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里提到的國民黨軍隊派留學生去德國學習,真的有可能發生嗎?

化骨綿掌6


國民黨有沒有向德國派遣留學生?

這個是肯定,具體去了多少人,去了幾批縱橫沒有查到相關資料,但是大名鼎鼎的國軍名將,邱清泉就是留學德國陸軍大學深造的,邱清泉1934年5月參加留德考試時一共有九個人,邱清泉考第一,但是這九個人不一定都去,老蔣對去德國留學的人要求很高。

比如這個邱清泉,很多人對他的印象是特別奸詐,實際上邱清泉除了和老蔣是浙江同鄉,黃埔二期外,邱清泉文化水平特別高,在考入黃埔之前就讀於上海大學社會系,是個正兒八經的文化人,屬於投筆從戎的典型。

正是因為文化高,回國後邱清泉寫了留德報告,建議進行現代化國防軍的建設,後來更是寫了《教戰一集》《教戰二集》《建軍從論》等軍事著作,深受老蔣的歡喜,要是找一個吊兒郎當的人去,豈不是一事無成。

所以,國民黨軍隊是有到德國留學深造的。

為什麼會選擇去德國留學?

之所以國民黨會派遣留學生去德國學習,跟當時的國際大環境有很大關係,北洋政權時期中國和日本走得比較近,派遣留學生的方向主要是日本,以建的軍校來說,北洋建的保定軍校是學習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而廣州的黃埔軍校則是學保定軍校,北洋政府和國民政府中很多人幾乎一大部分人都是留日回來的,包括大軍閥閻錫山、孫傳芳、唐繼堯等,就連老蔣也是在日本留學回來的,只不過是振武學校,比日本陸士還差了一點。

但是九一八事變後,中日關係驟然緊張,老蔣從心底裡又是一個臭日分子,所以逐漸減少和停止向日本派遣留學生的行為,當然,中國的黃埔軍校後來辦的也不錯,不一定非得要留學的,以前是留學回來就能謀個好差事,現在是沒有黃埔為跳板,即使像孫立人這樣留學美國軍事名校的剛開始回國都加入不到正規軍,而是在宋子文的稅警總隊中任職。

所以,在國民政府時期,能夠公費去留學的,只能是在黃埔生中選,黃埔一期的桂永清、黃維也都有留德經歷。

但是選擇德國則是因為當時中德是蜜月期,在此期間,中國從德國購置了大量的德國裝備,老蔣還要打造60個德械師,顧問也都是德國人,在這樣的氛圍中,派遣一些留學生到德國很正常,而且中德之間的關係一直都很好,晚清李鴻章出使歐洲的時候,還親自去拜訪了俾斯麥,中國想要學習的對象一個是日本,另一個就是德國,當不能跟日本學習的時候,那就得跟德國學習。

《雪豹》中的周衛國絕對不夠留德的級別

當然,亮劍中的周衛國是不可能夠級別去德國留學的,因為周衛國是黃埔九期。

黃埔前幾期都是半年或者一年學制,到黃埔第八期的時候因為學習德國軍事教學改為三年,黃埔九期因此也是三年,從1931年5月入學到1934年5月畢業。

按照《雪豹》中給的梗是,周衛國是以全校最優異的成績畢業,隨後被派遣德國,其實你一推時間就發現,周衛國可能去留學的時間,跟邱清泉留德的時間差不多,邱清泉是1934年5月參加留德考試,7月前往德國,1937年畢業回國。

但是黃埔九期的和黃埔二期的一起出國留學那就有點扯淡了,國民黨最講究論資排輩,黃埔六期之後還真沒聽出過什麼名將。

而邱清泉參加留德考試之前軍隊職務1931年就是上校團長,1933年在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政治訓練處任少將處長,也就是說,邱清泉已經可以稱少將,按照時間來推算正好是周衛國在黃埔九期時的教導人員。

老蔣不會愚蠢到讓老師和學生一塊到德國去學習吧?!


