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回娘家、拜见舅姑需要注意哪些礼节?

婚后回娘家、拜见舅姑需要注意哪些礼节?

1、回门

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回门之俗,后代沿袭至今,旧称回鸾,又叫请回门,就是现在的“回娘家”,女儿带着女婿首次回娘家探亲的意思。结婚回门的时间各地都不一样,古时候是结婚后的第三、六、七、八、九日,也有满月回门的。

婚后回门,二人都要像结婚那样精心打扮,保持美丽、英俊的形象。一般在回门时,是新娘走在前面,返回新郎家时,新郎才走在前面。因为这是新娘第一次回娘家,又称“走头趟”。在回门之后,一般不能在岳父家过宿,必须当日返回新郎家,因为在古时候有新婚一个月内不能有空房的风俗。

根据不同地区的风俗男方还要给岳父岳母准备回门礼、回门钱,回门礼的数量不能为单,必须双数,寓意夫妻成双,百年好合。女方要隆重的举行回门宴,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方长辈陪饮。就餐时,新娘要陪伴着新郎,逐一向父母、亲友敬酒,感谢大家对新人的祝福。

婚后回娘家、拜见舅姑需要注意哪些礼节?

2、拜见舅姑

除了回门,婚后还有一道大礼就是拜见舅姑(舅姑就是现在所说的公婆)。这个礼仪一般是在娶亲的第二天,新娘在这一天一早就要起床,梳妆整齐,恭恭敬敬地等待着去拜见舅姑,讨得舅姑欢心。

《礼记》中有记载,新妇在拜见舅姑时,要带上枣子、栗子和用姜桂腌制的干肉等做见面礼,寓意“早生贵子”、“早立家业”。公婆就要回敬新妇一杯酒,新妇答谢一杯酒,然后公婆从西阶下堂,新妇从东阶下堂,以表示新妇从此代替了主位,公婆成了客。这就是周朝的“著代”之礼。在周朝婚礼中,新娘还要去宗庙拜见祖宗,行庙见之礼等,不过在后代都逐渐的简化了。

自南朝宋以后,新妇在拜见公婆时还常会有众宾列观。唐代则还要拜见新郎的尊长和旧故等,以识记丈夫家的长辈和幼辈,便于以后称呼,明确自己在丈夫家族中的地位。这对新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礼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