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時光未老 初心不忘

農曆九月初九,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重陽”也叫“重九”,九在數字中有長久長壽之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在重陽節到來之際,我們向所有為水利事業無私奉獻的老人獻上最深切的祝福,他們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浴血奮戰,他們在水利一線燃燒激情奉獻青春,他們矢志扶貧幫困情滿高山深谷,他們投身社區志願服務熱心助人……

今天,六位已至古稀、耄耋之年的老同志,帶我們一同追憶往昔崢嶸歲月,分享他們不忘初心,不負流年的心路歷程。

重陽|時光未老 初心不忘

鋼鐵團長 無悔青春

水利部原基建總局副局長、離休幹部蔣本興

重陽|時光未老 初心不忘

蔣本興1915年出生於安徽省金寨縣湯家匯一個貧苦農民家中。

1927年,蔣本興的父親和二哥加入了共產黨,成為當地農民運動的主要人物,在黨組織的教育和家人的帶動下,蔣本興踏著父兄的足跡,於1928年參加蘇維埃童子團。1929年,他們組織起鄉赤衛隊,開始打土豪、分田地。從此開啟了蔣本興的傳奇革命經歷。

1930年,15歲的蔣本興參加紅軍,父親犧牲了,家中只留下老母親一人。但自古忠孝難以兩全,他立誓完成父親遺志,將革命進行到底。1941年,26歲的蔣本興在新四軍擔任便衣隊長,經常獨闖龍潭虎穴,戰功卓著。1944年,29歲的蔣本興被抽調到在來安縣、六合縣一帶活動的來六支隊,在六合縣日偽軍為汪精衛舉行“追悼會”之時,精心籌劃,主動出擊,大獲全勝,打死打傷敵人30多人,俘虜100多人。在祝捷大會上,羅炳輝師長見到蔣本興,驕傲地說:“你還真有用處呀!”。此後,蔣本興“打不垮、打不爛的鋼鐵團長”的名號也在軍中傳開了。

在民不聊生、國家危難之際,蔣本興做出無悔的選擇,走上艱難的道路,成就了偉大的事業。

重陽|時光未老 初心不忘

千里扶貧 涼山不“涼”

水利部華水總公司原總經理、退休幹部王守強

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四川民族類別和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區。然而革命老區涼山因為交通條件落後、自身發展力不足、缺水缺土地、生態脆弱等錯綜複雜的原因,現在仍是全國範圍內十分典型的特殊貧困地區。

重陽|時光未老 初心不忘

2017年立冬,王守強一行人,前往涼山州開展志願扶貧工作。涼山致貧非一日之寒,脫貧亦非一日之功。當地領導和群眾擔心老同志心有餘而力不足,心存疑慮。面對質疑,年近八旬的王守強開門見山地說:“我們不會蜻蜓點水,而是終身服務;不做紙上工程,而是紮根涼山!”比起擲地有聲的承諾,老同志的拼搏精神、敬業態度、務實作風,更讓大家深受感染。

當地山路崎嶇,交通狀況不佳,經常要走幾個小時的盤山路才能趕到下一個考察地點,王守強不顧年事已高、舟車勞頓,一村接一村、一戶又一戶地深入考察,並把村民們召集在一起,詳細瞭解當地情況。實事求是為貧困把脈,集思廣益為脫貧尋方。有一次,王守強突然有了關於新農村建設的新點子,凌晨兩點起來開始撰寫報告,第二天又精神飽滿地投入到工作中。

王守強表示,要做好涼山州與水利部的聯絡員。涼山之行,年逾古稀的水利老同志,堅守著水利人的初心,為涼山人民送去最暖心的溫度。

重陽|時光未老 初心不忘


上善若水 絲絲潤物

水利部離退休幹部局原主治醫師、離休幹部宋名綱

重陽|時光未老 初心不忘

宋名綱1994年離休後,積極參與居委會管理工作,將滿腔熱情傾注到了社區建設和為人民服務中。他是居民口中的“宋大爺”,是大家最貼心、最信任的“樓長”。數十載如一日,宋名綱為社區居民清掃大院衛生,義務幫忙收取包裹信件,雨天清理院內下水道雨篦子,雪天掃除院內積雪。無論多麼惡劣的天氣,清晨他總是為第一個趕著上班的人打開院門,晚上又在最後一個人回家後將院門鎖好。有15戶居民的備用鑰匙交給他保管。宋老用實際行動教育大家與人為善,源源不斷地釋放正能量,是大家心中最好的榜樣。

