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公立線與分金

易樂

楊公立線與分金

坐山立向,必須使用羅盤(亦稱羅庚)。羅盤是易理化了的指南針,它的最原始型就是批南針。最早的羅盤是由唐代楊益(筠松)所造,在明末由蔣大鴻改進,後人稱為蔣盤。羅盤有大有小,根據不同需要其圈數有多有少。

從使用上去分,可分為綜合盤和專用盤兩種。從學派上去分,可分為三元盤和三合盤。後有人把各種盤綜合而

一,成為徽易同參盤,即綜合盤。

羅盤的最基本作用,就是確定的物體的座標方位。盤中的指針(磁針)永久指向南北,磁針活動的凹型小

圓空間,稱為天池,中有一條小紅線把天池分成兩半,小紅線一端固定於北(即子山的正中),另一端固定於南(

即午山的正中),此小紅線稱為子午線。羅盤是可以轉動的。盤外有兩條垂直交叉而又固定的紅線,當圓盤轉動

時,垂直交叉線固定不動。當圓盤轉到特定的用處時,垂直交叉線所壓著的字,就是所需要的資料。以二十四

山為例,如果垂直交叉線壓著壬丙或庚甲,就表示你所要的方位是壬山丙向或丙山壬向,甲山庚向或庚山甲向

後天八卦分二十四山。每卦包三山,線位有可立之線與不可立之線兩種。可立之線亦有正向與兼向之分

正向立線,就是垂直交叉之線壓著某字的中心,立正山正向,止的是取山向一卦純清之氣,不雜他卦,

不雜他氣。

兼向立線,就是偏左偏右,兼左兼右,若偏到一定的度數(比如三度以上),就不是一卦純清,出現兼卦

或兼向的毛病。

若偏向外卦,就要犯“出卦向”的錯誤。若內卦互偏,就要犯陰陽差錯的錯誤。若出現這種錯誤,就要

用替卦的方法來重挨星盤,以求改正。

所謂不可立之線,簡單說,就是垂直交叉之紅線壓在卦與卦、向與向的交會線上。

[壓在卦與卦的交會線

上。犯大空亡;壓在山與山的交會線上,犯小空亡;壓在分金交會線上,犯五行差錯。犯大空亡,會招致大凶,可能家破人亡。犯小空亡,會招致凶煞,可能人不安、家不寧。犯五行差錯,會招致煞氣,可能損財身病。]

