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早發現,「自摸」遠不夠

乳癌早發現,“自摸”遠不夠

作為威脅女性健康的“頭號殺手”,乳腺癌在我國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迅速上升,並呈明顯年輕化趨勢。我院乳腺科李主任提醒:防治乳癌,需要正確認識,遠離乳癌早診早規範治療的誤區。千萬不要上網一搜輕信誤信,那種以為經常“自摸”就能乳癌早發現,萬事大吉的觀點更不對,他列舉了臨床最常見的四大乳癌認識誤區。

乳癌早發現,“自摸”遠不夠

誤區1

乳癌一般中老年人才得

李主任介紹,與先進國家相比,我國發病年齡提前了十年。國外一般是六十歲以上病人高發,而我國乳癌病人發病年齡呈現“雙峰”特點:第一個高發年齡是45到50歲,第二個高發年齡才是60歲到65歲。但臨床上年輕的面孔也越來越常見,有些十八二十歲的女學生患了乳癌,但家長並不重視,導致治療不及時,“有個外地20歲的女大學生乳房長了腫塊,直到兩年後腫塊很大了母親才帶來醫院看,小手術變成了大手術!”談到類似的病例,蘇逢錫滿臉遺憾之色。他提醒,切莫以為年輕就不會患乳癌而大意。

乳癌早發現,“自摸”遠不夠

誤區2

靠“自摸”可以早發現

很多人誤以為乳腺癌的唯一症狀就是乳房出現或軟或硬的腫塊。很多女性認為常“自摸”就可早發現乳腺癌,對此,李主任表示:雖然自我檢查很重要,但由於癌腫初期很小,而且女性胖瘦不一,早期一般只有有經驗的專科醫生才能摸出,等到自摸出來時,一般腫塊都超過兩釐米了。而且,有些乳腺腫塊是乳腺增生而並非癌,有些人誤以為是癌反而自己嚇到自己。乳癌早發現,定期專科檢查絕不可少。

誤區3

依從性差,盲目迷信中藥和貴藥

“有一個鄉下土醫的妻子長了乳癌,他自己給病人開方吃中藥兩年多,拖到整個乳房都潰爛了才來,手術後我說需要內分泌治療減少復發,他一聽就說我們騙人,兩年後真的復發了,他們又來找我!”

李主任指出,早期乳腺癌若能及時手術治療和輔助治療,治癒率高達95%。但不少病人盲目迷信中醫和某些“偏方”,治療不規範導致病情越治越重。相反,也有一些患者盲目地認為貴藥新藥就是最好的藥。蘇教授指出,其實治療方案還是要聽取乳腺癌專科醫生的專業意見,遵循藥物的適應症和指南,因為專家會針對患者的實際病情,選擇最合適的藥物。

誤區4

化療掉髮了還是別做了

蘇逢錫介紹,預防乳腺癌復發轉移,輔助治療中化療和內分泌治療效果均不錯,但因為化療藥物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帶來不同程度的身體不適,有人會因脫髮而帶來困擾。

李主任指出,目前的輔助化療方案,專家一般會採用兩、三種藥物聯合治療爭取藥效最優而副作用最小,對於某些乳腺癌患者化療時用阿黴素類的抗生素類的抗癌藥物,具有極強的抗癌活性,但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其對於快速增殖的細胞都具有同等的殺傷作用,由此給患者帶來骨髓抑制、嘔吐、噁心、脫髮等常見的副作用,所以患者不需要望而生畏而放棄治療,且停藥後頭發仍會重新長回。

乳癌早發現,“自摸”遠不夠

Tips

專家建議

35歲以下女性應每年接受一次超聲或彩超檢查。

35歲以上的女性乳腺組織逐漸開始萎縮並被脂肪組織取代,鉬靶X線照射效果好。

對於乳腺癌高危人群,如月經初潮年齡小於12歲或絕經年齡大於55歲者、第一胎生育年齡大於35歲或未生育、產後未哺乳者、家族有乳腺癌病人者,建議在定期乳腺X線檢查的同時,結合每月一次的自我檢查和定期的臨床體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