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中國改革開放內陸城市轉型樣本

郴州:中国改革开放内陆城市转型样本

△蘇仙嶺上看郴州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0月18日訊(記者 顏石敦)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郴州作為湖南“南大門”,40年來堅持產業主導,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實現資源型城市完美轉型,堪稱中國改革開放內陸城市轉型樣本。

郴州:中国改革开放内陆城市转型样本

△海外華文媒體見面會

10月18日,“向南開放看郴州”——改革開放40年·海外華文媒體高層郴州行集中採訪活動啟動,美國國際日報、印尼泗水晨報、加拿大《楓華之聲》等10多家海外華文媒體記者參加。活動將持續至10月21。

郴州:中国改革开放内陆城市转型样本

△世界有色金屬博物館

當天,郴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易鵬飛,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蔣鋒,副市長周海林等參加海外華文媒體見面會。易鵬飛致辭:郴州是一個漢字一座城,“郴”字獨屬郴州,意為“林中之城”。1995年撤地建市,現轄11個縣(市、區),總面積1.9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530多萬。郴州資源稟賦獨特,生態環境秀美,被譽為“世界有色金屬博物館”“中國銀都” “中國溫泉之城”,是“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50大氧吧城市和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郴州:中国改革开放内陆城市转型样本

△郴州高新區

易鵬飛說,郴州改革開放得風氣之先,是湖南最早“向南開放”的城市。1984年,省委、省政府為郴州制定了“開放開發、外引內聯、放寬政策、搞活流通”戰略方針。1985年,又提出了建立“彈性地帶”的設想,擬在郴州執行一些類似廣東的彈性政策。1988年,郴州獲國務院批准為沿海向內地改革開放過渡試驗區。從加快湘南開放開發到賦予郴州先行先試承接產業轉移34條特殊政策,從成為商務部首批授牌的“全國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到獲批國家級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從建設湘粵贛省際區域中心城市到打造湖南“新增長極”,郴州“向南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郴州:中国改革开放内陆城市转型样本

△湘南國際物流園。郭立亮 攝

易鵬飛介紹,目前,全市有國家級高新區、綜合保稅區、農業科技園區、示範物流園區各1個,省級工業園區13個。海關、口岸、檢驗檢疫、鐵海聯運、國際快件中心、綜合保稅區等平臺功能健全,郴州已成為湖南乃至中西部地區開放平臺最全、功能最優的市州之一。

郴州:中国改革开放内陆城市转型样本

△郴州國際會展中心

蔣鋒就郴州產業轉型、招商引資、開放崛起等情況向媒體記者作了介紹。40年來,郴州現代農業加速轉型、新型工業化加速推進、現代服務業加速壯大。全市三次產業增加值在地區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例由1978年的30.2:43.2:26.6轉變為2017年的9.7:48.8:41.5。

郴州:中国改革开放内陆城市转型样本

△郴州進口肉類指定查驗場

40年來,郴州把招商引資 “第一菜單”,積極對接“一帶一路”,主動融入“珠三角”。 目前,34家“500強”企業在郴投資項目63個,總投資金額超過707億元。全市累計引進央企29家,簽約項目80個,實際到位資金376億元。

40年來,郴州打造寬鬆優惠的政策環境及透明高效的政務環境,被評為“2018中國企業營商環境(地級市案例)十佳城市”。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和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連續6年位居全省前3位,實際利用外資總量連續16年位居全省第2位,實際到位內資總量連續11年位居全省前3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