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牛哥戲,我們舞春牛唱春牛已有500多年

平南牛哥戲,舞春牛唱春牛已有500多年

平南牛哥戲,我們舞春牛唱春牛已有500多年

平南牛歌戲作為平南縣境內現存古老的民間小劇種之一,發源於平南縣大新鎮四巖山,已有500多年曆史。

牛歌戲最初也叫“牛場戲”,源於當地村民舞春牛、唱春牛傳統,唱詞多采用民間語言,唱腔中夾帶濃重的平南地方土白話色彩,後來,在舞春牛的基礎上吸收了桂南採茶戲等元素,以“牛歌調”為腔,劇本續漸發展到演繹古代的故事為主,圍繞倫理道德、家庭關係、為人處世、讀書進仕、勤勞勇敢、公正廉明等故事展示人性的真、善、美,形成了許多經典的劇本,如《孟姜女》、《牛郎織女》、《穆桂英掛帥》等。

平南牛哥戲,我們舞春牛唱春牛已有500多年

改革開放後,牛歌戲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在內容增加了計劃生育、清潔鄉村、反腐倡廉、黨的十八大會議精神為主題的現代元素,形成了富於時代氣息的現代劇,因貼近生活而深受當地群眾的喜愛。牛歌戲先在縣內潯江兩岸各鄉村傳唱,後來傳到周邊的容縣、藤縣、桂平等地,形成一個方圓數百里的牛歌戲文化圈。

平南牛哥戲,我們舞春牛唱春牛已有500多年

2005年,平南縣文聯專門組織了一支“牛歌戲”隊伍,聘請了有多年豐富編導經驗的專家擔任編導,與平南華藝包公文化有限公司合作,由廣西文化音像出版社攝製發行牛歌戲光碟,經過精心籌劃,首張牛歌戲劇光碟《明珠皇后》於2005年9月27日正式公開出版發行,首批發行量達兩萬多套。華藝包公文化有限公司累計出版發行50多個牛歌戲劇目150多集、光盤1000多萬張,收到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2008年牛歌戲入選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10月,平南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中國牛歌戲之鄉”稱號。2016年8月,平南縣獲自治區文聯授予廣西特色文藝之鄉(牛歌戲)牌匾。

目前,平南縣有牛歌戲劇團30多家,最為活躍的是平南華藝包公牛歌戲劇團,這些劇團長期活躍在平南縣的農村地區,每年演出場次1000場以上,極大豐富了當地群眾的文化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