氏軍隊為了斬草除根追擊至此處,而莫氏皇族的最後一任末代“皇帝”黃公贊只能帶著餘下數百人宗親部署一步步逃入中國雲南境內,而在莫氏主政越南期間,一向與中原王朝交好,乾隆皇帝得知此事後,念及往日情分,特地下旨准許其部族在中國境內生活繁衍。

但是黎氏對此卻咬牙切齒,視其為心腹之患,時不時在雲南邊境製造摩擦並向清廷要人,而且當時他們與當地土司之間的鬥爭也非常激烈,這也引起了當地人的不滿,乾隆為了保全莫氏血脈,同時又避免給黎氏以口實,避免外交糾紛和軍事衝突,原話為“黃公纘等途窮來歸,皇上不可能聽任他們回國引頸受誅”。公元1771年乾隆將其遷往內地遠離這是非之地,而選址何處呢?恰巧那時平定了新疆的

準噶爾叛亂,而新疆卻地廣人稀,清朝急需人員鞏固邊境,開荒屯墾,於是就下令將黃公纘部族一百餘人遷往新疆烏魯木齊的頭屯河畔土墩子(現在的頭屯河區),還有一部移至黑龍江,這是後話。

到達新疆後,當時的安南國王仍然堅持要將黃氏族人引渡回國,可是乾隆並沒有理睬。黃氏所屬被編為22戶,並每戶賜予土地三十畝,從此這些越南皇室搖身一變成為了清朝在新疆的第一代屯墾工作者。

黃公纘於到達新疆的第六年去世,死後被安葬於屯墾區,並築起規模頗大的數米高墳冢,後人稱此為“黃公墳”,後經口口相傳又被稱之為“皇姑墳”,現在從這片屯墾區的名字也依稀可見越南的一點影子,名叫“安南工村”。2010年後,由於中越關係的持續好轉,不斷有黃氏後人來此墓尋根祭祖。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曾經被學者寫成了一篇名為《烏魯木齊四季》的文章,影響頗大,在越南也被翻譯登載在了報紙上。1986年,建築施工人員在烏魯木齊頭屯河施工時,曾經挖出了數百枚清代銅錢,而在此之間還夾雜了十幾枚安南國景興通寶,這些應該就是當年莫氏皇族來疆時所攜帶的物資之一,由此也揭開了這段三百年前塵封已久的往事!

歡迎點贊轉發,有不足的還請大家補充,謝謝


軍史吐槽君


這件事是因為越南的一場內亂引起的。

古時候的越南稱作安南,一直都是中國的屬地。由於中國在進入五代十國時,國家內亂,動盪不安,無暇他顧,安南乘機擺脫了中國的控制,建立吳朝。而後獨立,成為了中國的“藩屬國”。

明清時期,安南內戰頻發,政權朝夕更替。清康熙年間,明代安南王莫氏,在後黎朝的數次進攻中,偏安高平一隅。清廷便封黎氏後裔黎維禧為新的安南王。於是,黎維禧大舉進攻高平,欲將莫氏斬草除根,雙方爆發了激烈的戰爭,莫氏勢弱不敵,逃往同樣是清朝附屬國的南掌(也稱“瀾滄國”),躲藏於猛天寨,為躲避黎氏的追殺,改為黃姓。

(安南的宮廷政變)

莫氏一族經過幾年的蟄伏,實力有所恢復。其後裔黃公質在山南地區舉兵,企圖反抗安南王黎氏,黎氏派兵鎮壓。

這場戰爭發生在清乾隆年間,從1751年開始,至1769年結束,雙方持續了十多年才分出勝負。最終,黃公質戰死,其子黃公纘率殘部退入猛天寨。但黎氏欲將莫氏連根拔起,猛攻猛天寨,黃公纘拼死抵抗,最後戰至只剩百餘人,被迫退入中國境內,向清廷尋求庇護。

乾隆皇帝獲悉此事後,考慮到莫氏畢竟是曾經的安南王,答應了黃公纘的要求,准許他們“留於近邊安插”,也就是就近安置在清朝和安南的邊境。

(被法國殖民時期的安南)

