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寧加入智能硬體戰局,產品+生態的打法能搶到多少蛋糕?

“家”一直是各類商家極欲開發的消費場景,物聯網和智能家居具備的價值潛力絕對不會亞於互聯網。近日,蘇寧一口氣發佈了10款智能硬件,產品+生態的打法又能從小米和阿里的手中搶到多少份額?

“家”一直是各類商家極欲開發的消費場景,無論是傳統家電生產企業海爾、美的,互聯網巨頭阿里、小米、百度,或者VR/AR等創業公司,都在絞盡腦汁想讓家居硬件智能起來,可以說,物聯網和智能家居具備的價值潛力絕對不會亞於互聯網。

作為傳統轉型互聯網最為典型的零售企業代表,蘇寧進入智能硬件行業的時機並不算早,直到今年年初才成立了智能終端公司。不過近日,蘇寧一口氣發佈了10款自有品牌“蘇寧極物”智能硬件,包括小biu智能音箱、智能鬧鐘,PPTV新一代激光電視、QLED電視,以及智能魔鏡、智能安防套件、智能煙灶機、智能新風機、智能晾衣機、智能雲鎖,當然更重要的是發佈了BiuOS,並且宣佈成立了蘇寧智能Biu+生態聯盟。

智能家居近年來一直被作為風口看待,但受限於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成熟以及落地成本,智能家居實際上並沒有迎來真正爆發式的增長。但是趨勢終歸是趨勢,巨頭們對於未來佈局之間的戰爭已經打響。蘇寧作為後來者,在市場份額已經落後的前提之下,又要如何迎頭趕上?


蘇寧加入智能硬件戰局,產品+生態的打法能搶到多少蛋糕?

核心流量入口級產品必須自有

根據尼爾森的研究,在美國有24%的家庭擁有智能音箱,並且這個比例有加速上升的趨勢。國外智能音箱的主流產品包括亞馬遜Echo、谷歌Home和蘋果HomePod。研究表明,大多數人都使用他們的智能音箱來聽音樂,68%的人與他們的智能音箱聊天只是“為了好玩”。智能音箱的使用時長上,平均每天65分鐘,週末會達到峰值,每天使用72分鐘。

語音語義識別已經是目前人工智能技術中最為成熟的分支,加上使用時長和交互,智能音箱的地位被認定為是智能家居控制中樞,因此無論同質化多嚴重,巨頭們都急於以低價策略來搶奪市場。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2017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中,小米佔比位居榜首,份額為38%;排名第二的是天貓,份額為32%;排名第三的是京東叮咚,份額為15%;其後為JBL以及飛利浦,市場份額分別為9%、3%。

競爭如此白熱化,為何蘇寧還要入局智能音箱?理由很簡單,無論是去搭載自有的業務生態,或者連接合作夥伴的產品,蘇寧都必須把核心的流量入口掌握在自己手中。當然後來者,也有自己的優勢,在產品的試錯成本、功能以及外觀細節方面能更好地進行改良。

當然,從零開始競爭市場畢竟困難。上升一個維度,蘇寧的線下渠道和服務能力是阿里非常看重的,阿里強勢的線上能力也正是蘇寧渴求的。作為阿里系的重要成員,蘇寧和阿里一起共同搶佔智能家居領域的市場份額將是捷徑。十一期間,天貓精靈智能生活體驗館入駐到蘇寧極物南京新街口店中,數十款天貓精靈智能產品均可在極物店進行體驗。

蘇寧極物是蘇寧重點發力的3C家電+家居的新零售項目,新零售給消費者帶來最大的利好在於體驗感和便捷性上的升級。蘇寧極物數量目標今年是到30-35家,2020年為300家。對於IoT和智能家居,線下門店是最好的展示渠道,因為可以給到消費者最直接的感官體驗。不過對比小米之家目前500家的數量,蘇寧極物還得加快追趕的步伐。

所謂開放,既是對內也是對外

正如蘇寧智能終端公司常務副總裁劉東皓所說,蘇寧自身除了核心零售以外,還擁有金融、物流、文創、體育等周邊業務。智能硬件作為一個連接蘇寧和消費者的載體,首先就將蘇寧內部的生態體系。例如蘇寧體育擁有歐洲五大聯賽、中超、亞冠等熱門賽事的版權,智能電視就具備了差異化的內容。

同樣是做智能硬件,蘇寧和小米的區別在於,小米正在加大旗下生態鏈企業的把控力,而蘇寧則相對更加開放。對於智能硬件的生產廠商來說,首先蘇寧是一個非常大的產品銷售渠道,再者蘇寧的線下渠道是最佳的產品展示平臺,加入到蘇寧智能Biu+生態聯盟,並無壞處。按劉東皓的說法,蘇寧做智能硬件大面上是從和消費者產生最直接交互的產品入手,去偽存真,做技術和資源上的整合,通過實踐把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反饋給聯盟內的合作伙伴,而合作伙伴只需要專攻產品即可。

當前,智能家居品牌各自為戰,產品無法實現跨品牌互聯互通,成為阻撓智能家居行業前進的一大難題,聯盟是客觀需要的。按照蘇寧的官方說法,蘇寧BiuOS集成了市場主流IoT連接協議,可提供跨平臺的多端互通技術解決方案。在BiuOS的賦能下,蘇寧智能音箱、智能鬧鐘、智能魔鏡、智能煙灶機等入口級產品,可連接操控客廳、廚房、臥室、衛生間等家庭場景下超過100個品牌, 5000餘款智能產品,形成一整套可定製化的全屋智能解決方案。

智能家居還處於初級的階段

智能家居的概念提了很久,炫酷的視頻也是層出不窮,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這個行業仍然處於初級的發展階段,寡頭效應還未顯現,單純一款智能音箱的市場佔有率並不能說明未來。不過,小米生態鏈和阿里蘇寧系代表的半封閉形態和開放形態的長期競爭是一定存在的。

智能家居的終極形態一定是產品與人,產品與產品,產品與環境之間都存在著良好的互動。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對於消費者,人機交互的問題都尚未得到很好的解決,畢竟每次要對智能音箱發出指令都要喊一句“小愛同學”或者“小biu、小biu”。

本質上,智能家居能否迎來爆發期,取決於IoT和人工智能技術何時迎來真正應用級的突破。所以現階段,踏實修煉內功遠比“敲鑼打鼓”來得重要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