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總結:因爲掌握了這3個方法論,我實現了快速成長

2017年度總結:因為掌握了這3個方法論,我實現了快速成長

最近幾年的年末,我都習慣性為自己做一個年度覆盤,總結一下自己的得失。一方面算是給自己的一個交代,另一方面是把今年的一些經驗和思考用到未來的行動當中,當然更重要的是根據今年的覆盤做出明年的計劃。

2017年只剩最後的2天了,你想說些什麼呢?

三大角色

總結下來,今年的我有三個角色,對此我有不同的理解和思考,我來複盤一下。

2017年對於我非常重要的三大角色:

  • 大四畢業生

  • 職場新人

  • 自己的CEO

1、大四畢業生

第一個是大四畢業生,關於這個角色,我個人有兩個“順其自然”,第一、順其自然地寫了畢業論文。第二,順其自然地選擇了放棄本專業。

關於畢業論文,我的做法很簡單,毫不羞恥地找了一個學長輔助我完成,所以我沒花太多精力,主要時間花在實習上。

我心裡清楚自己的目標,那就是“順利畢業”即可,因為我不會選擇“自動化專業”作為我的職業方向,所以沒必要花太多精力在畢業設計上,能畢業即可。

總結來說,我花了不多的精力,順利完成了本科學業,大學時光也算無遺憾。

關於放棄放棄本專業,我的理由也很簡單,第一沒興趣,第二不擅長。

我在大二的時候就發現自己對本專業沒興趣,這裡有一點值得注意,我是深度思考之後得出志不在工科專業,不是因為懶惰和頹廢而厭煩本專業。

於是乎順其自然發現了自己的興趣在於互聯網新媒體,所以從大二開始搗鼓新媒體,雖然沒啥突出的成績,但是也算為後來畢業直接從事新媒體行業打下了基礎。

另外我在學習本專業過程中也發現自己並不擅長,工科的世界太複雜了,上課太枯燥,考試只能勉強六十分萬歲,於是果斷去尋找自己擅長的領域。

哈哈,我竟然把放棄專業的理由,說得如此有理有據。

2、職場新人

2017年對我最重要的角色就是職場新人,沒有之一。

學生到職場人角色的轉換,讓我經歷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所以也有很多經驗想總結,在下文我會詳細總結我學到的職場快速成長思維,期待哦。

在2016年10月份我就正式進入職場,由學生到職場人的轉換,讓我有點不適應,很長一段時間才緩過來。

雖然不出色,也不太優秀,但也沒被公司開除,哈哈,也證明算是個合格的職場人。

令我欣慰的是我在求職前後,差不多拿到了10多個Offer

,這也算2017年的成果,我把這一起歸功於我拿不出手的個人微信公眾號,以及我在背後的付出。

這一年我在公司做了很多事情,內容運營、知識付費、內容電商、流量等等工作,當然還有一些打雜的苦力活。工作成績總體來看,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值,沒有出色,沒有出眾,這是我今年的小遺憾。

3、自己的CEO

自己的CEO,這個說法確實有點奇葩,我把自己當做一家公司,CEO就是我本人,員工也是我本人,這一年我一直在努力經營自己這家公司。

這裡有五個關鍵詞:

  • 自媒體運營

  • 學習(讀書/知識付費課程/請教牛人)

  • 知識管理和時間管理

  • 帶徒弟、做培訓

  • 寫書/寫作

(1)寫書

一個一個來說,令我最羞恥的是寫書。從去年到現在大概有七八家出版社邀請我出書。

到目前還沒有出書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一直在糾結一個問題:就我這個水平,寫書不是在誤導讀者嘛,老是覺得自己沉澱的還不夠,寫的東西自己都不滿意,怎麼好意思給讀者看呢。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懶癌和拖延症,明知道自己寫的不好,還不刻意練習,這不是在找藉口嗎?

總結下來就兩個原因,第一腦子沒貨,第二犯懶癌。

(2)知識管理/時間管理

於是順其自然有了“時間管理和知識管理”關鍵詞。為了更好地管理自己和知識,我用的一個神器就是印象筆記。

我可以很自豪地說,從2016年8月21號註冊賬號到現在,我堅持使用了接近500天,還很變態地充值高級會員到2020年8月21號,因為我想堅持四年以上的時間。

2017年度總結:因為掌握了這3個方法論,我實現了快速成長

每天到公司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印象筆記開始工作;在上班路上隨時打開記錄靈感,管理自己的知識,隨時隨地可以搜索調取知識,在很多場景中都使用到了印象筆記,像一個腦殘粉一樣熱愛著這款軟件。

