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人文l人才薈萃的沁後,省級明星村

涵江梧塘沁後村,自古以來就是個聞名遐邇的文化村,該村人口三千多人。改革開放後,村裡引進了臺商辦廠,人口一下子便擴張至萬人。村裡文化蘊厚,一個行政村竟設有三個小學、一箇中學(沁後中學)。解放前村裡就組織過一個莆仙戲“沁荔香”劇團,1983年,又創辦了 “梧塘鎮戲曲學校”,亦稱梧塘藝校,為莆仙戲培養了一大批演員。因此沁後村被評上“省級明星村”“省級十佳億元村”。

沁後村的藝術淵源,源長流遠。在諸多領域,湧現出優秀人物,文學、戲曲、音樂、繪畫、書法,都有不俗的表現。


文學


蔡精華 蔡精華(1880-1939),字傳瑜,別號曉舫,又號芝龍,清光緒末秀才,參與創辦沁後小學前身——省三小學。蔡堪稱沁後村文化人的前輩。


蔡精華善撰對聯,凡婚喪喜慶,神誕廟會,求者絡繹不絕。其聯對仗工整,貼切,無不切合實際,且能寓理、寓教,寓意深刻,不作泛泛之語。先生曾將其平生所作聯句,手書集成一厚冊,還有記載明清各科秀才姓氏的《芹香錄》一冊,可惜在“文革”中化為灰燼。

蔡金耀 蔡金耀不但是沁後村的文學大腕,而且也是莆田市的文學翹楚。

蔡金耀,沁後村過山自然村人。1913年9月20日出生。蔡早年畢業於上海國立暨南大學中國語文系,文學學士,梧塘鎮最早的大學本科畢業生。他曾任上海商務印書館《中山大辭典》助理編譯員,在滬、杭、榕、莆發表詩、文。著有《李後主研究》,著名作家鄭振鐸題寫書名。抗戰爆發,此書未能出版,稿件又在“文革”中毀失。1938年,蔡金耀任莆《總動員》三日刊社長兼發行人。

解放後,蔡金耀任過中學校長,縣人大二、三、四、五屆代表,市、縣政協特邀委員。1959年11月至1962年2月,榮獲“高級腦力勞動者”待遇。1962年11月至1963年12月,莆田縣人民政府又按高級知識分子待遇,在生活上給予特需供應。

1980年後,為莆田市及涵江區撰寫多篇具有文獻價值的稿件。參加點校清乾隆《莆田縣誌》,整理朱維幹《莆田縣簡志》,獨立點校明弘治《興化府志》(1448年周華興化縣誌),主編《梧塘鎮志》,任《涵江區志》顧問。他的名字已載入《中國大文化英才辭典》。

2007年8月,蔡金耀花了五年時間點校整理的《重刊興化府志》正式發行。這是他為莆田市文化歷史的研究做出的重大的貢獻。

2010年,蔡金耀病逝,享年98歲。

李光岱 李光岱,號拙園,生於1927年,沁後村沁尾自然村人。

李光岱是福建師範學院(現為師範大學)中文系第一屆業生,曾任莆田八中語文教研組組長,高級教師。退休後,任新編《莆田縣誌》副主編,兩次榮獲莆田縣人民政府授予的“修志先進工作者”稱號。

李光岱精於書法,工於古詩文和楹聯創作,曾為岳陽樓撰聯。尤善律詩,有作品在全國多家刊物上發表。李光岱著有《拙園詩草》 《劉克莊詩詞詮釋》面世。

朱國福 朱國福是我市公認的老一輩莆仙戲劇作家。他與我國戲劇大師陳仁鑑齊名,並稱莆仙戲創作的"雙傑”。朱國福於上世紀50年代末,整理傳統劇目《三日媳婦害太姑》,後由陳仁鑑改編為《團圓之後》,譽滿神州大地。朱國福創作並搬上舞臺的劇本不下60部。建國初期,他參加整理了《千里送》 《瓜老種瓜》 《春江》 《百花亭》和《瑞蘭走雨》等傳統劇目,經遴選分別參加全省和華東地區戲曲會演;其後,又整理改編了《高文舉》 《朱弁回朝》 《靖邊記》等十多部膾炙人口的優秀劇目。這些劇目不但當時飲譽劇壇,而且其中多數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至今還盛演在莆仙戲舞臺上,經久不衰,成為莆仙戲劇團的保留劇目和莆仙戲藝校的教材。

朱國福在“文革”中遭受不公正的待遇,身心慘受創傷。2015年10月9日,《朱國福劇作選》首發式暨捐贈舊戲簿儀式在莆仙大劇院舉行,著名劇作家、國家一級編劇周長賦為該書作序。這是朱老從事戲劇創作的最高榮譽。