史論縱橫


這是有可能的,因為中國軍隊在抗戰初期有德械師的存在,而蔣介石更是對德國情有獨鍾,在1912年與1918年兩次前往德國。在1933年希特勒上任時又直接進行外交活動,而德國只是對中國進行戰略資源的採購,與其他列強動不動就強取豪奪形成了比較鮮明的對比。

更何況有著以“德國國防軍之父”的賽克特將軍來華指導中國軍隊,(就是雪豹中馮•拉特將軍的原型)蔣介石對此君的信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無論是對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還是對日本的國防建設都有這些德國顧問團隊的影子。 所以呀,中德之間的軍事合作很有深度,那自然中國前往德國留學是有可能的了。

那有哪些人前往德國留學呢,確實是有的,比較有名的是,桂永清,後任教導總隊總隊長,參加淞滬、南京等戰役邱清泉,後任第五軍軍長,參加崑崙關戰役黃維,後任十八軍軍長,參加了淞滬、武漢等戰役蔣緯國,入慕尼黑軍校,回國後去了胡宗南部隊等另外還有一些技術人員也前往了德國留學,不過由於這些人職務不高,並且國民黨軍事火力比較差這些人也難有用武之地了,當然這是後話了。


荊楚南冠


事實如此,黃埔一期畢業生就有好幾個在德國陸軍大學或指揮學院鍍過金,比如後任海軍總司令的桂永清、號稱“書呆子”的第12兵團司令黃維、因長沙文夕大火被槍斃的酆俤、以及胡宗南的軍事副手李鐵軍等等,其中黃維未及畢業便被緊急召回國內,在淞滬會戰中火線接任第十八軍67師師長。



李鐵軍可能諸位不太熟悉,其實是胡宗南軍事集團的重要角色,在第一軍系統內胡宗南每升一格,接班的必然是李鐵軍,一如陳誠和羅卓英的關係,解放戰爭中任第五兵團司令,在豫西戰場慘敗於陳賡將軍之手,從此一蹶不振。

黃埔二期比較出名的留德生自然是“邱瘋子”邱清泉了,在選送留德學生體檢時,由於相貌過於醜陋被刷了下來,大約是怕有辱“國軍形象”,急得邱清泉致信蔣介石親自過問才得以獲准。

(蔣緯國和德國教官)

自1927年蔣介石與蘇聯翻臉並中斷軍事合作後,留學日本軍校曾經時髦過一段時期,但1928年的“濟南慘案”和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讓蔣介石深感日本的威脅和不靠譜,轉而尋求與德國的軍事合作。德國為了自身利益也積極配合(秘密擴軍),在軍事思想、制度和武器裝備等領域開始深度交流,中央軍部隊配備德國顧問,中央軍校改為德國教官,“德械師”逐漸編成,自然而然的,國民黨方面也開始選拔嫡系部隊的少壯軍官赴德學習軍事。

最先選派的是黃埔前三期的精幹人員,尤其是暫時沒有作戰任務的骨幹軍官,以作為高級軍事人才儲備;在黃埔軍校遷來南京成立“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後,從1933年起正式選送優秀畢業生赴德深造,曾經一次性派遣20名學員,當然,這種公費留學國民政府承擔的開支也不小,不可能數量太多。



《雪豹》中周衛國從中央軍校畢業後再去德國留學,就是借鑑了這段歷史,在德國還遇見了後來的對手竹下俊,確實,日本也選送了一批軍官去德國深造,比如那個在黃土嶺被幹掉的阿部規秀。

也有部分非黃埔系軍官被選送德國進修,比如胡宗南手下“天下第一旅”(整編旅)的旅長黃正誠中將,原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也被推薦前往德國陸軍炮兵學校留學,號稱“百戰百勝將軍”,1947年同樣被陳賡圍殲並生俘,再加上淮海戰役吃虧的黃維,陳賡大將簡直就是“留德生”殺手。