我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探索如何使用它,也做了很多嘗試,現在我已經有一個完整的方法論來使用它,我的效率整整提高了好幾倍。

2017年度總結:因為掌握了這3個方法論,我實現了快速成長

(3)學習

今年我的學習包括了讀書、知識付費課程、請教大咖。

毫無疑問今年是知識付費的元年,興起了很多知識付費平臺,包括得到、喜馬拉雅、知乎等等,我也購買了為數不多的幾門課程,收穫也不少。

但是尷尬的是造成了知識焦慮症,所以在後半年我買的課程越來越少,一般為了解決當下問題而精挑細選的課程。

讀了為數不多的20本書,最後覺得還是讀書好,收穫更大,還可以讓自己專注,所以2018年我會讀更多的書,培養自己的閱讀習慣。

其實今年我請教大咖的次數不多,更多是想閉門修造,最後發現我錯了,這樣容易侷限自己。應該和更多優秀的人學習,這樣才會有更大的天地,思維上也會更開闊。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4)自媒體運營

今年我在自媒體方面,主要探索了一些新的平臺,包括頭條號、一點號、企鵝號、網易號、UC大魚號等等。

我始終認為,做運營就是兩件事情:搞定平臺和搞定用戶。

在自媒體平臺研究方面花了很多時間,掌握了各個平臺的規則和玩法技巧,最後總結了一套完整的運營體系。

慶幸的是在其他自媒體平臺上產出了幾篇10W+的文章,遺憾的是自己的公眾號沒做起來,粉絲數和閱讀量慘淡,還斷斷續續更新,2018年改進吧。

(5)帶徒弟、做培訓

今年帶來幾個想轉行的徒弟,也有是純粹為了興趣的。做這件事的目的也很簡單,把我自己學習到的東西,實踐過的經驗,一一傳授給別人。教是為了更好的學,以教促學。

因為我也是從自動化轉行到新媒體,我的一些經驗可能會對轉行的人有幫助。令我欣慰的是,幾個徒弟都成功轉行,發展都還不錯。

關於就業的思考

畢業就轉行,很多同學都不理解,學了四年的專業,畢業就放棄,不可惜嗎?其實這個問題我也深度思考過。

這個問題也是很多大學畢業生面臨的問題,就業難,究其原因,其實找工作不難,難的是很多人非要選擇對口的專業。於是乎很多人就會拿出一個很常見的理由,“不能浪費自己學了四年的專業”。

問題來了,什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浪費,我們可以算一筆賬。

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領域工作,浪費了四年時間;選擇一個不適合自己的領域,其實浪費了38年時間(22歲工作,60歲退休)。

因為你在不適合的領域內工作,你幾乎很難發展的不錯,所以你浪費了38年的時間;如果你浪費了四年的時間,選擇一個自己擅長的領域,發展好的幾率肯定很高。哪個重要,自己權衡。

好了,這筆賬我自己算清楚了,如果你是畢業生,也可以借鑑一下。

關於職場的思考

在上文中我提到,2017年對於我最重要的角色是職場新人。在職場上付出了很多,也收穫了一些經驗,總結一下職場中快速成長的思維方式。

1、高標準、高期望

雖然我今年七月份畢業,但是我所在公司,我已經工作了一年多兩個月。當我工作到大半年時間時,我和老闆有過一次深度溝通,細節不用說,重要的就一個點,我的表現沒有達到老闆的期望。

這裡需要敲一下黑板,因為我是被老闆挖過去的,所以他對我期望極高。半年時間我一直沒有做到出色和出眾的成績,所以有點小失望。

所以我的思考就是,做每一件事情先超越自己的預期,再超越老闆的預期,這樣才能獲得老闆的信任,這樣才能獲得機會快速成長。

老闆對我有120%的期望(其實所有老闆都這樣),我對自己的期望應該是150%,這樣實際才能達到老闆80%的期望值。如果我的期望值是80%,那實際可能只達到了老闆50%的期望值,所以不及格。

說人話就是,對自己的要求要極高,才能達到老闆的期望,而不是隨意完成手中的任務。達到老闆的期望,獲得老闆的信任,得到更多的機會。

2、及時反饋

在團隊協作中,及時反饋很重要,這裡有個小插曲,“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其實就在說那些經常哭鬧的小孩,總是優先被餵飽的小孩。在職場中也一樣,如果你只知道埋頭做事,不溝通、不互動,你就是那個沒奶吃的人。

2017年的我總是埋頭做實事,導致老闆在很長時間不知道你在做什麼,沒有得到善果。

現在我學會了及時反饋和溝通,終於明白了“愛哭的孩子有奶吃”。

舉個栗子也許你會恍然大悟,老闆給你一個任務——運營知乎,於是你花了2個月的時間在努力寫了很多回答,最後給老闆彙報的時候,老闆說來一句:算了吧,還是讓誰誰誰去做吧。你知道為什麼嗎?