朱合浦 朱合浦是朱國福之子,曾在沁後村生活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曾經寫過劇本,後在政協編報,寫過不少優秀的散文、通訊、報告文學,是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

蔡登聯 在沿海一所農村中學擔任教學工作,上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在《湄洲日報》發表大量的散文。文字樸實,但不乏真情實感。

翁金泰 1937年出生,莆田一中高中畢業,但因家庭成分問題,致高考落選。後留莆田一中任教十二年。“文革”中,翁又輾轉萩蘆、梧塘中學任教,擔任高中畢業班語文教學十三年。退休後,曾任《莆田縣誌》副主編,《梧塘鎮志》編輯顧問,又在興化大學授中文課七年。曾在《福建日報》 《湄洲日報》 《廈門日報》 《夏門晚報》上發表散文、史論、律詩、對聯、詞等三百多稿。“廈門晚報十週年慶”詩獲《廈門晚報》徵詩二等獎,“鷺島綠化頌”獲廈門市園林局徵文二等獎。

翁金泰詩、聯、詞格律謹嚴,充滿飽滿的情感。作品由學生資助印成《愚翁時詞聯集》,詩詞名家餘元錢作序,雅俗共賞,可讀性較髙。

李援 李援是李光岱之女,在福建省殘聯工作。1991年加人福建省作協,新聞報道多次獲全國全省好新聞獎,曾被評為優秀新聞工作者。散文作品多在《福建日報》副刊“武夷山下”發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出版《悄愫之憶》—書,文筆清新高雅。

薛清芳 1949年8月出生,1967年莆田一中高中畢業,1977年考入福淸師專政教系學習。1980年初在中學任教,先後擔任政治、音樂等學科的教學。他興趣廣泛,愛好攝影、書畫、音樂、文學等。1985年參加中國劇視創作中心的學習,寫過戲曲劇本、電影文學劇本,以薛清風、薛箐、陶然、啟智等筆名發表詩歌、小說、散文等作品。

2002年10月,他的長篇小說《愛似春潮》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愛似春潮》是他的長篇小說“熱土三部曲”之第一部,主要內容是新時期的農村生活。大約在2010年前,他又創作了《風雨瀟瀟》《山水之戀》,完成了他的“熱土三部曲”。這足以顯示他的深厚的文學功底外,又表現了薛淸風的頑強毅力和不屈的精神。

2009年薛清芳創作了20集的電視連續劇文學劇本《江河萬古流》,由華人出版社出版。該劇描寫北宋年間的故事,約20萬字,可讀性較高。

2016年,薛清芳的詩詞、散文、短篇小說合集《天涯芳草》,也由華人出版社出版,全書約21萬字。

薛清芳現為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

蔡柔遠 蔡柔遠長年在外地工作,大約在2013年開始在《莆田晚報》上發表作品。他的散文作品多選材於童年的生活情景,細小的細節瑣碎的事物,都成為他抒寫的對象,從中發掘出美的內函,表現了對生活的感悟,對鄉愁刻骨銘心的懷念。諸如插秧、挑柴、螢火蟲、炊煙、豆醬……都是他眷戀的精神寄託。童年和鄉土,是作家創作的土壤,靈感的源泉。蔡柔遠就是從童年生活和家鄉的土地上,擷取寫作的密碼的。

戲曲


鄧福生 鄧福生(1904-1963)人稱“福生旦”,早年在舊戲班男扮女角,唱腔優美、圓潤,很受群眾喜愛。

鄧源廉 鄧源廉(1909—1984)於解放前組織“沁荔音”劇團,縣內有名。

蔡秋輝 1983年,企業家蔡秋輝創辦梧塘鎮戲曲學校(即梧塘藝校),聘請著名編劇、著名導演、教師,先後培養出生旦淨末醜等行當演員二百多人。這些演員遍佈各個劇團,擔任重要角色,挑起農村劇團的大梁,為莆仙戲藝術作出重要貢獻。

翁國樑1937年10月18日出生。翁國樑8歲開始學藝,學會多種演技。1964年,莆田縣文化主管部門送翁國樑去上海戲劇學院編導專業深造,後回莆擔任莆仙戲導演。1982年,參與《狀元與乞丐》一劇的改編、導演工作。1985年後,導演《葫蘆灣》《雨亭記》《玉蘭

花》《血濺宮廷》《逃難記》等劇,分別獲省文化廳頒發的導演獎、優秀演出獎、一等獎等。翁國樑先後擔任過莆田縣編劇小組組長、莆田藝校校長等職,福建省戲劇家協會會員,莆仙戲屈指可數的著名導演。2002年12月4日,翁國樑因病去世,亨-年66歲。

