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地位還不如一個戲子?科學家地位一定要高於「戲子」嗎?

王寶強婚變讓全國關注,中國國際政法研究院院長陳中華不滿,發文稱這是社會病入膏肓,“科學家的地位不如戲子,黨中央國務院必須管管”。我覺得陳院長的這種吐槽十分不妥。“戲子”一說,是沿襲舊時代對人分三六九等的思維,沒有平等觀念,不是一個知識分子應有的態度。別忘了他們自己曾被封為“臭老九”,可別好了傷疤忘了痛。

科學家的地位還不如一個戲子?科學家地位一定要高於“戲子”嗎?

陳院長認為科學家社會貢獻一定比演員更大,也一樣有問題。這得看是什麼樣的科學家,和什麼樣的演員。科學家是否都改進了人類的生活,還真是難說。研究先進武器的科學家,相對於前人來說,推動了進步。從更大的背景下去看,或許只是讓人類殺人殺得更快更多一些。拜科學界所賜,普通人手頭的電子設備之豐盛前人不敢想象,可我相信很多老百姓,在面對技術負面影響的時候,一定閃過念頭,希望有時光機器讓我們回去,阻止某些發明的產生。和任何圈子一樣,科學界也得謙卑一些,不要認為自己就一定高人一等。誰比誰社會貢獻大?全看你拿什麼去比。

科學家的地位還不如一個戲子?科學家地位一定要高於“戲子”嗎?

“戲子”不過就是“逢場作戲”的論斷也不合理。我是資深影迷,深知電影能讓世人知之甚少的問題曝光,帶來社會變革。《不方便的真相》讓人關注起全球氣候變化的問題。《滴血鑽石》讓人關注非洲血鑽,也影響了人們的消費習慣。《鳳凰琴》和《一個都不能少》讓人關注起鄉村教師和學生的狀況。還有諸多電影,讓人看到盧旺達的種族滅絕,土耳其亞美尼亞人的苦難,伊朗猶太人遭遇的迫害。這些和我們貌似無關,但這種揭露,有助於增加國際社會的良知。視覺故事是很多人認識世界的有力方式。不可將電影行業簡化為“逢場作戲”。不是所有藝人都在拍妻管炎小品和婆媳劇。對了,院長大人極其不滿的王寶強,演過讓人瞥見礦工生存的《盲井》呢。

科學家的地位還不如一個戲子?科學家地位一定要高於“戲子”嗎?

科學和電影也不是非此即彼。《心靈獵手》和《超時空接觸》(Contact)裡的科學家表現得很酷的。電影界對於學術界的尊重,超過學術界對於電影界的尊重。科學界倒可以向電影界學學如何講述與呈現,好讓公眾關注自己研究的問題。不是《火星登陸》電影的影響,有關火星的科學發現,或許根本沒有人關心。

科學家的地位還不如一個戲子?科學家地位一定要高於“戲子”嗎?

中國科學家地位還是很高大上的,他們中甚至有一些成了學霸學閥,手頭大把基金,房子國家分配,收入旱澇保收,吃住不愁,甚至可能有專車、秘書。非要跟豪宅七八處,片酬幾千萬的當紅明星去比,當然是不好比。不過不是所有演員都成明星。中國一年生產多少影片,最終能上映的有幾部?至於演員,在為生存掙扎的可能還是大部分,暴得大名的是少數。何必為了維護科學家的高大上,去踩他人一腳?大家不過在不同的摺疊空間裡活動,井水不犯河水。科學家應該有自己的追求,真正的科學家也未必在追求名利,別瞎為他們操心。

科學家的地位還不如一個戲子?科學家地位一定要高於“戲子”嗎?

青少年去盲目追捧明星當然不可鼓勵,不過小老百姓過日子,科學家的世界和他們往往相去甚遠。人們需要有故事,幫助我們理解周遭的世界。美國經濟危機的時候,浪漫小說就暢銷。老百姓藉助故事,尋找一點超脫,也是人之常情。王寶強離婚之所以成千上萬人在關注,說白了不過是大家借他們夫妻二人,反思當代婚姻的現實,有些悲劇的宣洩效果。從出軌物質女被人大量鄙視的現實來看,對他們的報道社會影響也不錯,不見得比報道某些象牙塔中的研究差。

科學家的地位還不如一個戲子?科學家地位一定要高於“戲子”嗎?

再說何必什麼事情都要上面去管管?他們管得還不夠多嗎?也別以為有人追星,就是中國社會潰爛。明星文化的問題是全世界性的,非為中國獨有。科學家被忽略的問題也一樣。在美國,我總在大商場結賬的地方看到封面是各種明星八卦的《人物》雜誌,看不到《科學》和《自然》。不要拿大眾和小眾的社會關注度胡亂去比。還有,論名利,美國科學家也不及泰勒·斯威夫特,英國科學家也不及阿黛爾。沒聽說有人憤憤不平,要政府去管管的。(究其原因還是許多人覺得明星來錢太容易了。覺得換自己上也行)明星中也有一些對社會貢獻巨大的存在。比如下面這位,除了太陽還誰能黑。

科學家的地位還不如一個戲子?科學家地位一定要高於“戲子”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