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碩,殘缺是一種古樸的自然美

清朝書畫有成就的人有很多,

也出現了一大批篆刻家,

篆刻在清朝有著重要的意義。

吳昌碩,殘缺是一種古樸的自然美

吳昌碩書法

篆刻興起於先秦,盛於漢,

衰於晉,敗於唐、宋,

復興於明,中興於清,

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歷史。

吳昌碩,殘缺是一種古樸的自然美

吳昌碩書法

吳昌碩,

是清末著名的書畫家,

也是一位篆刻藝術家,

年少的時候因父親的影響,

喜歡上了書法和篆刻。

吳昌碩,殘缺是一種古樸的自然美

吳昌碩書法

吳昌碩,初名劍虞、俊,又名俊卿,

字昌碩,以字行,亦署倉石、倉碩、蒼碩等,

他在篆書和隸書上用工最多,

他既是清代書法的殿軍,

又是近代書法的開山。

吳昌碩,殘缺是一種古樸的自然美

吳昌碩書法

他的楷書書法一開始學習顏真卿,

後來轉學鍾元常,

晚年書法變化引入了行草,

行書以清代王鐸書法為偶像,

又融入歐陽詢和米芾等人的風格。

吳昌碩,殘缺是一種古樸的自然美

吳昌碩書法

在各種書法創作的融合中,

不僅僅有王鐸的欹側筆勢,

還受北碑書風及篆籀用筆的影響,

風格遒潤峻險,大起大落靈活。

吳昌碩,殘缺是一種古樸的自然美

吳昌碩書法

他的篆刻藝術渾厚古樸,

常用殘缺刀法來篆刻,

融入寫意繪畫情趣,

既豐富了篆刻的審美藝術,

又形成了斑駁高古、沉雄古樸的風格。

吳昌碩,殘缺是一種古樸的自然美

吳昌碩書法

秦漢古印大多因年深日久,

水土的浸蝕,自然的風化,

印面及文字線條失去了原先的平整和光潔,變得殘缺不全,

但這種自然的變化和殘缺,

給我們以古樸、含蓄、渾厚、蒼拙的審美效果。

更多書法資訊,請搜索甘肅文交民萃中心官網或者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