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沒有一天不在焦慮的你

前幾天跟一個朋友聊天,她說自己陷入了“中年危機”,實際上她是93年出生的,今年不過也才25歲,問其為什麼覺得自己“中年危機”的原因,她說彷彿身邊所有人的都有了對象,已經走入或者即將走入婚姻的殿堂,愛情事業雙豐收,而自己有種被全世界拋棄的感覺,到現在仍是母胎單身,沒有談過戀愛,事業方面也是不太明朗。實際上她之前也沒有迫切想要結婚生子的想法 ,只是覺得身邊人都結婚了,所以也想找個人趕緊嫁了。

朋友圈猝不及防的某某某又結婚,某某某又生小孩的消息像晴天霹靂一樣劈中了她,這一年大概是她承受暴擊最多的一年了。其實不止這位朋友,跟身邊朋友聊天我發現焦慮幾乎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狀態。比如不管是名校還是普通大學畢業的同齡人都對自己的現狀不是很滿意,對未來很焦慮。

有一種焦慮比如“30歲之前要結婚”,“多少歲之前要買房”······有個聲音在你耳邊不停的提醒你“不要落後”,彷彿落後便是拖人後腿似的抬不起頭。

你只看到喬布斯21歲創辦蘋果,蓋茨21歲創辦微軟,

加拿大電影天才澤維爾·多蘭不到20歲就拍了自己的處女作······

於是你開始著急,“我都20多歲了,還一事無成,是不是沒有希望了?”你才20歲啊,現在就要開始放棄了麼?如今“喪文化”開始蔓延,正值大好青春年少的時候,於是你開始心安理得的“混吃等死”。

而忽視了馬雲30歲才開始創業,

華人電影大師楊德昌34歲才開始當導演,

李安37歲才拍自己的第一部長片······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或快或慢,永遠都不會遲。

永遠都在跟別人比較,很大程度是焦慮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自己有一段時間也特別焦慮,心神不寧,靜不下心來做任何事情,總覺得時間不夠用,做什麼事都趕不上別人,不過一直對心理學很感興趣,上大學的時候考了心理諮詢師,對一些心理狀態也有了比較瞭解,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情,理性的看待一些事情。

比如大學的時候看到一些同學英語口語很厲害,也想提高口語,但是努力了一段時間沒進步覺得好像無論如何都提高不了,便沒有堅持下來,當時就很焦慮,對自己有種無能為力的感覺,覺得自己很笨,自信心也受挫,有點怨天尤人,慢慢的失去了學習的動力。

但後來跟一些口語很棒的同學請教,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其實別人也一樣是普通人,並沒有比我們聰明到哪裡去,我之所以口語一直不能提高的原因一是我自己懶惰,沒有長期的堅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二是因為沒有找對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而那些口語很好的同學都是下了苦功夫的,有個同學看《廣告狂人》、《老友記》等美劇至少看了20幾遍,而我連一遍都沒有完整的看下來,只能怪自己功夫不到家了。而且每個人的基礎也都不一樣,要花費的時間當然也不一樣了。

我不僅沒有百分之一的天分,連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都沒有付出,就不能怪為什麼自己與別人的差距那麼大了。恍然大悟之後,我便又重燃了要攻克口語的信心。開始刷《老友記》,每天堅持背單詞、在微信跟外國朋友用英文聊天、翻牆看YOUTUBE上的口語視頻······堅持了一段時間,口語水平終於也有了一些明顯的進步。

其實想來也是好高騖遠,都是浮躁的結果,而忘了最基礎的量變到質變的規律,總想一口吃個胖子。我們總幻想自己天賦異稟,實際上都不過是最平凡的人而已。

最後分享兩個自己克服焦慮的方法:一是做目標分解,設立可達到的具體的小目標,比如你想登珠穆朗瑪峰,可以從小山登起,然後再爬高一點的山,慢慢的增加高度;二是認清自己與實際環境,與自己比較,勝過自己才是進步。不要讓焦慮毀了你自己。

鏈接:https://www.jianshu.com/p/30611359980c

來源:簡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