翁振紅 翁國樑之次子,莆仙戲演員。1995年獲福建省文化廳頒發的表演銀牌獎;後又獲莆田市文化局表彰表演獎。翁振紅後任導演,是莆田市劇協會員。

音樂

抗日戰爭爆發時,省三小學(沁後小學前身)愛國師生,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積極宣傳抗日。針對日本侵略者慘無人道的暴行,套用北方“賣梨膏糖小調”,編出本縣方言《抗敵歌話》,在南陽、博文、渭陽、後埔、西天尾以及山區的東度、龍澗等小學,均有抄送或印贈教唱,廣為流傳。至今還有上了年紀的人還會詠唱。

1992年5月,莆田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局、縣音樂家協會聯合舉辦音樂創作比賽,林偉明、盧士傑創作的《沁後之歌》獲得優秀創作獎。

翁維民 生於1942年。“文革”前福建師範學院音樂系畢業。早年隨省烏蘭牧騎演出隊在省內巡迴演出。擅長演奏各種樂器,手風琴和三絃尤佳。福建省武警文工團的女歌唱家趙秀蘭得過翁維民的輔導。上世紀八十年代,翁維民下海至今。

2015年9月,在“中國大眾音樂協會”主辦的“感動中國——群文杯全國大型原創詞曲徵集”活動中,翁維民創作的作品《媽祖頌》榮獲銅獎,組委會邀請翁維民進京參加頒獎典禮暨2015第四屆中國藝術盛典。歌曲《媽媽微笑看著我》也由翁維民作曲。

鄧清源 鄧清源從小就喜歡樂器,小時候利用積攢的一些零花錢自己購買一些音樂書籍。通過自學,熟練地掌握了二胡演奏的方法。爾後,又通過自學,掌握了揚琴、電子琴等其他樂器的演奏。

鄧清源除了自己演奏外,還免費為村裡的老人教學音樂,培養老人們的音樂興趣。鄧清源還開展培訓孩子的活動,只收取少量的費用。最出色的學生得到全國青年組二胡比賽金獎。

鄧永清 他在鄧清源處得到良好的培訓,加上他的天分,2006年他參加2006世界華人藝術節,榮獲(江西)2006世界華人藝術節青年專業組二胡項目金獎。

繪畫


李國華、李國英 兩人是兄弟,擅長國畫尤以畫梅著稱,其作品被收入《莆田書畫選集》。

翁德山 翁德山又名翁金樹,1918年3月4日出生在沁後村漢口,擅長畫畫,善畫肖像,曾在涵江開畫室,以此作為職業。1975年6月14日卒。

蔡丹石 蔡丹石(1939-2003),原名蔡盛春,別號沁後山人,過山自然村人。自幼酷愛藝術,尤鍾情於繪畫。稍大立志自學,悉心描摹歷代名家畫譜,鍥而不捨。他以人物寫意畫見長,創作十分注重人物神情姿態,用筆細膩淡雅,講究色調,畫面情景交融,造型灑脫自然,並視不同的人物形象,表現出喜怒哀樂的個性特徵。

1983年馬來西亞古晉市振生大廈展出了他的90多幅國畫作品。翌年,新加坡有關方面邀請他舉辦畫展。爾後,新加坡會館、泰國會館、日本通商產業省都收藏了蔡丹石的作品。曾獲過祖國萬歲華人書畫大賽銀獎。福建電視臺及中央電視臺曾播放他現場作畫的電視紀錄片。

鄧伯元 鄧伯元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涵江區美術家協會主席。作品《正午》獲全國中國畫展優秀獎;《半夏》入選第三屆全國中國畫展;《金風慢》獲2007年全國中國畫展優秀獎;《古松圖》獲首屆福建省寫意畫大展一等獎;《五更月》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中國畫)展。

朱雁嫻 朱雁嫻是鄧伯元的妻子。朱雁嫻是東山縣人,福建師大美術系專科畢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莆田市老年書畫藝術協會藝術指導、東山畫院畫師。朱雁嫻作品多次參加省內外美展。朱雁嫻現在是莆田華僑職業中專學校講師,中央美術學院在讀藝術碩士。

鄧希強 1963年出生,福建省美術協會會員,湄洲媽祖畫院畫師,莆田市老年書畫藝術協會藝術指導,有書畫集出版。書畫作品十幾次入選省級以上展覽並獲獎,並被國家文化部藝術服務中心授予“優秀的人民藝術家”榮譽稱號。

國畫作品編入《中華書畫寶典》、《中華文人美術家精典》、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強國豐碑》、《瞭望》海外專刊編輯部編輯的《中華脊樑》及中國國際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出版的《藝術與收藏》等。書畫作品流傳東南亞,被有識之士收藏。

