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重申,涉及這些內容的網絡大電影不能拍!

內容監管在路上,這句話放到網絡電影行業再合適不過。從去年起的“間歇性”下架,到今年上半經歷的數千部集中“下架潮”。除了以往在觀眾印象中的“low俗差”外,人民日報等官媒更是點名批評部分網絡電影在內容上的不足。

作為一個剛滿四歲的新興電影市場來說,他或許覺得委屈,或許覺得不服。但是想要走的更遠更茁壯,接受指正改善不足,是他當下的當務之急。

早在年初,有關部門就對內容創作提出了“小正大”的發展方向,各個網絡播出平臺也在積極響應。進入6月,一份“總局關於影視題材拍攝內容的內部分享”文件的傳出,給歷經千部下架潮後的網絡電影市場指明瞭創作方向——什麼能拍,什麼不能拍。

什麼題材提倡拍?

1、多創作以平凡小人物為主角的故事,減少歷史人物及歷史名人的改編。

如網絡電影《我是好人》《憨爸》等題材,就是通過小人物的脈脈溫情來打動觀眾,取得良好效果。

再次重申,涉及這些內容的網絡大電影不能拍!

2、提倡科學性。

①玄幻奇幻魔幻以後可都歸到科幻類,以規避審查。

“三幻”題材作為網影市場熱度頗高的題材,片量也是巨大的,“三幻”歸一到科幻大類,避免涉及迷信,有利於增加審核通過。

②堅持唯物主義,破除封建迷信。

從以往下架的網絡電影中,下架原因排名前三的就有“涉嫌封建迷信”這一條,這也跟網大市場早期眾多的“屍鬼神魔”影片有關。如果非要表現迷信的情節,可設計成做夢、精神疾病、想象,而不是轉世來到現實生活中。

③八卦、《易經》不屬於禁忌範疇,風水、陰陽要視情節來定。

比如,定基選宅可以出現,風水先生可以有,但不可以成為推動劇情的關鍵,不要讓道士施法,涉及江湖,法術等不要跟宗教做聯繫,不要和妖道巫術聯繫到一起。

再次重申,涉及這些內容的網絡大電影不能拍!

△網傳《違規節目彙總表-下線禁播》

④古典傳說、名著不可顛覆性改編。

影視作品不要“毀名著”,已經被人民日報等官媒多次斥責。如《西遊記》不可師徒組CP,妖怪可以出現,但以唐僧為核心的取經團隊,不能改變其人性的特點,服化道的變化是可以的;反面角色可以改編,如《三國演義》裡的三姓家奴呂布;許仙與白娘子,秦香蓮,梁祝等,不建議做顛覆性的改動,要考慮觀眾的感受。

3、提倡合法性。

①盜墓本身就是違法的,不要提及。

為了規避審查,可以設計成人物探險冒險,以及無意中闖入、不小心掉進了墓裡。並且縱觀成功的影視作品《尋龍訣》《寶塔鎮河妖》等,都是隻探墓,不盜墓不拿墓地裡的東西,因為寶藏是屬於國家所有的。

②未成人不可以在影視劇中出現犯罪情節,不主張展示暴力。

不論是否涉及未成年,單“涉嫌暴力、血腥”就位屬網大下架原因的前三名之一,這些特質本身就屬於不正確的價值導向。

③涉案題材是重點審查對象,公安部也需要審查。

不能過度表現犯罪細節,誘導犯罪,臥底警察(化妝偵查員)不要吸毒,殺人,過度邪惡。反面案例《餘罪》。

4、提倡正能量。

①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傳達愛。

②改編名著中的鬼怪必須是美好善良的。

如《聊齋》中的鬼要塑造成美好的鬼,《倩女幽魂》的女鬼也可以變成其他妖,如貓妖,但也要不違背善良美好的設定。

③穿越的人物要有正能量,不能影響整體的歷史格局改變,要對穿越之後的時代有正面作用。

④青春題材要規避早戀。

如近年大火的校園青春題材網劇《最好的我們》《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等都不符合規定,可設計成先曖昧,成年後再挑明。

⑤現實題材要三觀正,可以追求財富,但也通過正當手段,不能炫富。

再次重申,涉及這些內容的網絡大電影不能拍!

