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原子彈核心部件竟是由一位工人師傅加工成的

【題記:在華中工學院讀本科時,曾經聽過一位參與我國原子彈研製的工程師介紹原子彈部件加工的情況,提及核心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極高,但是我國的工人師傅還是完成了。那個時候原子彈還處在保密階段,所以那位工程師只是講述了技術要求,具體過程點到為止。如今歷史謎團慢慢解凍了。】

揭秘:原子彈核心部件竟是由一位工人師傅加工成的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核心部件“鈾球”的加工,是由一位來自上海的原公浦師傅完成的,這位師傅可以算是國寶級人物。

揭秘:原子彈核心部件竟是由一位工人師傅加工成的


原公浦祖籍山東,從小失去父母,被生活所迫,十幾歲就背井離鄉來到上海當學徒。上海解放後,他在黨的懷抱裡成長。

1959年,在上海汽車底盤廠工作的原公浦剛結婚不久,生活充滿幸福和憧憬。他毅然聽從黨的召喚,主動要求到大西北去,為祖國的核事業做貢獻。

原公浦當時是機械加工班班長,原子彈的核心部件就是他們加工的。核心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相當嚴格,誤差不超過一根頭髮絲的幾分之一。

今天,在精密的數控機床上,完成這項任務並不成問題。

可那時只有一臺球面機床,刀具磨損快,常使加工精度達不到要求。核心部件的貴重也對加工者提出了非常高的技術要求。在美國,一公斤的鈾235價值為15.36萬美元,一旦弄壞一個核心部件,就等於毀掉千萬人幾年的勞動成果。

關鍵的核心部件理應由最出色的車工來加工完成。一時間,戈壁灘上彙集著來自全國各地的2000多名車工進行技術比武擂臺賽。

當時是六級車工的原公浦加入了技術比武的行列。在半年的時間裡,經原公浦加工過的代用模擬部件堆成了小山。原公浦閉上眼睛都可以摸到車床上的每一個操作手柄和加油孔的位置,一聽聲音就可以判斷出車床上哪個齒輪有毛病,即使在能見度低的窺視窗,且戴著口罩和雙層乳膠手套的情況下,他也可以達到絲毫不差的程度。

上陣的時候到了,黨委王書記拍了拍原公浦的肩膀說:“去吧,小原,黨和人民信任你!相信你一定能夠成功!

揭秘:原子彈核心部件竟是由一位工人師傅加工成的


“請領導放心,一定把合格產品拿出來。”原公浦右手向上一揮,穿上潔白的防護服,繫上特製的口罩,戴上特製的手套,走上操作檯。

監護員,記錄員各就各位。

工程師祝林芳看了一下表,簡短有力地下達命令:“開始吧!”高大的廠房籠罩著一種異常緊張的氣氛,白熾燈發出耀眼的光芒。

車床邊,原公浦熟練地將核心部件毛坯夾在真空夾具上。

“可以進刀。”站在車床邊負責監護的同志看他遲遲不動手,提醒了一下。

“好!”原公浦應了一聲,開始進刀。操作手柄在靈活地轉動,合金刀下,毛坯部件的切屑經原公浦的手沙沙地落下。原公浦的一雙眼睛緊緊地盯著吸具上的毛坯,隨著機床的噝噝轉動,他的心也一陣陣地緊張,汗水不知不覺地浸透了防護服。

突然,“啪”的一聲毛坯掉進了切屑盤內,這聲音好像砸在人們的心上,原公浦的臉“唰”地一下白了。

加工暫停。

在操作間等候的領導同志聞訊都跑過來問:“怎麼樣?小原,行不行啊?”

繼續幹!大膽地幹!”總工程師祝林芳鼓勵原公浦:“小原,這項工作對你來說不成問題。失誤不是由於你缺乏經驗,而是機床真空吸盤出了點問題。休息一會兒,一定能幹好。”祝工程師的話給了他極大的鼓舞。他平靜了一下緊張的心情,再一次走上工作臺。這一次原公浦顯得異常的鎮靜,機床的手柄在他手中緩緩地轉動,核心部件在他手中悄悄地改變模樣。空氣彷彿凝固了,人們屏住呼吸,那噝噝的進刀聲,如同一首中國人民的志氣歌!

風在外面悄無聲息地颳著,遠山披上稀薄的夜色,蘊蓄著神秘的色彩。

只剩下最後三刀了。這是關鍵的三刀。這三刀要求核心部件的精確度必須達到小數點後三位數,車好了,大功告成,若是車壞了,核心部件前功盡棄。這時的原公浦神態極其專注,車第一刀,停下來量一下尺寸,然後進第二刀,再停下來,量一下尺寸,再進一刀。最後一刀車完了,原公浦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幾乎癱在地上。因為這關鍵的三刀,原公浦被大家親切地叫做“原三刀”。

檢驗員報來喜訊:核心部件各項數據全部達到設計標準。

人們一擁而上,把原公浦抬起來往空中拋去。原公浦喜淚雙流,周圍的人們也流下了喜悅的淚水。這一天是1964年4月30日,午夜。那一年原公浦還不到30歲。

原公浦加工的這個核心部件裝進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時隔5個月零16天,這顆原子彈在祖國西部大漠爆響。

親手加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核心部件,用自己的雙手做出了“連錢三強都幹不了的事情”,原公浦應該很出名,很風光。但事實是,除了爆炸過後,跟總工坐專機去北京開會外,此後的日子,老原依然堅守一線,依然默默無聞,不為人知。

原公浦的名字被人提及,是1986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內幕正式對外披露之時。親友們這才知道他20多年的“秘密征程”。

對此,原公浦毫無悔意,而且每當提及此事就十分興奮:當年從上海灘到戈壁灘,能和祖國那麼偉大的事業直接相聯,到現在也感到高興

我國著名科學家錢三強曾如此形容原公浦:“你是一顆螺絲釘,一顆非常重要的螺絲釘” 。

揭秘:原子彈核心部件竟是由一位工人師傅加工成的


就像原公浦介紹自己的時候,總是愛說:“我姓原,就是原子彈的那個原。”也許正是這樣一個姓氏,讓原公浦與原子彈結下了不解之緣,成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重要核心部件的加工者,也因加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重要核心部件的最後關鍵三刀,又被親切的稱為“

原三刀”。

後記:上大學期間,我在金工實習的時候,第一個工作就是學做車工,我也知道了車工技術的重要。畢業後我在長航武漢港機廠發現了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我們廠幾位主要的車工能手都是來自上海的師傅——他們都是從上海來到武漢支援建設的。那個時候,湖北的機械工業、輕工業的建設都曾經得到上海那邊過來的工程師和工人師傅的幫助。這些體現了全國一盤棋的效應。對此,我們不能忘記。

我國的兩彈一星事業,更是全國一盤棋的結果。原公浦師傅,就是其中的典範。

全國一盤棋,這是毛主席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道器變通的一個真實寫照。

揭秘:原子彈核心部件竟是由一位工人師傅加工成的


今天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54週年的日子,謹以此文表達對那些為我國原子彈的研製而奉獻的前輩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寫於2018年10月16日

【李克勤,察網專欄學者。本文原載微信公眾號“濟學”,原標題《揭秘:原子彈核心部件由一位姓“原”的工人師傅加工成【組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