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網際網路之路

中國民航互聯網之路

著名科幻作家韓松最近發表了一篇文章,引起很大反響,他講述了一個年輕創業者投身互聯網飛機開發熱潮,帶領團隊克服困難實現飛行中衛星上網的故事。韓松說,有了一個彼此連接的空地社會,航空學就不再簡單是運輸的學問,它是生命科學、人工智能和信息技術的綜合。今後我們看待世界,都會先從天空和宇宙看起。

誠然,在飛機上暢快的連接互聯網,在當下的中國,帶有一絲科幻意味。但是在“從天空和宇宙看起”之前,我們需要從美國看起。

在十年前,波音公司曾雄心勃勃成立了一個事業部,專門為民航客機打造飛行聯網產品,但那時響應者寥寥,不但航空公司沒興趣選裝,用戶的呼聲也不高,最後這個項目被封存。現在回過頭來看,原因可能是風口未到。2006年,那還是功能機時代,手機主要用來打電話,而現在的世界,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人類器官的延伸,我們根本離不開它。

最近三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高速滲透,美國創新者在波音的嘗試失敗後,並沒有放棄探索,先後湧現出幾家第三方公司,實現了業務格局的拓展,並有Gogo和GEE兩家公司登陸資本市場。

中國民航互聯網之路

美國政府在2012年開始,放開飛機上對手機的使用限制,後來又因為反對意見,一度中止。但經過充分技術驗證,最終還是把是否開放手機的權限下放給航空公司,由他們自行決定。經過各方博弈,最終的結果是,美國用戶可以全程使用手機。

隨著手機的放開,美國的航空互聯網行業獲得迅速發展,如前所述,Gogo和GEE先後登陸納斯達克和紐交所,由傳統航電供應商轉型的松下航電,也通過收購以色列公司,成功甩開上一時代的競爭對手,成為新行業裡舉足輕重的參與者。他們大都選擇以衛星通訊鏈路為技術路徑,即使是由地面基站起家的Gogo,也通過Ku和2Ku技術轉型成為衛星網絡提供者。

在PC互聯網時代,人們常說,5年前的美國就是今天的中國,雖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這一共識已經被打破。但航空互聯網恐怕還脫離不了這個規律。隨著美國探索者的進步,中國的航空公司為了市場競爭和企業創新,也都開始了這一領域的拓展。

國航成立了機上網絡建設辦公室(簡稱“E辦”),東航把這個任務交給了轉型辦公室(簡稱“轉型辦”),南航是通過旗下的傳媒公司(即“南航傳媒”)對外招標和開展合作,海航最為徹底,直接與外部的風險投資機構成立了合資公司,名叫喜樂航。

至此,在這個前景不明又息息相關的新興領域,四大航空公司在正面戰場之外開啟了一場新的軍備競賽。

中國民航互聯網之路

國航首先發力,E辦的直接分管領導是黨委書記樊澄,規格不可謂不高。他們一開始並沒有確定一個固定的技術體系,而是直接開始大刀闊斧搞建設,幾乎每個供應商的方案都嘗試安裝一遍。三年多時間裡,國航先後嘗試了數十種方案,卻沒有確定任何一家為主力方案,更無法確定一個固定的運營常態。

東航緊跟其後,2015年,他們宣佈,在引進新機型波音777的過程中,將在20架飛機全部安裝衛星聯網設備,這是松下航電提供的在飛機生產線上安裝的解決方案。隨著新飛機的交付,東航也啟動了機上網絡服務,但需要用戶提前預約並完成實名認證,造成用戶體驗糟糕的印象。

中國民航互聯網之路

(上網步驟圖)

南航一直按兵不動,在2014-2015的兩年裡,沒有宣佈與機上聯網相關的任何佈局,考慮到這一時期的民航反腐風暴,南航受到的波動最大,其他創新業務也幾乎沒有發力。直到2016年,南航傳媒通過南航招標公司,進行了一次客艙局域網的招投標,才首次明確態度。這次招標,包括一家國外公司(松下航電)和四家國內供應商,共計五家企業中標。這五家企業要各為南航免費改裝2架飛機,通過“賽馬”的方式,決出勝負。

海航是中國民航異類,發展方式標新立異,在這一領域也不例外。喜樂航有四個股東,除了絕對大股東海航,還有風投機構幸福雲端、上市傳媒公司藍色光標,甚至公司管理團隊也佔一席之地。喜樂航發現在手機不被允許使用的中國,單純投入資金改造飛機進行聯網,並不能讓一個獨立公司快速獲得賴以生存的收入。

中國民航互聯網之路

(海南航空空中上網平臺入口)

中國民航互聯網之路

他們另闢蹊徑,在海航集團內的200多架飛機上,免費配發平板電腦,讓用戶在連上網絡之前,先有一個娛樂互動的平臺級入口,然後依靠平臺獲得的收入和數據,加大網絡飛機的建設力度,在連上衛星之前,他們甚至發明了一個便攜式客艙網絡盒子,引起業界震動。但是,用戶真正期待還是實時連接地面社會,不管是平板電腦還是客艙盒子,都還算隔靴撓癢。

中國民航互聯網之路

2016年5月,國航開始接收787-9系列飛機,這是大中華區第一架。可僅僅過了一個月,海航也迎來了30架787-9中的第一架,與國航的不同,這一架帶有互聯網。原來,喜樂航早在3年前就開始部署,在海航新訂購的飛機上安裝衛星設備。雖與東航相同,都選用松下硬件(全球沒有其他選擇),但在軟件層面進行推翻重構,第一次實現了免預約高速上網,最多能保證100多人上網,大大優化了用戶體驗。首飛的時候,他們甚至進行了全程網絡直播,有60多萬人在線觀看,再次讓業界譁然。

其實困擾中國民航的問題,並非技術和產品運營,而是商業模式的探索。航空公司是一個預算型商業組織,任何一個項目都需要算清楚投入-產出模型;互聯網的商業模式是流量至上,先做好產品,獲得海量用戶,再圖商業回報。兩者兼具的航空互聯網,困境就在於此:互聯網公司看不上有限的流量,航空公司看不清未來的商業前景。

所以不管是國航-E辦、東航-轉型辦還是南航-南媒的模式,都面臨著互聯網和航空這兩種思維的衝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國航甚至聯合其供應商和合作夥伴,成立了一個空中互聯網產業聯盟,共同解決產業發展瓶頸,不過這種鬆散的組織形態,是否能形成有效能力,尚且存疑。

中國民航互聯網之路

海航-喜樂航的模式反而具有更大優勢。這是一種市場化的組織形式,喜樂航作為一家獨立企業,要生存,必須想法設法獲得產品突破和商業回報,航空互聯網是其核心主業。而航空公司+辦公室的主體形態,更多的是作為航空主業的輔營業務存在,由於無法帶來收入,可能連輔業都算不上。

目前喜樂航已經掛牌新三板,成為一家公眾公司,按照海航集團資本運作能力,估計還會有更大的措施留在後面。從產品層面上看,其採用的平板電腦打頭陣、衛星上網解決核心問題的模式,既解決用戶痛點,又獲得生存基礎,看下來最有效。

不過,這畢竟還是一個培育中的新興產業,現在論勝負還為時尚早。等到中國民航開放手機、全球衛星界提供高通量衛星以後,可能才會迎來真正的爆發期,到那時,流量增加,地面的互聯網巨頭如BAT等,必將會展開新一輪的爭奪。

掘金三板,新三板的投融資者都在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