來頭最大的當然是蔣介石的二公子蔣緯國,1936年西安事變之前作為蔣百里副官訪問德國,第二年進入慕尼黑軍校學習,學制總共三年,期間曾經三次被納粹狂人希特勒接見,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加入德國軍隊實習參加了入侵捷克。

不過蔣二公子1939年又留學美國,接受了一年的裝甲兵學習和訓練,知識都學雜了。



(蔣介石和蔣經國)

但是從反饋的情況下,留學德國的黃埔生和後面的中央軍校畢業生並不怎麼刻苦,兩國軍隊巨大的文化、科技和理念差異,也使他們所學不能很好地應用於國內戰場,反而喪失了最寶貴的實戰鍛鍊機會。比如桂永清在蘭封會戰中驚慌失措、酆俤當個警備司令都不合格、黃維在戰場上一味教條等等,表現都差強人意。

倒是邱清泉作戰還有些特點,戰績也算不俗,但勇猛有餘而計謀不足,解放戰爭中幾個兵團同在中原逐鹿,相比始終在一線作戰並未留洋的胡璉,反而落於下風,打仗這玩意兒,絕不是拼學歷的。


度度狼gg


這一點是真實的,國民黨軍中,外國軍校畢業的軍官不少,其中最多的是留日的,其他各國都有,包括蘇聯的,蔣介石就曾經在蘇聯學習過一段時間。

從清代到民國,中國從近代國家到現代國家的進化過程中,軍事現代化成了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向海外派遣留學生早就有,北洋水師的各個主力艦的艦長或者叫管代除了在福建船政學堂學習以外,都在英國接受過海軍軍校的培訓。這些中國人和後來日本海軍各個艦長是同學。

在甲午戰爭失敗之後,一方面各地大量編練新軍,不過這時候大都是請外國的教官,同時也有派遣留學生去國外學習的,這時候大都去的是歐洲國家,尤其是德國和法國這種傳統的陸軍強國,不過由於費用高昂,留學生不多。

而到了1905年日俄戰爭以後,留學出現了一個高潮,留學的對象是我們的東鄰日本。日本戰勝俄國,現在說的就是強盜在中國家裡幹架,中國還得保持中立。但是通過日俄戰爭,事實上是告訴了大家,一隻有色人種組成的軍隊,只要經過嚴格的訓練,使用優良的武器是可以打敗由白人組成的軍隊的。尤其是這支軍隊曾經戰勝過拿破崙。

在這時,中國的留學生去日本留學的非常多,一個是日俄戰爭的影響,還有一個是日本近,留學費用便宜。

國民黨軍軍官中,有三個主要的派系黃埔系,保定系,還有就是留日系。日軍後來在中國的出色情報工作和這時候建立下來的人脈關係有關。閻錫山和土肥圓,板垣徵四郎什麼的都是同學。

到了蔣介石上臺,軍事顧問大量使用德國軍官自然又把國內的優秀青年軍官送到德國培訓,其實不止德國也包括法國,像廖耀湘就曾經到法國的聖西爾軍校鍍金,蔣偉國更是參加了德軍進軍奧地利的行動。這兩位是最有名的兩位,而孫立人則是美國的軍校畢業,不過美國軍校當時在國際上並不出名。

而到了1949年建國時,劉帥創辦南京軍事學院,很多教員就是原來的留學生,劉帥當時就提出這些留學生學習了各國的軍事思想,現在給我們的學員上課,可以開闊學員的視野,對於學員的成長是很有好處的。


有痰



國民黨派軍官到德國留學,當然是真實的,不但真實,而且還不少。其中最著名的應該就是蔣委員長的二公子緯國了。

國軍的第一桶金來自蘇聯,北伐戰爭就是在蘇聯的大力支持之下才取得勝利的,不僅給廣州的國民革命軍支援了大量軍火,而且給西北軍馮玉祥的部隊也有大量支援。

但四一二之後,委員長就被蘇聯界定為反革命分子,認為他已經從左派革命者變成了反動派,所以終止了給委員長的援助。委員長的大公子經國也因此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亞,還是張國燾在蘇聯時干預後才放回來。

