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與「八大菜系」都是現代人的意淫

最近《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播出之後引來了一片諸如“太過矯情”、“想要的太多,脫離主題”的群嘲,但似乎從沒有人對中國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有過質疑,八大菜系如何如何牛x,每個人都能噴上幾句。

可事實上,與看似源遠流長實則民國地攤上才第一次出現的“三十六計”類似,“八大菜系”的歷史甚至沒比春晚長几年。

「三十六計」與「八大菜系」都是現代人的意淫

01

羅永浩還在做英語教育培訓時,曾調侃中國教育培訓機構騙錢主要有三大流派,“神奇派”,如單詞神奇記憶法之類;“n天搞定派”,如7天搞定GRE單詞之流;“不不不派”,如英語單詞不用背之群。

這三大派顯然絕不僅存於教育培訓界,幾乎哪一個行業的騙子都會用到。如那些曾在地方衛視尤其縣級衛視不斷重播的藥品廣告,將三者都融合的很好,藥效神奇+N療程根治+不開刀不手術。

只是不知大家有無注意到,藥品廣告中“神奇派”又有兩個重要的分支,一派向高科技進軍,壯陽藥研發過程中也會涉及國際空間宇宙射線基因變異,另一派則向老祖宗取經,宮廷太醫古方,唐代已有記載,乾隆的祖爺爺便憑藉這個藥方治好頑疾。第一次看到時,還真容易被唬住。

扯這麼遠,只是想說,所謂的“三十六計”與“八大菜系”只是“老祖宗取經派”中大家比較認可的而已。

02

關於三十六計來源的官方說法中,認為其最早可考於《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很符合人們大腦中“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的印象。

可王敬則說這句話時其實是一種譏諷的語氣,南朝齊明帝即位後開始洗刷老臣,怕被清洗掉的王敬則聯合前朝齊末帝東昏侯造反,結果遇上了豬隊友,東昏侯謀劃時信誓旦旦一遇挫折便想著逃跑,王敬則生氣地說“檀公三十六策,走上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翻譯一下便是,“瞧你父子倆那熊樣,就tm知道逃跑。”

至於“三十六”這個數字,是陰陽學中的太陰數,是當時民間類似“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口頭禪數字,王敬則就是隨口一說,甚至是後來著史之人隨便編的,並非真有36條計策。

更何況除了南朝王敬則這句話之外,人們再難找到關於“三十六計”的記載,直到1941年其作為單行本首次出現於陝西縣一集市地攤上,作者不詳。

後來三十六計的迅速走紅,主要是它蹭了《孫子兵法》的熱度,常以《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形式出版、拍影視劇,給很多人兩者本是一家的錯覺。

「三十六計」與「八大菜系」都是現代人的意淫

電視劇《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全篇講述孫龐智鬥故事,與劇名壓根沒什麼關係

當然,《孫子兵法》之所以有研究熱潮也是與各種傳奇故事分不開的,如傳說拿破崙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上看到《孫子兵法》時曾老淚縱橫道“如果我早看到它,我怎麼活落到如此下場”。這件事如果可信的話,那在月球上望地球,唯一能看到的就是長城。

03

眾所周知經濟學如今是門顯學,甚至有“經濟學帝國主義”的惡名,什麼事情經濟學家們都喜歡拿經濟理論來論證一番,管得多有用的地方多自然就會受到更多的關注。

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同樣如此,尤其進入市場經濟之後,商業、愛情、人際交往等等領域都可以為你提供爾虞我詐的指導,熱度也就一直都在。

這並不只是今人的發明,早在魏晉時期熱衷清談的名士圈就喜歡引用孫子兵法來創造概念與詭辯技巧。

所以說,三十六計之所以受到今人的歡迎,其實就是一種成功學,對生活有消極情緒的人才是它最大的擁躉。

錢學森的岳父蔣百里先生之所以在抗日戰爭中地位崇高,是其寫了《國防論》一書,告訴國人日本並非不可戰勝,但在民間還有一本奇書起到了同樣的作用——《以孫子兵法證明日本必敗》,時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陳誠親自為該書題寫了序言。

「三十六計」與「八大菜系」都是現代人的意淫

04

“八大菜系”同樣沒有任何悠久的歷史。

這要比證明三十六計沒有深厚歷史要容易很多,辣椒是明朝末年才傳入中國,甘蔗在清代中期才實現大規模生產製糖,這可是“八大菜系”最重要的兩個味覺基礎。

而可查的八大菜系第一次得到論述是1980年6月20日在《人民日報》第四版中汪紹銓撰寫的《我國的八大菜系》,這篇雄文在毫無徵兆的論述下將山東、四川、江蘇、浙江、廣東、湖南、福建、安徽算成八大菜系,從此成為普遍用法。

當然,這種並不嚴謹又略帶地圖炮的菜系說法也曾長時間受到質疑,質疑者們通過各種論證將自己所在菜系排列進去,漸漸形成了所謂“四大”“五大”“八大”“十大”菜系的說法,其中可能八這個數字最為吉利、所涵蓋地區數量也較多,受到的認可最多。

近年來最新的變化是人們漸漸從到底有幾大菜系的爭奪演變為“誰是第九大菜系”的爭奪,畢竟能爭搶到的地區,每年光旅遊業與餐飲業所能帶來的收入都是可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