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豆腐兩摻兒,就是故鄉的味道|當地人怎麼吃

許昌:豆腐兩摻兒,就是故鄉的味道|當地人怎麼吃

許昌是做過帝都的。看過《三國》的朋友們應該有印象,曹操迎漢獻帝至許昌。曹魏粉是應該來這裡轉轉的,關於曹家許多的故事依然在這片土地上流轉。而對於許昌人來說,三國曹魏往事都是“俱往矣”,走出這片土地的人最掛念的,還是豆腐。

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但是許昌熱豆腐就是一種趁熱吃的豆腐

許昌熱豆腐不用鹽滷、石膏而用“漿”點就,稱為“豆花”,以此保持清香之味。熱豆腐要嫩,不能用內酯豆腐和老豆腐,磨壓成型切塊,上鍋蒸熟,有氣孔即可。

許昌:豆腐兩摻兒,就是故鄉的味道|當地人怎麼吃

很多許昌人童年的記憶裡有這麼一個片段:夕陽泛紅的傍晚時分,隨著嘰裡咕嚕的車輪滾動,一聲悠揚滄桑的嗓音便會在村頭響起:“熱豆腐嘞——熱豆腐蘸秦椒嘞——”於是,喉嚨裡饞蟲蠢蠢蠕動的孩子們,急促的腳步已啪啪拍亂西天晚霞,飛一般嘯聚在豆腐攤前。有的則小拇指叼在嘴裡,跑回家嬉皮賴臉地向大人要零錢。

白鬍須飄飄然的鄉下老人,信天游兒似的吆著熟稔的歌謠,優哉遊哉地推著車子沿街叫賣。架子車上放兩個竹籮,一個棉褥下蓋一方正冒白氣的豆腐,一個放鍋碗瓢勺、筷子和辣椒汁兒。集鎮、縣城和市區裡,大都有固定的攤位。車子停靠路邊,卸下風箱呱嗒呱嗒抽響,小火爐上,通紅的火苗舔舐著鐵鍋,半瓢開水嘩嘩沸騰,切好的豆腐呈鯉魚打挺之狀,在裡面歡快地私語。“好吃不貴的熱豆腐嘞——兩毛錢一碗——”只要你往攤前的木馬紮上一坐,笊籬便把汆在鍋裡的豆腐撈出裝碗,捏一撮香菜撒入,三兩勺調料拌勻,熱騰騰香氣四溢的美食,早已勾得人饞涎欲滴。

許昌:豆腐兩摻兒,就是故鄉的味道|當地人怎麼吃

如今多少年過去了,一切都在改變,唯一不變的是熱豆腐本身:騎三輪的賣主用50公分見方的木斗子,將點好的豆腐腦用布單稍微一攬,使豆腐成塊,軟硬度以手托起不爛為準。售時將洛饃皮兒展開,用割豆腐刀醬豆腐劃成一口吞得下的菱形塊兒放在豆腐皮上,澆上麻油、交上辣椒醬,豆腐皮包起放在盤子裡。食客們看著美觀,吃起來鮮嫩可口,而且還有撲鼻的麻醬香味兒。熱豆腐入口即化,豆腐皮兒筋勁耐嚼,別有一番風味!

許昌:豆腐兩摻兒,就是故鄉的味道|當地人怎麼吃

熱豆腐就燒餅是最地道的吃法。就的燒餅也是許昌特產的吊爐燒餅。吊爐燒餅又稱高爐燒餅、吊鍋燒餅,歷史悠久、風味獨特。據說,鄢陵的吊爐燒餅有說起源於北宋時期,勝於明清,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了。一邊啃一口剛剛出爐的燒餅,一邊再來一口香辣的豆腐腦,焦脆“嘎嘣”聲和喝大豆腐腦兒的 “哧溜”聲便隨著香氣溢滿心頭

許昌好吃的很多,尤以豆製品聞名。熱豆腐、豆腐腦、腐竹都是許昌當地的知名特產。而對於許昌當地人來說,最有家鄉記憶的就是“兩摻兒”。豆腐兩摻兒是許昌特有的吃法。

許昌:豆腐兩摻兒,就是故鄉的味道|當地人怎麼吃

什麼是兩摻兒呢?外地人肯定不知道了。兩摻兒顧名思義,就是兩種食材摻在一起食用的美食。其一是兩摻的主體,鎮胡辣湯。這胡辣湯。得用牛骨牛肉慢慢熬。然後用牛肉湯,燉上面筋,花生,粉條,牛肉,加入珍貴的中藥材提味兒,最後用小麥澱粉勾芡。這基本就完成了胡辣湯的製作。吃的時候,木勺子盛一碗,滴點香油,淋上香醋,美味出鍋。

許昌:豆腐兩摻兒,就是故鄉的味道|當地人怎麼吃

這其二嘛,就是豆腐腦了。將黃豆用水泡漲,磨碎過濾出豆漿,豆漿如果加入鹽滷或石膏,就會凝結成非常稀軟的固體。用鹽滷制的成較硬,常見於中國北方,就是我們常見的豆腐腦了。

這豆腐腦單吃沒什麼滋味,但是如果和胡辣湯在一起,就是絕配了。堪稱是兩摻兒的點睛之筆啦。

許昌:豆腐兩摻兒,就是故鄉的味道|當地人怎麼吃

家常許昌人喜歡做大鍋菜,又叫熬菜、燴菜、粉條燉菜,是許昌人最愛吃的地方菜,流傳已久,深受大眾喜愛。做大鍋菜關鍵是要用大油、五花肉,配菜有大白菜、蘿蔔片、冬瓜、油炸豆腐、肉丸子,粉條是不可少的,還可再加點海帶、山木耳、金針菇等。這就是典型的家常菜了,感覺和東北的豬肉燉粉條有異曲同工之妙。

許昌:豆腐兩摻兒,就是故鄉的味道|當地人怎麼吃

提許昌不可不提曹操,小編開篇就說了。三國不只留給許昌有昔日曹操處置軍國大事的丞相府遺蹟,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的青梅亭,成就關羽忠義之名的春秋樓和灞陵橋,更留給許昌人的一種精力依靠。

許昌:豆腐兩摻兒,就是故鄉的味道|當地人怎麼吃

他們在這曾經屬於三國英雄的土地上追隨著兒時爺爺講的三國故事裡的英雄。也許只有這塊土地才幹成績一世英明,才敢解開三國的迷蹤。許昌人似乎對三國的懂得已到了一種爐火純青的境地,從三國中悟出了真義。他們在商戰中屢戰屢勝,在河南蕭條的民營經濟中殺出了一條血路,令世人驚歎。

許昌:豆腐兩摻兒,就是故鄉的味道|當地人怎麼吃

食物

是一座城市歷史人文的彙集

跟著當地人的腳步

用味蕾

記住一座城市的味道

圖片來自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