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中國婦女報:是時候爲《娘道》正名了!

從來沒有一部電視劇像《娘道》一樣,衛視收視率位居全時段和幾乎是全年第一,然而豆瓣評分卻幾乎在國產劇中墊底。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關於《娘道》中三觀不正,宣揚“生兒子是女人最大價值”,過度表現男尊女卑,歌頌女人的花式跪姿等封建糟粕引發的大規模爭議和批判也是鋪天蓋地到讓導演郭靖宇要發微博長文控訴。

致中國婦女報:是時候為《娘道》正名了!


劇裡演繹著比苦情大女主還要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劇情,劇外關於該劇不上網的媽媽奶奶輩貢獻收視率不會去豆瓣打分,而打分的又是一群忍受不了女主角卑躬屈膝、男尊女卑的90後和00後的兩極分化。

致中國婦女報:是時候為《娘道》正名了!


一場冰與火的較量就此展開,現實往往比劇集還要精彩。也讓該劇成為2018年即將結束時,最魔幻的影視劇未解之謎之首。

近日更有中國婦女報批《娘道》:把毒瘤扮成了鮮花。

致中國婦女報:是時候為《娘道》正名了!


一位只是看了劇情介紹的編輯興致大發,從裡到外將《娘道》批的一無是處,認為《娘道》裡沒有批判,卻是歌頌生兒子才是王道,女人地位卑賤;編劇導演把她的愚昧落後陳腐,打扮成了美德,包裝成了偉大;分明是把腐爛的東西描繪成了鮮花瓣。還一本正經地舉出魯迅先生《祝福》中的祥林嫂來教誨怎麼算批判。

暫且不論這位編輯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以及網友指出的祥林嫂究竟是否是捐門檻的錯誤,僅從這位編輯以及所代表的中國婦女報的“官宣”就可以看出,無知與自大依然在8102年的媒體中存在,那些高高在上頤指氣使的官媒依然無法接地氣,只是圖一時口快罷了!

也是時候為《娘道》正名了。

首先,申明一下, 我雖然看過《鐵梨花》《打狗棍》等劇,但並不是郭靖宇和女主角嶽麗娜的粉絲,也曾寫文章指出嶽麗娜其實並不適合大女主這樣的角色,反而適合演繹女配角更出彩;我並沒有收導演的黑錢,如果能給我當然也不拒絕,所以請槓精網友不要一看到我黑或者粉某個劇和明星就說作者收了多少黑錢;雖然我影響力有限,但是還是要一吐為快。

但是,今天還是要再次說一說絕大多數人批判的《娘道》。

首先,存在即是合理的。中國婦女報評論指出,《娘道》的收視率,是中老年婦女撐起來的,她們認為:看了,不一定就認為它好。

那麼,我想問問,如果如此之多的中老年觀眾看了都覺得不好,那應該是說看的人眼睛有問題,還是他們看了一部假劇?

這其實就是自恃精英文化知識分子對“無知”的中老年人的鄙視,認為他們追看的東西都如他們的思想一樣,是落後的,是糟粕的,是沒有文化的。

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鄙視,首先就是一種沒有修養的表現。

文藝界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思想已經幾十年了,為什麼到了現在還有這樣淺薄的認識?!

其次,年輕人淪喪在集體無意識的嘶喊中,沒有自我分辨意識,哪管是不是時代的產物以及歷史背景賦予的人性美醜。一味地在歌頌男女平等與女權至上和生男生女都一樣的意淫中,以為吶喊著生男生女都一樣,就真的以為生女兒才是所有家族和母親的榮耀。反而真的生了女兒之後,又是百般嫌棄,一味地想要生個兒子撐門面。

縱使沒有皇位繼承,難道生兒子的作用就被弱化為無足輕重到在中國廣大農村毫不介意嗎?

新京報評論指出。新中國成立以來,男女平等進程不斷推進,尤其是隨著女性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的不斷提高,“女德”更是被徹底丟棄到垃圾桶裡,很多年輕女性根本不信這一套。也正因為如此,《娘道》這一“封建男權復辟”的作品的走紅,才跌破年輕人的想象。

是啊,令人尊敬的新京報,你舉例說的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吧啦了一堆,但是你卻犯了一個邏輯錯誤。《娘道》的故事背景明明是民國啊民國,你把“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新思想”硬是嫁接到民國的“舊思想”上,這樣結出來的果子必然是畸形的。

致中國婦女報:是時候為《娘道》正名了!


再次,反對者都在提倡“女德”,並從古代對女性的“三從四德”要求展開,普及了“三從”指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幼,都是以討好男權為核心的。女性必須通過道德上嚴格自我約束、甚至是在男性面前的自輕自賤,來獲得男性的認可、寵幸以及其他的生存資源。

那麼我就想問了,“三從四德”對於女性的要求哪裡錯了?為什麼能夠要求男人做到“三綱五常”,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仁、義、禮、智、信五常,卻對女人的“三從四德”大加批評?