接下來給委員長援助比較多的就是德國了。德國是一戰的戰敗國,不僅被解除了武裝,而且按照戰後的協議,禁止製造生產武器。但德國實際上是不服的,一直在試圖恢復武力。


德國恢復武力的一個辦法就是和委員長達成協議,在中國生產武器,但產品由德國和國民政府共享。實際上,德國不僅和委員長有這方面的合作,和當時新疆的金樹人也有這方面的合作。

但德國和國民政府的這個協議在國民政府卻遇到了麻煩,因為國民政府的對外協議必須五院院長簽署才能生效,而當時和委員長合作的胡漢民認為,這個協議只會有利於委員長自己的嫡系部隊,所以表示反對。

委員長和胡漢民的這個爭執引起了胡漢民和委員長的爭執,激起了之後的兩廣事變和蔣馮閻戰爭。而且,按照有些人的說法,還間接引發了九一八事變,成為引發1930年全國軍閥混戰的導火索。

這件事以委員長強行扣押胡漢民告終,九一八之後,委員長和張學良也不得已辭職下野,而國民政府和德國的軍事合作也就此展開。也是在此之後,德國向委員長不僅提供了大量的軍火援助,而且還派來了很多軍事顧問。


比如導致紅軍反圍剿失敗的第五次反圍剿戰爭中,負責為國軍提供軍事計劃指導的馮塞克特將軍,就是德國給委員長派來的軍事故問。而他給委員長出的主意也就是堡壘戰戰術。有意思的是,當時的紅軍軍事實際負責人李德給紅軍做的戰術指揮也是堡壘戰,以堡壘對堡壘。

當時的德國雖然是戰敗國,但是軍隊仍然被視為當時歐洲戰鬥力最強的軍隊,軍事教育和軍事思想也是當時歐洲最先進的,所以國軍當時派了大量軍官到德國學習。二公子緯國也就是這個時期到德國的,金樹人的公子也是。張學良下野後去歐洲考察,德國也是主要考察對象。

和德國的軍事合作也是委員長在四一二之後能夠在和軍閥的戰爭中始終處於不敗之地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在抗戰開始前,國軍才進行了大量的一德國為模板的改造,編制和裝備訓練都按照德國軍隊的標準進行,這才有了抗戰開始前編練五十個德械師的計劃。


德國對和委員長的合作總體上還是比較滿意的,所以,在亞洲選擇合作對象的時候,德國還曾再委員長的國民政府和日本之間有過猶豫,只是後來選擇了日本。即便如此,抗戰開始後,德國還曾試圖調停中日雙方,甚至在委員長撤離南京之前,還對德國調停抱有幻想。

一直到德國挑起二戰,也就是1939年9月3日閃擊波蘭,德國和日本的合作才加強起來,和國民政府的合作也才停止。而當時美國仍然對抗日戰爭抱著隔岸觀火的態度,所以二戰正式爆發後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是中國抗戰最困難的時期,委員長也是這段時間試圖和日本媾和得意願比較強烈。

相比之下,美國對委員長的實質性支持反而來得是比較晚的,一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為了用中國牽制日本,以便能夠先解決歐洲戰場,然後再回過頭來重點對付日本。所以,1942年之後,國軍抗戰主要就依靠美國援助了,這也是美國為什麼要讓委員長擔任中國戰區總司令的原因,就是要讓委員長拖住日本,減輕英國防守印度的壓力,好讓英國能夠全力配合美國對付德國。


蕭武


有!蔣介石的養子蔣緯國就是在德國學的軍事!主攻坦克戰術!淮海戰役他指揮的坦克旅被共產黨的軍隊被包圍,據說這位蔣二公子把其它坦克的剩餘汽油都集中給了自己,再加上我軍當時也沒有有效的反坦克武器,才使蔣小二得以逃脫!但他率領的坦克旅幾乎被全殲!


政俠


黃埔一期的桂永清,二期的邱清泉都是留德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