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人士:次新股大批破發才是底,救公司救股市,關鍵還是穩增長

一路下跌的A股,繼續遭受重挫。

10月18日收盤,三大股指均收跌逾2%,滬指收跌近3%,失守2500點整數關口,創近4年以來新低。兩市合計成交僅有2397億元,行業板塊全線下跌。

分析人士認為,18日“兩桶油”加入大跌行列的背景下,距離最後一跌恐已並不遙遠,比起過去的幾輪熊市,本輪A股最終底部的估值可能更低一些。不過另一方面,不斷下降的市場利率和即將出臺的降稅減費政策帶來的“穩增長”預期,對沖了外部環境不確定因素以及經濟數據下滑的影響。

市场人士:次新股大批破发才是底,救公司救股市,关键还是稳增长

兩市成交不足牛市峰值一成

18日收盤,上證綜指收報2486.42點,下跌75.19點,跌2.94%,成交額1065億元;深證成指收報7187.49點,下跌177.72點,跌2.41%,成交額1330億元。兩市總成交不足2400億元,不到2015年6月頂峰的一成。

截至10月17日,滬深兩市兩融(融資融券)餘額已跌至7822億元,刷新了近4年以來的新低。歷史數據顯示,兩融餘額上一次低於8000億元是在2014年11月25日。此後半年,兩融一路攀升,並於2015年5月20日突破2萬億元。

市場普遍認為,10月以來A股大跌的觸發因素是國慶假日期間美股大跌引發的連鎖反應。博大資本行政總裁溫天納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全球貿易趨勢不明朗、地緣政治環境及美國加息,讓資本市場流動性都呈現出緊張的情況。

在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下,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及流動性不足狀況也較為嚴峻。招商證券10月17日發佈的研究報告稱,當前有未解押市值的上市公司數為2206家,全部A股公司數為3551家,佔比62.15%,合計市值4.6萬億元。在市場持續下行背景下,股權質押跌破平倉線市值的公司逐步增多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如何融資便成為A股上市公司的當務之急

招商證券策略分析師張夏稱,深圳市政府近日已安排數百億元的專項資金,從債權和股權兩個方面入手,降低深圳A股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改善上市公司流動性。而山東、北京、河南等多地國資也開始接手上市公司股權。雖然國資受讓股權規模並不是特別大,但市場預期已明顯好轉。

珈偉股份(300317.SZ)10月18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已瞭解到相關政策,並積極與相關部門進行接觸和了解,目前已提交申請資料,希望能獲得國資的馳援。

有市場消息稱,北京證監局於10月16日召集了23名東方園林(002310.SZ)債權人,與東方園林控股股東開會協商,建議上述債權人暫不採取強制平倉、司法凍結等措施處置控股股東所質押股份。北京證監局對第一財經記者稱,相關信息目前不方便透露,商議研究後會統一對外發布。

10月16日晚間,利亞德(300296.SZ)公告了公司董事長、實際控制人李軍今年第二份“兜底式增持”倡議書。按照李軍的承諾,經過事先確認,利亞德及全資、控股子公司全體員工於10月17日~26日完成淨買入利亞德股票,連續持有12個月以上,且持有期間連續在利亞德履職的,這些股票的收益歸員工個人所有,若產生虧損,則由李軍予以補償。

此後,已有三維絲(300056.SZ)、東方雨虹(002271.SZ)、巴安水務(300262.SZ)、東華軟件(002065.SZ)等8家上市公司老闆相繼發出“兜底式增持”倡議書。

市场人士:次新股大批破发才是底,救公司救股市,关键还是稳增长

底部在哪裡

若從2015年6月算起,這一輪A股波動已經持續了近3年半,投資者迫切想知道:持續時間還有多長?底部又在哪裡?

華林證券私人財富管理部副總經理胡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市場還沒見底,只有新股上市首日就破發,才可以確認大盤底部,投資者還需耐心等待。最終A股底部出現的時候,平均市盈率可能會低於10倍。隨著A股逐步與國際接軌,市值排名靠後的公司進一步縮水的概率較大,必然會壓制市場整體估值水平。“次新股大批破發才是熊市後期的標誌。”他說。

回看歷史,無論是2001年6月~2005年6月,還是2009年8月~2013年6月,此前的幾輪A股波動均持續了大約4年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一輪的A股波動中,也有貴州茅臺、中國平安、招商銀行、格力電器等績優個股創出歷史新高。安信證券策略分析師陳果認為,A股的盈利結構正在變化,是上游的供給側較強和下游需求偏弱疊加導致的。如何挖掘能夠持續景氣、實現業績穩定增長的細分領域(個股)顯得尤為重要。

國金證券策略分析師李立峰認為,A股權益類資產價格,在國慶長假歸來後承壓。在看到風險的同時也應看到一些積極的因素,比如政策轉向穩增長、改革階段性提速、進一步減稅等市場焦點。“A股市場將‘烏雲與金邊’同存,預計A股指數有望先抑後揚,配置上看好大金融、大軍工、原油產業鏈等。”他說。

救股市伴隨穩增長

多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分析人士認為,從以往的救市政策來看,如果政策僅針對股市,則只能創造一個“政策底”,而“市場底”往往要比“政策底”更低。只有真正能刺激經濟的政策才能讓股市真正走強。

2008年,降低印花稅等救市政策雖然讓疲軟的市場短暫井噴,不過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國際背景下,大盤還是大幅下跌到了1664點,最終在萬億級刺激經濟政策下才得以大幅反彈。

2015年7月初,在股市接連大跌之後,監管層出手救市。經過短暫反彈,2015年8月與2016年2月創造出階段性的“市場底”,而隨著經濟數據好轉,大盤於2016年2月開始了兩年的藍籌股結構性牛市。

可以看到的是,這一輪的股市下行,在政策面的穩定因素中,“救股市”與“穩增長”牢牢地結合在一起——除了地方政府直接參與解決股權質押問題之外,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及不斷下行的貨幣市場利率,都在向“穩增長”的方向努力。

李立峰認為,當前中國經濟需要貨幣和財政政策的合理組合予以支持。財政方面,積極的財政政策或將以減稅降費為主要方向。增值稅是我國第一大稅種,調整增值稅可成為後續財政方面的主要發力點。

溫天納稱,全球資本市場仍處於預警階段,市場的波動有一定過度反應。冷靜之後,經濟基本面若持續向好,股市波動將有所減輕。中國貨幣市場利率不斷下降和減稅措施,有助於提升實體經濟的流動性並降低資金成本,有效緩衝全球經濟目前面臨的流動性問題。

(第一財經記者王娟娟對此文亦有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