致中國婦女報:是時候為《娘道》正名了!


歸根到底,也正是因為現代社會丟失了對女性要求的“三從四德”中最重要的德,從而一方面禁錮女性獨立自我意識的覺醒,一方面又對女性追求自由戀愛、離婚、出軌、老少戀、嫁個有錢人加以鄙視。

看劇是要結合時代背景的,為什麼清宮劇裡,皇帝一人三宮六院,嬪妃之間相互算計迫害沒有或者很少有批判?難道就因為他是擁有至高皇權的帝王和演繹的太過真實嗎?

常人總喜歡用兩套標準來要求別人和寬恕自己,也就是俗稱的“用聖人的標準要求別人,用賤人的標準要求自己。”

於是,才會出現大眾對《娘道》中女主角“三從四德”演繹到極致的批判。彷彿這種批判就是女人出軌一般嚴重。而恰恰《娘道》演繹的就是“三從四德”的典範罷了,只不過導演和主演有點用力過猛而已。

有網友針對《中國婦女報》小編的評論指出:你自己說《娘道》這部劇你沒怎麼看,只是通過簡介和評論來參於的差評。你沒根據的妄加評判,請問:你有原則嗎?

致中國婦女報:是時候為《娘道》正名了!


網友說,我只是一個普通的觀眾,和編劇導演根本不認識,更沒有一點瓜葛,只是看到這部劇後把我震驚到了。我覺得這部劇是多年少有的、很好的、正能量劇作。如果未能認真的看全,只注重主演不漂亮和一些片中你不瞭解的歷史社會現象,那你根本就沒有資格來評判這個劇的好壞,應該說你根本就沒看懂劇情。

本人和差評的人是持不同意見和看法的:我認為《娘道》這部劇完全展現了封建社會制度下的一個歷史現象。編劇將這個封建迷信社會的歷史現象暴露和展現在觀眾面前,就是讓人們瞭解封建迷信給人帶來的危害與慘痛教訓。女主演瑛孃的扮演者雖說長相不是很漂亮,但是她的演技著實打動了我。她把一個大義凜然、無私奉獻、懂孝道、尊敬長輩、惜子愛子、雖受封建思想薰染有著傳統觀念,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失人格尊嚴與方向,知恩圖報、感恩戴德、在失去幾個孩子的思念與困境中,以勇敢頑強的意志堅定信念、艱難度日,為維護家族利益不惜犧牲自己挺身而出保護婆家眾多人。在多個男人的追求下不失女人的貞節。為觀眾展現了一個女性的美德!一個偉大好母親的形象!女主演亮麗的嗓音錚錚有力、傲骨雄心,真的感動到了我。

小編:明眀是你對劇情理解有誤,怎麼能說是在宣揚和美化封建社會糟粕呢?怎麼能說成是在宣揚男尊女卑呢?在宣傳“花式跪姿”的糟粕呢?要知道這部戲反映的是民國初期的封建社會,而不是現代新社會,你沒經歷過不等於沒有,歷史封建社會有的現象是你能夠改正的嗎?而現代新社會的重男輕女等現象的封建傳統意識餘孽就都消除了嗎?

以上網友的評論,也許情緒過於激動和言辭之間有一些維護《娘道》,但是他所闡述的觀點卻是值得思考的。

正如傳統媒體的衰落一樣,原來以為是新媒體的興起和強大,現在才越來越明白,它的衰落最根本的其實是因為越來越不敢說實話,越來越喜歡用謊言去掩蓋一個又一個謊言,最終把自己作死了。

傳統媒體和記者們一方面深惡痛絕大義凜然地批判著娛樂至死、明星毒害青少年,呼籲多發正向新聞和正能量文章,一方面又到處搜挖編造娛樂八卦新聞,以獵奇觀點吸引眼球,營造輿論譁然,騙取點擊率。

這難道不是雙標的歧視和睜眼說瞎話嗎?

一個為廣大女性維權的“中國婦女報”,你不去替那些21世紀現實社會中被家暴、被欺凌、被羞辱、生活在貧困線之下的農村婦女和被出軌老公拋棄的苦命婦女吶喊和爭取權益,卻逮住一部反映現實題材的民國古裝劇大加批判,上綱上線,彷彿覺得自己是為中國數億女同胞掙了一口氣。簡直可笑至極,可悲可嘆!

【羿雲天,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自媒體主編。原名徐亨福,生於蘭州,現居鄭州。專注婚姻育兒、家庭教育、時事評論原創作者。有料有態度,更有溫度。新浪微博:羿雲天;微信公眾號:羿雲天說(ID:yiyuntianshu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