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思親」!如東這位退休教師真不簡單

今年63歲的陳思親是河口鎮十里橋村十九組的一位退休教師。在十里橋村,認識他的人很多,但知道他名字由來的人並不多。其實他是在他生父去世後“頭七”那天出生的,所以取名為“思親”。一直以來,他都是由母親和繼父撫養,60多年來,“一定要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的種子在他的心中生根發芽,如今已經開出了絢爛的花。

取名“思親”!如東這位退休教師真不簡單

在十里橋村,陳思親的母親和繼父由於勞動能力和治家能力比較弱,家庭經濟水平不高,但好在陳思親很上進,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師範學校,成為了一名教師。從那之後,成家、生子、建房等事情,他從來沒有讓父母操心過。自他走上工作崗位後,每次回家都要給父母買吃的、穿的。等到比他小10歲的同母異父的弟弟成家立業後,他和弟弟每隔一個月,輪流贍養兩位老人。

取名“思親”!如東這位退休教師真不簡單

天有不測風雲,7年前,弟弟患上了帕金森病,不能再照顧老人了,加之陳思親的愛人在北京帶孫女,服侍兩名老人的責任就落在陳思親一個人身上了。那時候,他還沒有退休,白天在學校上課,早晚回家服侍老人,白天抽空再回家看看。這期間,他視繼父如生父一樣。然而,幾年前,他的繼父心梗去世,陳思親悲痛欲絕。為繼父料理了後事,他又繼續日夜照看母親。

取名“思親”!如東這位退休教師真不簡單

由於母親腿腳不利索,行走比較困難,陳思親非常擔心她的安全。於是,他專門請人在廚房到衛生間的途中,做了不鏽鋼的扶手,好讓母親扶著扶手走。後來,母親獨立行走的能力越來越差,他就把馬桶放在房間裡,給母親用,並每天早晚幫她倒馬桶。為了方便母親在屋裡自己一個走動,他又請木匠幫母親打了一張高凳。

取名“思親”!如東這位退休教師真不簡單

為了照顧母親,陳思親每天都要督促母親及時服藥,多運動。每天,他都要為母親做飯,儘量做到葷素搭配,營養均衡,每天都給老人準備水果、牛奶等食物。對於蘋果、梨這類水果,他總是先用刨子刨碎了,再餵給母親。鄰居陳黛雲對陳思親孝老敬親的行為,都看在眼裡:“陳老師是個孝順子,他總是把魚卡剔掉,把魚肉餵給老人吃,經常換著花樣地做飯菜給老人吃,他把老人服侍得很好。”

取名“思親”!如東這位退休教師真不簡單

除此以外,陳思親還按時給母親洗腳、洗衣,幫母親洗頭髮,定時送她去理髮。每天幫老人的房間通風、打掃,對老人噓寒問暖,有求必應。母親覺得原來睡的木床不舒服,陳思親就立即為母親更換新床;當母親提出舊棉衣不暖和時,他就立即買回新的羽絨衣。為了防止夏季高溫,陳思親還給母親的臥室裝上了空調,但是自己的房間一直沒捨得裝。為了豐富母親的生活,他每晚還要陪著母親一起看電視節目。“多虧了這個兒子啊!”陳思親的母親張增玲言語不多,但談到兒子時讚不絕口。

“我母親今年已經88歲了,我想只要我精心照料,她將來一定會健康長壽的。”陳思親覺得照顧老人是分內的事情,不需要別人來讚揚,“做人是自己的事,評價是別人的事,只要我憑良心做得好,我就心安理得。”

取名“思親”!如東這位退休教師真不簡單

陳思親孝敬老人,感動他人,為兄弟、姐妹做出了榜樣,也給子女潛移默化的影響。他的姐妹們也經常帶禮品來看望老人,他的兒子大學畢業後,在北京大學擔任老師,從第一個月的工資中拿出了1000元給了爺爺、奶奶,每次回家也會帶些吃的、用的孝敬老人。現在,這個家庭四代同堂,雖然陳思親在家照看母親十分忙碌,但是他心裡總覺得樂滋滋的。

河口鎮十里橋村監委會主任繆愛琴對陳思親孝老愛親的事十分感動,她表示:“我們村裡要將陳老師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發揚下去,讓大家都以陳老師為榜樣,向他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