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義「生態+文旅」 西安滻灞生態區助力文化旅遊新風尚

以生態為底色,作為西安生態環境最優最美的城市新區,滻灞的發展可謂後來者居上。這一點,在發展現代旅遊的進程中尤為突出。

伴隨著生態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如今的滻灞除了延續了史上“玄灞素滻”的盛景,憑藉生態化、人文化的發展建設引導,西安市東南翼健康休閒的生活圈也已然成型。在這裡,“生態+文旅”被重新定義。

伴隨著生態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旅遊式”的生活周邊早已融入到滻灞人的日常生活。對照當下“全域旅遊”的推進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滻灞生態區引領潮流,再次化身“風景生產力”的先行試驗者。

如今,滻灞已形成年均2000萬人次的遊客量、10億元旅遊總收入的產業規模。以生態立區,綠水青山正變成金山銀山,前期投入和規劃的生態價值和後發優勢正開始逐步兌現。

使命擔當:“生態+旅遊”成效凸顯

思變謀新是時代不變的主題。隨著滻灞生態區設立等一系列動作,西北地區首個國家級生態區的明晰定位,讓城東的復興之旅也開始跨步。

如果不是有老西安人的記憶提醒,很難想象,如今的滻灞曾是一處沙場橫亙、垃圾縈繞的生態“重災區”。談到發展歷程,很多人會聯想到山東威海華夏城的案例。前身為採石場的窘迫同滻灞如出一轍,但通過生態修復,“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4年的舊貌換新顏,而今已成為被總書記點讚的經典案例。反觀滻灞生態區,同樣已是煙波浩渺。

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級生態區”,建區14年來,滻灞始終堅持“生態立區,產業興城”。憑藉“大開大合、大疏大密、水綠相見、錯落有致”的景觀格局和“人、城、水、綠”和諧共生的城市畫卷,共同組成了滻灞的“生態”名片。

滻灞依水而生、因水而興。對於滻灞兩河的資源稟賦,亦花費不少心思。諸如河道水系的改造、綠色廊道的建設等,相繼建成了西安世博園、滻灞國家溼地公園、桃花潭公園、滋水公園和雁鳴湖休閒公園等五大生態公園,累計建成水面1200多公頃,園林綠化2000多公頃……此外,滻灞生態區大氣負氧離子含量高達6700單位,遠高於世界衛生組織1000個單位的城市清新空氣標準,“城市綠肺”的稱號實至名歸。

碧水藍天交相輝映,景觀綠地賞心悅目。在滻灞生態區,幸福指數的提升不僅體現在“綠色生態”上,更體現在完善的城市配套體驗。六縱十二橫的交通體系,星羅棋佈的休閒廣場,鳥語花香的居民小區。推開窗就能看見灞河上的水鳥起舞,傍晚時散佈在河堤的綠茵之間,走幾步就能到公司上班,商場、酒店、學校、醫院一應俱全……可以說,滻灞生態區為生活在這裡的市民打造了一種全新的“都市田園生活方式”。

歷經多年經營,從設區之初的窘狀,到如今成為“國字頭”的生態示範區,滻灞一路逆襲,成為了西安生態修復治理的樣本,也成為家門口的旅遊示範標杆。

術業專攻:縱深發展“全域旅遊”

旅遊所涉及的吃、住、行、遊、購六大要素,人們已經耳熟能詳。當下,有別於傳統旅遊的固化模式,良好生態環境給予遊客的身心體驗,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起來。而商、養、學、閒、情、奇作為全新拓展的旅遊要素,自提出後就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2016年全國旅遊工作會議上,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提出要轉變旅遊發展思路,變革旅遊發展模式,推動我國旅遊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西安亦有動作。以最近“抖音之城”的操作來說,就取得了一波不錯的效果。但要從“古城”轉身為“國際化大都市”,跳出傳統景區觀光遊,在提升旅遊體驗感上,從單一到多元,還需要做長遠規劃。滻灞身體力行,依託自身獨一無二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場地資源,將全新的旅遊思路付諸於策劃活動。不僅針對外來遊客,對本地人而言,體驗也足夠吸睛。以其“生態+文旅”系列主題活動為例,2018西安世園音樂節,華夏文旅國際氣球節,世園婚慶文旅小鎮推出的街頭視聽演藝等等,皆受到好評。

事實上,10月9日~10日,2018世界文化旅遊大會選擇在傳統文化旅遊版塊之外的滻灞舉辦,同樣頗具意味。畢竟,滻灞生態區自成立以來,就對外展現了多元開放的西安文旅環境。藉助世博園、灞河景區等已成熟的自然與人文景觀特色及行業,打造文化旅遊產業聚集區及雙創示範特色區。目前,全區已形成西安絲路國際會展中心、華夏文旅西安度假區、宋城中華千古情、世園婚慶文旅小鎮等重點文旅項目,產業結構逐步完善。此外,一些承載旅遊業態的商業設施,也開始陸續出現並形成相應的產業集聚。例如錦江國際酒店、艾美酒店等一大批高端酒店集群的匯聚,被譽為西安的“維多利亞港灣”。再如,已經開業的砂之船奧特萊斯、華夏文旅城,也為其帶來不少人氣……配套設施的完善,活動策劃的細緻,在賺足眼球的同時,也加深了遊客的體驗感和互動感。

綜合觀察下,滻灞“生態+旅遊”的模式,儼然成為這座城市的一種新型生活方式,亦被視為西安“全域旅遊”的重要一環。

蓄勢待發:現代新城的“風景生產力”

依託豐富的生態和文化資源優勢,引領產業集聚發展。

當前,滻灞提出“水岸經濟”的發展思路,打造具有滻灞特色的“兩河四岸-溼地生態-會展酒店-大美滻灞”的發展模式,正在成為生態反哺經濟的區域典範。這一理念,在滻灞旅遊宣傳冊《綠遊滻灞》中亦有體現——讓風景變成生產力,用“顏值”換“產值”,就是你的大志。生態旅遊作為滻灞支柱產業的格局可見一斑。

將城市發展建設與生態治理保護有機融合,將過去的生態重災區變為生態補償區,將城市發展盲區變為現代化生態新城,是滻灞秉持“生態化、國際化、產業化、城市化”的一貫發展思路,也為打造成市民最佳居住地和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創造了條件。

“按照城市功能,滻灞生態區先做規劃,後完善基礎設施,同時適度超前的建設學校、醫院、綠地、小廣場等服務配套,根據優美的自然環境和配套條件,再發展新產業新技術,引進文化旅遊、金融、會展等無汙染的產業。”滻灞生態區黨工委書記楊六齊表示,很多國際大型企業佈局滻灞,就是因為滻灞優美的環境和健全的配套。僅2017年,就引進產業項目40餘個,世界500強、國內300強項目9個,國內外商業巨頭紛紛落子滻灞,為滻灞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種梧桐以引鳳凰,滻灞的生態堅守,陸續引來眾多品質項目。城市與文旅發展形成良性循環,版塊不斷提速升級。以騰訊雙創小鎮和亞馬遜AWS為代表的新興產業,以華夏文旅和宋城千古情為代表的文化產業,以及接下來建設的陝西科技園和信息產業園等,均在打造“生態+產業+生活”的未來產業鏈。目前,以弘揚絲路文化為主題的華夏文旅項目已開業;創意夢工場等4個創業、創新平臺加快建設;絲路藝術中心等“文化+5館”陸續引進。到2021年,3大文化旅遊項目將全部運營。

經過14年生態建設和產業培育,滻灞生態區正逐步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文明之路,區域生態價值與城市價值正加速兌現……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