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DAY》持續了15年的暗戀故事,沒見過比男主更渣的

很多年來男女之間是否有純友誼這個問題,一直居於兩性關係熱門話題排行榜內。

大多數人認為:這個問題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男女雙方所處的狀態不一樣結果便會不一樣。有伴侶的人,為照顧伴侶的感受,理應與別的異性保持距離;單身的人若是這樣,要麼是友情以上戀人未滿,要麼便是拿對方當成了對胃口“好兄弟”“好姐妹”。

但總的來說,男女之間純友誼,大多數時候都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落花有情流水無意。一方深藏愛意,但另一方沒有這個意思又或者還沒體會到這個意思,所以一方把愛意隱藏起來,若無其事的繼續當朋友相處下去;

第二種是雙方都把對方當成同性朋友來看待,對胃口,玩的來,除此之外絲毫沒有別的想法。

但凡有性別意識差異的“純友誼”,大多數都只是像程又青和李大仁那樣,打著友誼的旗號,抱著一腔愛意,守護在對方身邊。

假如你要是不信,去看看下面推薦的這部電影,也許你就能體會我為何這樣認為。

由美國著名導演羅勒.莎菲執鏡的愛情片《One Day》,主要講述了女主愛瑪(安妮.海瑟薇飾演)和男主德斯特(吉姆·斯特吉斯)在大學畢業狂歡宴會上彼此一見鍾情,卻陰差陽錯成為好友,用友誼隱藏愛意彼此兜兜轉轉20年的故事。

《ONE DAY》持續了15年的暗戀故事,沒見過比男主更渣的

電影的開場白運用了一個美國民間流傳說法,討論了愛情裡男女雙方的思想差異。

同齡的男女生裡,女生總比男生早成熟一步。而主人公的愛情故事正適用於這句話。

愛瑪是一個家境平凡的美麗女大學生。在她第一次遇到德斯特時就喜歡上了長相帥氣只知享樂的富家公子。在與德斯特正式相識前,他們其實已經相遇過很多次。但是每次都只是愛瑪單方面的記住了德斯特,她會在碰見德斯特時細心留意他的一舉一動,但德斯特對艾瑪卻毫無印象。儘管兩人三觀不合,家庭差異也很大,但是自從在畢業晚會相識之後,兩人就莫名其妙地成為了“好朋友”。

大學畢業後,他們常常互通電話,暢談人生和理想。每年都會抽出一天,一起出去旅行、一起裸泳、一起去海邊散步、一起參加派對,甚至在同一張床上睡覺,默契的是雙方從來不深談彼此的感情生活。兩人相識的多年裡,德斯特換了一個又一個的女朋友,生活奢靡感情隨意。而愛瑪卻在大學畢業後一直堅持著自己的人生理想,不斷奮鬥著,從餐廳的服務員到知名的小說家,她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人生目標,可感情上深愛德斯特的她也無法擁有任何一段長期的戀愛。兩人的相處中,不管艾瑪多忙,每當德斯特想找她傾訴下煩惱困難時,她都會立即放下所有工作,認真傾聽給予安慰。這樣的相處模式表面看起來似乎和普通好朋友沒兩樣。除了這份關係中顯現出的那麼“一點點不平衡”。每一次,當德斯特需要愛瑪時,艾瑪都在他身邊愛瑪,但當艾瑪需要他時,他想就理一下,他不想就立刻將其丟一邊。

《ONE DAY》持續了15年的暗戀故事,沒見過比男主更渣的

但因為多年來愛瑪一直深愛著德斯特,所以她總是心甘情願的忍受著這份不平衡,而德斯特也一直因為知道愛瑪的這份心意,肆意放肆著,他不是不愛愛瑪,而是一直不敢接受愛瑪的感情,他過慣了花花公子、燈紅酒綠的生活,害怕在感情裡對另一個人負責,更害怕投入自己全部的感情到一段關係中。說到底他還是沒有成熟,奢靡的環境讓他還未想過擔負起男人應有的責任。終於在看著德斯特多年如一日般墮落地活著時,愛瑪終於忍耐不下去,決定放棄這份暗戀。

《ONE DAY》持續了15年的暗戀故事,沒見過比男主更渣的

愛瑪交了新的男友,工作上也如日中天,可此時德斯特卻在經歷了一系列婚姻失敗,工作失意後,看清了自己的內心,原來他一直都是愛著愛瑪的,只是這麼多年仗著自己知道愛瑪先愛上自己的優勢,一直欺騙著自己,德斯特決定倒回頭去找愛瑪。

可他卻突然發現此時的愛瑪已經出落成一個事業有成、光芒四射的魅力女人,她成為了知名小說家,擁有帥氣愛她的男友,事業感情順風順水。反倒是自己,由火爆綜藝的節目主持人變為無業遊名,二十年過去了竟然一事無成、落魄潦倒。但也因為這份醒悟德斯特開始變得成熟,這使得愛瑪深藏在心裡的情愫又被重新燃起,經過15年的兜兜轉轉,倆人終於都坦然面對了自己的愛意,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ONE DAY》持續了15年的暗戀故事,沒見過比男主更渣的

只是生活總是充滿意外,兩人在一起後不久,愛瑪在懷孕時,突然遭遇車禍離世。電影的最後德斯特一個人孤單地活在這世上,帶著前期留給她的女兒相依為命。

從電影劇情看,這其實是一部平淡極了的愛情電影,沒有太大的悲喜和轉折,更像一部生活劇情片。之所以能打動如此多觀眾,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影片通篇隱射出的哲理:我們兜兜轉轉遇到了很多人之後,才發現自己想找的那個人,其實一直就在自己身邊。其實不光愛情,親情和友情也是如此,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社交上,卻很少與一直默默站在我們身後的家人交流,我們不停的交著新的朋友,卻總是忽略與老朋友的聯絡。這部電影不僅在告訴我們生活,也許就像德斯特的人生一樣,避免不了起起落落。更是在警醒我們不要虛度光陰,要珍惜眼前人。

從觀影者角度來看,我並不同情德斯特,他虛度了十五年的光陰,消耗了愛瑪十五年的愛意,最後卻好像輕而易舉地重獲了愛瑪的愛意,失去愛瑪可能就是讓他用餘生來懺悔自己的不珍惜,讓他明白沒有不用代價的收穫。

人生就是一段時不我待的旅程,做自己想做的事,愛自己相愛的人,永遠是一件需要抓緊時間去做的事,趁身體還能動,大膽去奮鬥,趁愛的人在身邊,用力地去珍惜,把握現在就是最好的人生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