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丽新城」恼包村:胜似江南小镇的“网红村”

「亮丽新城」恼包村:胜似江南小镇的“网红村”

曾经 ,这里是饱受洪水威胁的重灾村;

曾经 ,这里的农民生活只是温饱;

曾经 ,这里山石遍布荒芜遍地……

斗转星移,沧桑巨变。就是这样的一个村,成为今年夏天的“网红村”,无论呼和浩特人还是远在大江南北的朋友,在朋友圈总能看到她的身影——这就是以雕梁画栋“江南美景”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去“围观”的新城区保合少镇恼包村。 过去名不见经传的恼包村 ,如今成了塞北的“江南园林小镇”,成为全国各地市民游人慕名观光游玩、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新城区保合少镇恼包村有九百多户人口。以前村里房屋陈旧,加上地势低洼,每到雨季就会遭淹,很多村民都不敢在自家房屋居住。2012年,恼包村被来势凶猛的山洪冲刷得体无完肤,九成的民房成了危房,不少村民无家可归。面对常年房屋被毁、农田绝收的状况,恼包村党支部决定——整村搬迁。在恼包村附近重新规划选址建造宜居移民新村。在新村入村口,一面巨大的牌楼建筑精巧且特别显眼,“恼包馨村”四个大字雕刻在牌楼中央。一个“馨”字,承载了恼包村村民对未来家园的期盼,也成为恼包村新农村建设的新方向。

走进恼包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欧式建筑和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群。登上绿树绿篱环绕的假山俯瞰,只见层层叠叠的假山上飞流而下的瀑布汇成涓涓溪流。远处小船穿梭于朦胧雾色中,一幅水榭楼台的江南园林美景画卷便呈现在游客的眼前。漫步新村,靓丽的文化景观与蒙晋文化为基调兼具欧式建筑风格的主体建筑交相辉映,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和现代化个性的艺术建筑群。文化广场、文化大院、村民健身中心、幼儿园……一个个惠民设施的建成,让恼包村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如今变成了现实,你说我咋能不高兴呢?”村民索女笑着说,“以前在城里打工,一年到头也就挣个一两万。如今我们守在家里赚的钱是过去的几倍。你看我们的村,要啥有啥,比城里还好。我们做梦都能笑醒嘞!”

新村西侧建成以“合作社+企业+农户”为主导的颐和生态农业,目前已建成标准蔬菜大棚66座、60亩智能温室1座,主要进行观光、休闲、采摘、品尝、农事活动体验等,达到旅游功能的目的。新村东侧是占地1179亩的呼和浩特市城发(恼包)仓储物流园区,目前已建成仓储、物流及相关配套设施。再有北面新城牧歌等项目落地实施,可为恼包村及周围村庄提供大约1500人的就业岗位。“以前附近十里八村哪家都不愿意把姑娘嫁到我们恼包来,自从我们恼包村改造以后,城里的姑娘都愿意嫁过来了。”说起村民收入问题,恼包村文化宣传负责人高明笑着告诉记者,农村改造也为村民们的就业作了打算。

今年9月中旬,恼包馨村产业基地开工建设。据悉,恼包馨村产业基地园区总占地面积362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是新城区示范性惠民工程。园区设计为6大区块,规划有生态移民安置区、回乡大学生创业基地、农民再就业基地等,集住宅、文化、教育、经济、商业、娱乐、餐饮、旅游于一体,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整体呈现了生机勃勃的现代新农村景象。

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阿拉腾 通讯员 梁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