但安南王黎氏還是對黃公纘不放心,多次向清廷“請索回處置”,都被乾隆“移檄責之”。

黎氏見書信交涉沒有成效,於是借朝貢之機,親自上門討要黃公纘及其餘黨,“附貢具奏黃公纘一案”,乾隆不由大怒,“不必復行駁回,聽其自行陳奏。伊等既因投生而來,豈可聽其仍回爾國就死”。意思是說,黃公纘等人既然投奔我大清,就不能見死不救,不管安南王怎麼說,不予理會,

但黃公纘一行在清廷的安置點仍以安南的皇室自居,不守法度,與當地的吐司發生了數次衝突。

恰逢此時,紀昀從烏魯木齊回朝,向乾隆上奏,詳述了當地的屯田狀況,“烏魯木齊農家,人無徭役,地無丈量,納三十畝之稅,可坐耕數百畝之產。四無鄰舍,多為 ‘一家村 ’”。意思是說,烏魯木齊人少地多,無人耕種。

紀昀還向朝臣們講了一個笑話,某農戶種了一季小麥,大概值價“三十金”,但僱來收麥的人工價就是“三十五金”,他用“五金”遣散了收麥之人,避免了更多的虧本。

於是,乾隆便將黃公纘等人遣往烏魯木齊,編入屯田名冊,劃撥相應的田地,發給農具種子。

黃公纘等人便成了新疆的屯田人。屯田的地方就叫安南工村。

(清朝時期中越邊境圖)

自此以後,這些安南人就背鄉離井,世代耕種於新疆,與當地人融為一體,再也沒能踏上安南的土地。

乾隆之所以把黃公纘一干人遣往烏魯木齊,一來是為了讓他們遠離安南,打消安南王黎氏的顧忌;二來烏魯木齊也確實需要大量的屯田人;三者為彰顯清朝的大國風範。

黃公纘在來到烏魯木齊幾年後就病逝了,其族人就將他葬在了安南工村,取名“黃公墳”,後人訛稱“皇姑墳”。直到現在,仍有眾多的越南黃姓留學生,前往“黃公墳”,祭拜黃公纘。

這就是新疆為何存在大批越南皇室的後裔的原因。


張生全精彩歷史


這事兒真不是胡謅,據《清實錄》記載,這些越南皇室後裔是在乾隆三十六年,跑到中國來尋求政治避難的黃公纘及其家眷,當時的乾隆皇帝為了保護,把他們遣送到新疆定居。

越南古稱安南,地方不大人也窮,但卻特別能折騰。康熙年間,安南的莫氏王朝被黎氏所滅,垮臺的莫氏皇族逃到柬埔寨,改姓黃,想要隱姓埋名活下去,沒想到黎氏很執著,非要趕盡殺絕,又追殺到柬埔寨,走投無路的黃氏只好跑來抱大清的大腿,尋求政治避難。

這個時候,乾隆考慮到黃氏很可憐,自己作為天朝上國,應該保護曾經的小弟,於是准許他們在雲南邊境定居。


但新任的安南王黎氏是個腦袋瓜子很不轉彎兒的人,滅不了黃氏他連覺都睡不好,為此多次向大清要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乾隆一看,這是人家內政,自己既不好直接插手干預,也沒有什麼藉口發兵討伐,於是想了一個辦法,直接把越南皇室後裔黃公纘及其眷屬,全部遣送到新疆烏魯木齊的頭屯河所!


從大西南到大西北,相距數千公里,這下子安南王黎氏沒轍了,只好放棄了追殺,而黃氏為了保命,再也不敢回國,乾脆在此定居,繁衍生息,於是新疆就有了越南皇室的後裔。

直至如今,烏魯木齊頭屯河一帶還陸續出土過安南國的古幣,就是這段歷史的見證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這些人全都是清朝年間從越南逃到中國境內的政治難民。

明、清時期,高平莫氏與黎鄭勢力之間一直展開著激烈的政治爭鬥,持續時間長達150年之久,最終以莫氏的徹底落敗為結果。失敗的高平莫氏及其支持者的勢力被迫逃到中國境內,以封貢舊臣的名義向天朝尋求政治避難。於是,清朝從康熙六年(1667)接受安南莫元清的奏請起,直到乾隆年間,都一直在接受著這些難民,並將他們安插在中國各地。

