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短視頻「音兔」申請80枚商標,騰訊這一次學乖了!

抖音、快手、美拍、火山......再加上各類從直播行業殺入的YY、鬥魚之類的玩家,以及百度騰訊等巨頭之下的如夥拍、微視,短視頻行業內的競爭趨向於白熱化,更何況還有新的玩家不斷出現。繼之前重啟微視(weishi.com)之後,騰訊在短視頻行業又祭出一招:音兔!

為短視頻“音兔”申請80枚商標,騰訊這一次學乖了!

今日得到消息,騰訊上線了音樂短視頻應用音兔(intoo),通過音兔app用戶可以將視頻與圖片素材進行自由剪輯,多段合成,快速製作為音樂短視頻。音兔有智能照片分組、智能匹配背景音樂、智能匹配轉場特效三大核心功能,擁有QQ音樂全網曲庫。

騰訊在短視頻領域可以說是全面開花,在復活微視的同時,又相繼上線了“有視頻”、“下飯視頻”、“速看視頻”、“時光小視頻”等產品,據不完全統計,騰訊共推出13餘款短視頻產品。此次在短視頻領域再次拿出新產品“音兔”,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騰訊想通過短視頻增加商業變現的執著態度。

而且還有一個很值得大家注意的現象!

騰訊於2011年1月21日發佈微信1.0測試版,三天後才向商標局提交了“微信”圖文商標註冊申請,而且還只是計算機相關(9類)和電視相關(38類),並沒有一口氣把“微信”商標45個類別全部註冊,之後悔斷腸,發現時候為時已晚,很多已經被搶注。

商標局官網查詢結果顯示,微信相關商標總計有1272件,但騰訊名下只有870件。也就是說,目前和微信相關的商標仍有三四百件不歸騰訊所有。而這幾年我們也經常得到關於“微信”商標維權的新聞,騰訊在這上面花費了不少精力。

吃一塹長一智,或許是有微信商標的“前車之鑑”,騰訊在佈局短視頻領域時倒是對商標顯得比較重視了。就拿這次剛推出的“音兔”APP來說,騰訊音樂娛樂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為這款APP申請了80餘枚相關的商標,主要涵蓋:音兔、音途、音圖、音塗、INTOO、INTO、YINTU、YINTO等,這些商標申請時間集中在2018年8月份,目前基本處在等待受理通知書發文階段。

為短視頻“音兔”申請80枚商標,騰訊這一次學乖了!

在APP上線之前先行申請品牌商標,騰訊明顯很重視短視頻這塊佈局,不僅僅是音兔,對於旗下推出的其他短視頻APP,騰訊在商標申請上都沒有拖太久,比如:

微視:從2013-2018年間,騰訊累計申請了23沒“微視”商標。

有視頻:2018年5-6月期間,騰訊申請了10枚“有視頻”相關商標。

下飯視頻:2018年5月,騰訊申請了6枚“下飯視頻”商標。

時光小視頻:2018年5月,騰訊申請了5枚“時光小視頻”商標。

只是從域名這個角度來看的話,騰訊在短視頻領域佈局的重心似乎偏向於“微視”,畢竟是自己一手帶大一手創辦起來的品牌,雖然之前差點就拋棄了,但誰讓微視又正好碰上了短視頻的風口。

域名上,騰訊當初為收購weishi.com就花費了數百萬元,而相比於其他後面推出的短視頻APP來說,微視的待遇明顯好很多。

為短視頻“音兔”申請80枚商標,騰訊這一次學乖了!

對於剛推出的音兔APP,查詢發現和其申請商標相關的域名,如:yintu.com、yintoo.com、yinto.com、intoo.com、into.com等,目前均散落各處,沒有一個顯示在騰訊名下。自然更別提“有視頻”、“下飯視頻”這些小打小鬧的角色了。

短短十幾秒、幾十秒的短視頻,完美契合了當代社會年輕人的內容消費習慣,這種影響進一步通過社交網絡擴大。作為一款現象級產品,短視頻不僅僅成為了各大資本追逐的風口,更是成為巨頭玩家們“流量變現”的又一重要途徑。就國內BAT三巨頭來說,誰也不想錯過這塊“肥肉”。

百度:百度真正做短視頻要從脫胎於百度圖片APP,後更名為榴蓮的應用說起,這款應用在2016年升級為短視頻平臺,雖然現已銷聲匿跡但足以說明百度在這方面的野心。此後,百度又相繼推出了幾款短視頻平臺,如:Nani小視頻、夥拍、好看視頻、秒懂視頻、全民小視頻等。

阿里:阿里這兩年在短視頻領域上的佈局也沒少花心思,早在2016年4月阿里巴巴就在旗下電商平臺嘗試推廣短視頻,後來不了了之;之後在2017年又傳出淘寶要開始培育短視頻的消息;今年9月,一款名為“鹿刻”的淘寶短視頻APP正式上線。另外在2017年3月份的時候,阿里大文娛宣佈土豆全面轉型為短視頻平臺,這些都足以說明阿里在短視頻領域上佈局的決心。

短視頻這個賽道越來越擁擠,頂級玩家們不斷推出自己的戰略佈局產品,但誰能一路走向終點還是個未知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