宋名綱和老伴在1991年就立下遺囑,捐獻遺體,要為社會做出最後的貢獻。宋老說:“自己活著要為人民服務,死了還要為人民服務。”他的行為影響了很多人,陸續有水利部的老同志找他,提出要捐獻遺體,宋老已經幫助幾位老同志辦理了遺體捐獻手續。當被年輕人問起為什麼堅持做好事時,宋老平靜地說:“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輩子好事難。我年輕時就下定決心,要做一輩子好事兒。”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靠著對黨的忠心和為人民服務的真心,宋老克服了一件件難事,做了無數件好事。


重陽|時光未老 初心不忘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離休幹部田孝忠

重陽|時光未老 初心不忘

在水科院北院的小區裡,大家時常會看到一位頭髮花白、精神矍鑠、面容慈祥、和藹可親的老人,不是在分揀報紙和信件,就是提著裝有報紙與信件的大包、小包,奔波在給各辦公室、宿舍樓送報紙送信件的路上。他是1982年12月離休的田孝忠。這位曾在全國離退休幹部“雙先”表彰大會上獲得過先進個人的老者,每天送完報紙和信件後,又會去撿拾廢鋼鐵、回收廢棄物,進行資源回收利用;或者是清理施工遺落的渣土、小區死角的衛生,打掃幾個公共廁所,維護生活環境的整潔;再或者是揀拾木柴、樹枝,拉運鋸末給小區茶樓房當燃料。

有上心的人幫著大致統計過一回,田老十多年時間總計回收廢舊鋼鐵4300餘公斤,清運、處理幹樹枝、破木頭、爛樹根9500多公斤;先後從馬神廟學校處、四道口垃圾堆等地方推運回鋸末約10萬多公斤給茶爐房做燃料。有人勸田老,退下來了就該歇歇享享清福了,他說,“我有勞動習慣”,“凡是我能做到的對公有益的事,我都願意做些”。這是田老不加雕飾的心聲。

重陽|時光未老 初心不忘

2017年10月18日,田老認真學習了黨的十九大報告,決定拿出1萬元離休工資為國家貧困縣脫貧事業捐款。他說,1萬元對全國貧困地區的脫貧大計來說微乎其微,但這是他的一份心意,如果更多的黨員老同志願意效仿,則會有聚沙成塔涓滴匯海的功效。一番樸實話將一個老黨員對黨信仰的堅定、對黨政策的擁護、自發行為的真誠一一真切映顯。

重陽|時光未老 初心不忘


青銅峽裡練就鋼鐵意志

中國水利學會原副處長、離休幹部於孟君

重陽|時光未老 初心不忘

文革後期,青年學生上山下鄉後,中央提出幹部要走五七道路進行鍛鍊。隨後,各個單位都開始籌建五七幹校。水電部機關和水電總局機關幹校的約一千多名幹部就都下放到青銅峽五七幹校鍛鍊。1969年8月底,於孟君攜三個正在北京上學的孩子一同到了青銅峽。

剛開始住房緊張,於孟君一家住的是土坯房,有門窗無玻璃,還要自己修繕,一家人擠在一個炕上,條件相當艱苦。後來,孩子們要在鎮上上學,於孟君被調到鎮上草河灘,從事大田勞動。五月初插秧,上邊穿著大棉襖,光腳站在水裡,刺骨冰涼,於孟君親歷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艱辛。

重陽|時光未老 初心不忘

於孟君回想起在青銅峽的日子說,經過一年鍛鍊,不僅鍛鍊了筋骨,更重要的是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得以鞏固,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愈加堅定。而且自己的孩子們在艱苦勞動生活鍛鍊中,思想覺悟,體質都得到了提高,為他們以後的勞動、學習、工作、做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重陽|時光未老 初心不忘

情繫水利 退而不休

國家防汛抗旱辦公室原總工程師、退休幹部黃文憲

在黃文憲家裡書桌上有這樣一本筆記,扉頁上赫然寫著:“國家防汛抗旱辦公室原總工程師共產黨員黃文憲,因病於20 年 月 日在北京去世,享年 歲。本人生前意願:喪事從簡,不舉行送別儀式、不保留骨灰。”

重陽|時光未老 初心不忘

這是黃文憲為自己寫的訃告,扉頁右側是一排日期:從2010年4月2日逐年記錄到2018年4月2日。4月2日是黃老的生日,2010年他年滿79週歲。在他的心裡,活到80歲夠本,之後就是活一年賺一年!

雖然退休了,離開工作崗位了,但黃文憲關心水利事業的心一刻未曾離開,掛念水利事業的情一分未曾減弱。黃文憲於花甲之年開始學習電腦操作,每日記錄我國七大水系各個地方的水情數據。時常駐足在祖國的地圖前反覆地看,看那些山川河流,看那些他生活工作過的地方。

重陽|時光未老 初心不忘

像所有的老水利人一樣,他愛國家、愛水利,這是他一生奮鬥不息的旋律;他用老水利人特有的方式,厚重著生命的質量,延伸著生命的長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