那時候你晴天霹靂,才知道你運營的方向和目標根本不對。雖然你很努力地埋頭苦幹兩個月,可是你並沒有理解運營知乎的真正目的和老闆的意圖。

從這以後老闆對你失去了信任,以後重要的任務不會交給你做了。

所以什麼才是聰明的員工,我的老闆說:死纏爛打,直到問清楚老闆的意圖再去行動。

所以怎麼做?

  • 搞清楚做一件事的最終目的再執行

  • 做到10%-30%的時候,要跟領導溝通一下,看是否偏離目標

  • 切記做到100%的完美再去反饋,因為你以為的完美,不一定是別人心中的完美

3、先講結論原則

這是一個關於溝通、彙報、寫作的核心技巧——先講結論

剛入職場我的表達並不好,和領導同時溝通的時候,很容易讓他們一臉懵。聽不懂我說的什麼,其實就是表達邏輯的問題。後來我學會了PREP原則,發現有所改進。

PREP 的原則:

POINT =結論

REASON =依據

EXAMPLE =具體事例

POINT =重申結論後結束

舉個向領導回報的栗子:

下個月我需要申請一個小助理。

因為現在業務發展飛速,客戶數量比以前增加了3倍,僅憑我個人的力量無法對付,否則就會浪費很多客戶,而且我現在的工作強度已經很大了,所以必須有一個助理來輔助我完成一些瑣事。

4、核心競爭力

做什麼事情一定要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比別人突出的地方,這不是雞湯,是真理。

因為你的差異化優勢會讓你不可替代,這樣你的價值才能最大化。

試想,同樣的兩個應屆畢業生,一個人的簡歷上面都是各種優秀學生證書、學生會主席經歷等等;另一個人的簡歷上面都是各種項目經驗,對於面試公司的產品還寫了5000字的競品分析報告和建議。

如果你是HR,初步選擇的可能性哪個更高?這就是差異性造成的。

如果你是做運營的你就知道,一般的運營分為:內容運營、活動運營、用戶運營、社群運營等等,那你必須在熟悉所有運營方法的同時精通其中一種。

例如在公司的運營部門,你是文章寫得最好的一個,或者知乎玩的最好的一個,是別人無可替代的那種。

我自己的優勢就是掌握了大部分自媒體平臺的玩法和套路,這個是我的核心優勢,但我內容寫得一般呀。

我覺得任何運營都應該先搞定平臺,然後再搞定用戶,如果你只顧寫內容,不懂平臺的調性和玩法,那是徒勞無功的,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要遵守它的規矩,不然再好的內容,不適合平臺調性,也不能發光。

找到自己的閃光點,然後刻意練習到無人代替,這就是核心競爭力。

5、大局意識

2017年初,我在內容運營上死磕了很久,結果始終寫不到公司公眾號調性的內容。當時犯了一個毛病就是沒有大局觀,沒有全局意識,每天都在為了寫文章而寫文章,陷入這個怪圈出不來,思維被侷限,當時非常痛苦。

在上文我提到做自己的CEO,核心理念就是做任何事情都站在CEO的角度,然後做項目的規劃和行動。

如果年初我懂得大局意識,我肯定會站在更高維度去看內容運營,首先我得先了解寫文章的目的,然後一一拆解這個任務,包括文章題材定位,素材整理,邏輯框架梳理,寫內容,優化內容,發佈內容。最後總結出自己的方法論。

例如我寫這篇文章之前肯定要來一張思維導圖,先對內容拆解和邏輯框架梳理,最後才開始動筆。

2017年度總結:因為掌握了這3個方法論,我實現了快速成長

我用的神器是幕布,一款管理大腦的神器。它有兩個優勢,第一先寫結構化的大綱,還能專注於某個主題,第二是一鍵生成思維導圖。

做每一件事情之前,我的習慣肯定是先來一張“幕布”大綱和思維導圖。

2017年度總結:因為掌握了這3個方法論,我實現了快速成長

方法論:

  • 先深度分析目標,儘量用更多維度細緻拆解總任務

  • 然後在幕布上列出大體的結構化大綱

  • 接著細化大綱,把每一個任務拆解成更多小任務

  • 針對小任務做出詳細的實操方案

  • 優化並生成思維導圖

  • 執行

有了大局意識就不會鑽牛角尖,也不會迷失方向,忘記了最終目標,所有事情都可以按照扎個方法論來做。

最後,感謝在2017年幫助我成長的你們。

2018,一起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