新疆的這一支是黃公纘所率領的安南難民。黃公纘是18世紀中期越南山南、興華、清華地區起義軍黃公舒的兒子,他們父子以中越邊境的猛天寨為根據地,對抗著黎鄭勢力。根據猛天寨的阮勵求提供給清朝供詞:

黃公舒本系莫姓,亦安南國人,其祖莫等庸曾為安南王。安南黎王起兵滅莫,盡殺莫氏,僅逃脫一二人,隱居村寨,因改莫姓為黃姓,流傳至黃公舒,已經數百餘年。

1769年,黃公舒去世,公纘等率領“眷屬、民人四百餘名”逃到雲南,向清朝提出內附的請求。

經過一番權衡,清朝同意收留黃公纘,將他們一行人安排在雲南居住。但是,安南方面獲悉黃公纘的行蹤後,持續不斷地向清朝雲南當局提出“索取黃公纘領回處治”的要求。清朝為避免進一步滋生事端,決定將黃公纘等人改發北方地區,避免他們與安南接觸。

就這樣,黃公纘等人被清朝安插到新疆的烏魯木齊。據史料記載:

前有安南國民黃公纘等,攜眷內附,經總督彰寶查辦,請將黃公纘等及其眷屬一百餘人,全行移向烏魯木齊安插。其作何分起押送,已交彰寶酌按人數,分撥妥協辦理。所有經過省分,均應一體留心護。著傳諭各該督撫,將來滇省解送黃公纘等過境時,務派妥幹文武員弁,沿途小心管押,毋致疏虞。倘有乘間脫逃之事,速即嚴行緝拿,於所獲地方,即行正法。其解至甘省時,該督撫預行知會烏魯木齊辦事大臣,酌量撥給地畝房間,令其耕種自贍。

這就是為什麼新疆會有越南王室後裔的原因。


HuiNanHistory


這是複雜歷史背景下的歷史遺留問題。

早在康熙年間,安南發生叛亂,黎氏打敗莫氏王朝,建立新的王朝,而原來的莫氏皇室為了逃避新王朝的追殺不得不跑到柬埔寨,並改姓為皇。後來在黎氏的一再追殺下,逃入中國境內,尋求庇護。

當時已經是中國的乾隆時期了,乾隆皇帝考慮到中國和莫氏王朝的關係,就決定將這些安南的皇室安排到新疆的烏魯木齊。

至於為什麼要安排到新疆,而不是安排在東北或者西南,這就大有說法了,東北是清朝的龍興之地,一直以來都沒有進行開始,直到清朝末年才進行開發。而東部都是漢族聚居區,將安南皇族遷到此處,可能還會引發民族矛盾,反而授人話柄;

原來乾隆是想安排在西南的雲南,但是,該地又離安南太近,讓新安南國王會認為清朝有意扶持原來的皇族隨時準備復辟。並且,在該地也容易被新安南王派人刺殺,從而引發兩國矛盾。

基於以上種種考慮,乾隆決定將他們安排到新疆,當時,乾隆剛剛打敗準噶爾汗國,也迫切的需要人口去開發新疆,這樣看來,對於當時避難的安南皇族來說,是絕佳之地,對清朝也能起到開發邊疆的作用,對新安南王朝來說,雖然沒有抓到前朝的皇族,但是看他們遠在千里之外,也就沒有什麼威脅了。

根據清代史籍《清實錄》的記載,乾隆三十六年,乾隆皇帝曾將逃難到中國的,原安南皇族後裔黃公纘及其眷屬遣送到烏魯木齊頭屯河所。

安南皇族到了新疆的烏魯木齊後,在清政府的支持下,這些越南皇族成了新疆的開發者,後來新疆發生戰亂,這些安南皇族後裔也散居到了新疆各地,這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中國新疆存在大批越南皇族後裔的原因。

如果你也喜歡歷史,史論縱橫就在這裡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