翁振 1975年生,副教授。先後求學於福建師範大學美術系、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研究生班。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福建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泉州市豐澤區美術家協會副會長。2014年人才引進至廈門理工學院數字與創意學院任教。多件作品被美國休閒領導品牌之一TOMMY HILFIGER、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晉江機場、福建省美術學協會、泉州電視臺等單位收藏。主持多項省市級課題,出版個人專著,多件作品獲得全國或省級各項獎項。

書法


蔡兆甲 蔡兆甲(1848一1911),字長材,別號荔村,同治甲戌秀才。遺墨現存者僅有光緒庚辰年為沁後福安社大廳柱石所書的聯句:“福地鍾華山秀氣,安瀾匯沁水靈源。”筆鋒挺拔遒勁,氣勢不凡。

蔡精華 蔡精華(1880-1939),字傳瑜,別號曉舫,又號芝龍,光緒末秀才,人稱廿六先。蔡精華是蔡兆甲的兒子。

蔡精華除文學成就外,還擅長書法,真、草、篆、隸、顏、柳、歐、趙體,無所不精。蔡精華常為村鄰書寫圍屏、護欄、招牌及字貼,尤擅長寫楹聯,字文並美,名噪一時。

沁後小學舊址的柱石,至今猶存蔡精華的筆跡。“此地山壠佔隱伏,當門天馬看來朝。”“四諫豐功銘柱石,九華瑞氣繞門閭。”民國十五年的手跡,秀逸、剛勁。

李國華 李國華(1881-1930),字文垣,別號沁溪漁父。光緒乙巳年考中秀才,宣統己酉年獲中狀元,曾任廣東羅溪縣長。

李國華善書法,楷法歐陽詢,行書學董其昌,喜作大書榜書,端正遒勁,筆力沉雄。莆田各大寺院匾額和楹聯,多出其手,負譽城涵。沁後村明山堂迄今掛有李國華楷書“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楹聯一對。過山蔡耀琮家藏有李國華《琵琶行》行書四條全套。

李光岱 李光岱系李國華侄輩。李光岱工於古詩文和楹聯創作外,還精於書法,有手跡傳於四方。行書清秀俊逸。

鄧金鎔 鄧金鎔(1934—2015 )福建師範學院中文系畢業。莆田市、福建省和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2002年11月應邀參加省書協組織的《福建湄洲媽祖碑林》徵稿,作品入選並已碑刻。2006年7月,三則格言被《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優秀格言選集> 一書收錄。鄧金鎔的草

書很有氣勢,龍飛鳳舞,生動活潑,讓人百看不厭。作品多次參加莆田市書法展並出專輯。

蔡汝瓏 蔡汝瓏生於1929年4月,1949年參軍。南京鼓樓區機關幹部業餘大學中文系畢業,任南京物資學校講師。1962年加入江蘇省書法家協會,行、草精煉。名字於1990年先後列入《中國當代書畫家大辭典》《中國現代書法家人名辭典》。

蔡鴻緒 1932年出生,福建師範學院中文系畢業,曾任莆田師範大專班教務主任,莆田六中副校長兼副書記。福建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莆田市書法家協會會員、莆田市老年書畫藝術協會會員,擅長書法藝術,善真書、行書。作品多次獲獎。

鄧金湧 1938年出生於沁後,1959年莆田一中高中畢業,後入廈門大學數學系學習。畢業後在內蒙古任中學數學教師,1987年調入石獅市鵬山師範學校工作,從事師範書法教學工作十餘年。楷、行、草、隸,各法俱精,尤工隸書,功力不凡。

作品曾於2012年11月入編《美麗鄉村•七彩靈峰“全國老年書畫展優秀作品展”》;2014年11月,書法作品三幅,參加石獅市檔案局(館)與石獅市老年書畫研究會共同舉辦的《中國夢•丹青情》書畫作品展,並收藏入館,永久珍藏。

鄧希強 鄧希強不但是畫家,也是優秀的書法家。他是福建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莆田市書法家協會會員。草書曾獲全國青年書法比賽二等獎。鄧希強現在莆田七中擔任教學工作。

翁志輝 1966年10月出生,現在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工作。翁志輝書法有專長,擅楷、行、草,工於硬筆書法。1990年楷書作品獲全國首屆規範漢字楷書書法大賽一等獎,應邀到北京人民大會堂領獎;1992年硬筆書法作品獲第五屆中國鋼筆書法大賽特等獎,作品及藝術簡介入編《中國鋼筆書法十年大觀》,2013年行書書法作品獲由福建省文聯和省直機關工委聯合主辦的“翰墨抒情懷、共築中國夢”福建省直機關書畫展一等獎。書法作品多次在《書法導報》《書法報》《福建日報》上發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