合理的立線方法,犯法為“合線法”,即不但要合盤理,還要合環境之理。比如,所立盤線為天元龍,

山頭氣脈亦是天元龍。所立盤線為地元龍。才能保持易理與環境一致,保持一卦純清。若環境出現兼卦、兼向

,就要用起星之法,另立替卦之盤,以求理形一致。若環境出現在空亡之處,寧可棄而不用,以免招來禍害。

三閤家有兩個嚴重的錯誤,其一,立向取水,必犯雜駁,不出卦亦會犯陰陽差錯。比如立子山午向,坐

山取子,必是辰申取水。豈知子為天元龍,辰為地元龍,申為人元龍,三元之氣,互為雜駁,而不是同元一氣

,必犯大錯。其二,立向必取兼線或兼卦,向外兼必犯出卦,向內兼必犯陰陽差錯。故十有八九都是錯卦,破

人錢財,損人丁口。縱有不破財損丁者,都因主人積有恩德、福大命大。或因山水完美,抵消立向之差錯。

立線之重要,在乎陰陽同元,氣場一致。立氣場之界限,定陰陽之利弊,在求旺山旺向,發家致富,社

稷安寧。若主人誠心誠意,求師建房立葬,而地師技藝絕劣,胡亂立向,豈不同類於謀財害命。

楊公立線與分金

坐山立向除了要合乎線法外,還要採用太旺洩之、太弱補之的分金之法。

所謂分金,就是地盤一山分五

子。

五子,即每山之下分五格,有金木水火土五行納音之氣

子山之下有甲子(金)、丙子(水)、戊子(火)、庚

子(土)、壬子(木)。

醜山:乙丑(金),

丁丑(水),

己丑(火),

辛丑(土),

癸丑(木),

寅山:丙寅(火),

戊寅(土),

庚寅(木),

壬寅(金),

甲寅(水),

卯山:丁卯(火),

己卯(土),

辛卯(木),

癸卯(金),

乙卯(水),

辰山:戊辰(木),

庚辰(金),

壬辰(水),

甲辰(火),

丙辰(土),

巳山:己巳(木),

辛巳(金),

癸巳(水),

己巳(火),

丁巳(土),

午山:庚午(土),

壬午(木),

甲午(金),

丙午(水),

戊午(火),

未山:辛未(土),

癸未(木),

乙未(金),

丁未(水),

己未(火),

申山:壬申(金),

甲申(水),

丙申(火),

戊申(土),

庚申(木),

酉山:癸酉(金),

乙酉(水),

丁酉(火),

己酉(土),

辛酉(木),

戌山:甲戌(火),

丙戌(土),

戊戌(木),

庚戌(金),

壬戌(水),

亥山:乙亥(火),

丁亥(土),

己亥(木),

辛亥(土),

癸亥(木),

壬山、癸山、艮山、甲山、乙山、巽山、丙山、丁山、坤山、庚山、辛山、乾山。此十二山,羅盤中全

為“正”位。以上分金之法,是流行羅盤所採用的方法,其特點是按十二地支

所佔有的跨度(30度)來配五子。

每格5度,五格合25度。五格之外,兩邊各寬出2.5度,作“正”位,一週有十二個“正”,每個“正”5度。

這種分法,有一定的毛病。

其一,每格跨度過大,佔5度之多;

其二,十二地支中,每一地支實際只佔有三格,左右兩格則出卦或出山。

比如,子山,實佔丙子、戊子、庚子三格,而甲子則過壬山,壬子則過癸山,這是出山之誤。

又比如,醜山,為地元龍,其右邊一格乙丑,則犯出卦,進入癸(人元龍)之山,犯雜駁之錯。

晚清,錢唐人沈竹先生將蔣盤此分金法加以更正。每山五格不變,但每格縮為3度,取消“正”位。這

樣,二十四山,山山之下都有五格分金,避免了出卦出山之錯。具體分法如下。

子山: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

癸山: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

醜山:乙丑、丁丑、己丑、辛丑、癸丑。

艮山:乙丑、丁丑、己丑、辛丑、癸丑。

寅山: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

甲山: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

卯山:乙卯、丁卯、己卯、辛卯、癸卯。

乙山:乙卯、丁卯、己卯、辛卯、癸卯。

辰山:甲辰、丙辰、戊辰、庚辰、壬辰。

巽山:甲辰、丙辰、戊辰、庚辰、壬辰。

巳山:乙巳、丁巳、己巳、辛巳、癸巳。

丙山:乙巳、丁巳、己巳、辛巳、癸巳。

午山:甲午、丙午、戊午、庚午、壬午。

丁山:甲午、丙午、戊午、庚午、壬午。

未山:乙未、丁未、己未、辛未、癸未。

坤山:乙未、丁未、己未、辛未、癸未。

申山:甲申、丙申、戊申、庚申、壬申。

庚山:甲申、丙申、戊申、庚申、壬申。

酉山:乙酉、丁酉、己酉、辛酉、癸酉。

辛山:乙酉、丁酉、己酉、辛酉、癸酉。

戌山:甲戌、丙戌、戊戌、庚戌、壬戌。

乾山:甲戌、丙戌、戊戌、庚戌、壬戌。

亥山:乙亥、丁亥、己亥、辛亥、癸亥。

壬山:乙亥、丁亥、己亥、辛亥、癸亥。

分金的使用原則在於旺洩弱補、避凶就吉,即過旺則洩,過弱則補,相剋避之(若克出為洩),遇吉則就(

生入、比和為吉,生出為洩)。總之,要靈活運用。

下舉一例說明。

比如,四運,乾山巽向。

乾為五,五代四,四即為乾山。四為木,四與乾宮五分金論生克:

甲戌(火),木生火,生出,兇。

丙戌(土)木克土,克出,兇。

戊戌(木),木相比,比合,大吉。

庚戌(金),金克木,克入,大凶。

壬戌(水),水生木,生入,大吉。

乾山巽向之四運,屬下水之局,坐山之山星四犯下水。山星六到乾位,又與 運盤相剋。

在這情況下,

運盤取弱勢好呢,還是取強勢好?如果取弱勢,對山星六有利;如果取強勢,則損山星六,對山星六不利。

所以,

取庚戌(金)分金為妙,既可克運盤之木,又可與山星六比和得旺。

可見,分金的使用要視乎實際,靈活掌握

楊公立線與分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