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過,一根鉛筆是怎麼來到你身邊的嗎?

2018.10.8 學習薛兆豐經濟學第7天。


米爾頓 弗裡德曼(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導語:

"倫納德·裡德引人入勝的《鉛筆的故事》,已經成為一篇經典之作,它也確實是名副其實的經典。據我所知,再也沒有其他的文獻像這篇文章這樣簡明扼要,令人信服地、有力地闡明瞭亞當 斯密“看不見的手”——在沒有強制情況下合作的可能性——的含義,也闡明瞭弗里德里希 哈耶克強調分立的知識和價格體系在傳播某些信息方面的重要性的含義,而這些信息“將使個人毋須他人告訴他們做這做哪而自行決定做可欲的事情”。

本期主題

我們的美好生活來自分工協作,是市場的結果。

課程來源

倫納德·裡德(Leonard E. Read)於1958年發表的《我,鉛筆( I, PENCIL )》

課程還原

我們總是感慨大自然的神奇之處,但是卻忘卻了我們人類創造的東西的神奇,比如一根小小小的鉛筆。

1. 神奇的鉛筆

鉛筆看似簡單,一根木杆裡有筆芯,上面有個鐵圈,捆著一根橡皮。看似簡單,實則不然。

首先,它的原料就非常複雜。木杆專門用一種叫做雪松木的木材做的;它上面的油漆不是一層,而是6層,這漆是蓖麻油做的(深究起來,也不全是蓖麻油);這筆芯裡的石墨,還要加上黏土和石蠟,你看上面那鐵圈,據說是用黃銅做的;還有那橡皮,它是紅色的,紅色的顏料,據說是硫化鎘。總之,它的原料非常複雜,產自世界各個角落。

你想過,一根鉛筆是怎麼來到你身邊的嗎?

它的製造工藝也非常複雜,是要有成千上萬的人共同協作才能產生出一隻鉛筆,要生產木杆就要鋸樹,要鋸樹就要有鋼鐵,要有鋼鐵就得鍊鋼,要鍊鋼就得挖礦,要挖礦工人就得吃飯。工人不僅要吃飯,還得喝咖啡,要喝咖啡,咖啡得航運,要航運就得有人造船,船隻要遠航得先發明一個精確的時鐘。這得涉及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

你想過,一根鉛筆是怎麼來到你身邊的嗎?

2. 市場的力量造就鉛筆神話

一支鉛筆如此神奇,它到底有幾個意思?

第一神奇: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掌握了製造一支鉛筆所需要的全部知識。

第二神奇:參與生產鉛筆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會導致一支鉛筆的產生,每個人只是做他手頭上的事情。有些人根本就不知道鉛筆是什麼,但是他們的努力卻生產出鉛筆。

第三神奇:生產鉛筆的這些人,生活在世界各個不同的角落,他們互相不認識,甚至敵視,但是他們能夠共同合作,把一支鉛筆造出來。

最神奇的是:我們只需要支付微乎其微的代價就可以得到一隻鉛筆(1塊錢)。

是市場讓如此神奇的事情發生,那個讓成千上萬陌生人互相協調工作的平臺。

你想過,一根鉛筆是怎麼來到你身邊的嗎?

3. 獵人和老虎的故事

深山老林的獵人會做的東西非常多,會做肥皂、衣服、甚至子彈,但是過得卻很清貧。但城裡人只會很少的技能,但是生活的卻很好。

老虎的爪子很鋒利,跑的很快,能上樹,能下水,但是他卻沒有一個乞丐物質豐足。

這是為什麼呢?

這其實分工合作造成的,這是市場的結果。

(這讓我想到了王東嶽在《物演通論》的觀點:考察137億前宇宙輪廓,我們會發現越進步越高級的物質存在形態,其衰滅反而越快,死滅程度越高,存在狀態越發不利,而存在度越低的高級物質存在形態(或物種),它的屬性和能力反而越強;存在度越高的原始物質存在形態(或物種),它的屬性和能力反而越小。可見能力增強是一個負面指標,能力越強,意味著離滅亡越近,我們把這種現象叫做“遞弱代償”原理。這讓我們第一次可以理解,為什麼人類文明程度越高,人類反而越來越陷入重大的危機和災難。環境汙染,我們現在已經把地球上最豐富的三大物質——空氣、淡水、土壤——全部汙染。生態破壞,現在地球上每小時三到六個物種滅絕,每年三到六萬個物種滅絕,這個滅絕速度是正常事物交替滅絕上千上萬倍。人類的每一個進步都把我們推向深淵的邊緣。)


課堂小結

一支簡單的鉛筆,在這世界上從來沒有人能夠掌握生產它的全部知識,它需要成千上萬人通力合作,才能生產製造出來。而這些共同合作生產這支鉛筆的人,可以互不相識,彼此憎恨,甚至互相敵視,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合作生產一支鉛筆。而當這支鉛筆被生產出來之後,我們每個人只需要付出很小的代價就能得到它。這個神奇的故事之所以能夠發生,是因為有市場機制在協調人們分工與合作。

你想過,一根鉛筆是怎麼來到你身邊的嗎?

課後思考

現代社會的分工和合作已經到達如此精細和複雜的程度,為什麼世界上還有那麼多窮人呢?

我的回答

窮一般指物質很匱乏,而不同環境下的窮人是不同原因造成的。

1. 如果在高度分工協作的發達國家,窮更多的是個人問題,要麼是他們不願意捲入這個高度協作的社會,要麼是因為他崗位的可替代性高。

2. 如果是在分工程度很低的國家,窮可能更多的是個社會問題,因為市場經濟並未發展的足夠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