⑥2018年改革開放40週年、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週年、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要重點要表現人民的美好生活,體現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18年下半年可多創作及上線此類作品.

什麼題材要規避?

1、國事勿要妄議,規避社會制度,國家現狀,大的發展形勢等問題。

在影視創作中,政治一直是個敏感區域。反觀網影市場,創作者對類型是鮮有涉及的。但近期隨著軍事題材網大的增多,可能會對這些敏感問題有所觸及,主創團隊在此需要謹慎再三。

2、藝術作品不是政治宣傳。有武器不能過於宣揚。

藝術作品能體現真善美就是好的。《戰狼》《紅海行動》等影片不應過於宣揚武器,別把西方敵人作為自己的假想敵。網絡電影涉及軍事題材的影片近年也越來越多,如何拿捏,請點擊下圖進入網大課堂進行聆聽。

3、問題藝人、敏感編創團隊參與的影視作品會重點把控。

涉毒、涉獨藝人將會重點把控,今年9月,道德自律委員會發布《北京演藝行業道德自律行為規範》和《北京市演藝界慎獨自律倡議書》。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北京人藝等北京演出行業協會等200餘家會員單位將全部簽署承諾書:不錄用、不組織涉黃、賭、毒演藝人員參加演藝活動,淨化首都演藝市場。

再次重申,涉及這些內容的網絡大電影不能拍!

4、不建議在影視題材中涉及同性戀題材。

早在2016年《上癮》等一批網劇就已經遭到下架處理,雖然今年類似題材在劇本處理上盡力在弱化同性關係,但涉嫌擦邊球的操作上仍舊風險極高,如今年下架不久的網劇《鎮魂》。

涉及民族宗教如何創作?

1、要符合宗教的法律法規,少數民族條例。

2、要尊重少數民族習俗,文化,嚴格控制服化道等問題,避免因為文字錯誤,服裝錯誤,臺詞爭議引發民族矛盾。

3、影視作品不是宣傳宗教的渠道,要尊重宗教文化。

反面教材:近期鬧得沸沸騰騰的網大《天蓬元帥之大鬧天宮》,不但涉及“毀”西遊經典故事,影片中還對太上老君的戲碼進行“再創作”,最終造成有辱道教的內容呈現,遭到下架處理。

再次重申,涉及這些內容的網絡大電影不能拍!

涉及歷史如何創作?

1、正史不可以顛覆性改編,野史可以進行改編。

如《三國志》不可改編,但《三國演義》可以。

2、要符合歷史常識、古代文化習慣。

如《新三國》中曹操怒摔玉璽就不符合古代人“皇權神授”的歷史常識;魏晉崇尚孝道,出現對父母不敬的情節就欠妥。

3、不能違背已有定論的人/事/物。

如《軍師聯盟》中的司馬懿,可以怕老婆,可以在小老婆中間穿梭,但是主要成就:抵禦蜀漢諸葛亮的北伐:屯田水利,滅公孫淵,要完全尊重正式記載;真實歷史背景下,沒有記載或野史中的小人物,可以進行改編,比如以司馬懿身邊的某個侍衛作為故事角色進行演繹。

4、不能過分渲染腐朽的歷史觀,價值觀,宣揚沒落的言行方式。

如《甄嬛傳》《如懿傳》《琅琊榜》,渲染的後宮的陰謀,劇中傳達的價值觀都不是中華傳統文化,不具有普世和正面性。

5、不能觸碰歷史禁忌。

中國領土自古以來強調統一,對於漢唐時期的疆土擴張、漢武帝時期西北的征戰都要避免提及,夜郎、樓蘭等地區不能說國,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領土;岳飛也不稱作民族英雄,大金也是中國的一部分;此外左宗棠等人物的歷史不宜涉及影視作品中,左宗棠曾代表清政府鎮壓回族起義,具體可以參考張承志《心靈史》一書。

6、要完全架空歷史。

虛構要徹底,找不到歷史根據,服化道元素不能有明顯的朝代風格。如《冰與火之歌》就創造了一個完全想象的世界。

7、美化民國、北洋政府(李鴻章、袁世凱等)要控制,會是接下來審查的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