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昔日贫困村变身“网红村”


陕南昔日贫困村变身“网红村”

“这里实在是太美了,妈妈,我们留在这里好吗?”5月2日,一位十四五岁的中学生在陕西石泉县饶峰镇胜利村生态农业园游玩时说道。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胜利村迎接了约6万人到这里观光、旅游,体验农家生活,品尝绿色生态,享受新农村、新民风带来的乐趣,人人乐翻了天。

陕南昔日贫困村变身“网红村”

胜利村,位于陕西省石泉县饶峰镇境内,距离县城约16公里,总面积3.8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165户,户籍人口554人,常住人口721人。由于毗邻秦岭,生态保存完好,自然资源丰厚,加之子午古道历史文化悠久,故有“黄金旅游线”之称。

陕南昔日贫困村变身“网红村”

然而,三年前的胜利村却是个远近闻名的乱村、穷村、落后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7000元。村容村貌脏乱差,民风民俗粗野,一些村民坐吃山空,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强买强卖,攀比成风。

陕南昔日贫困村变身“网红村”

久而久之,胜利村的村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周边村的村民“吃香的、喝辣的”,开好车、住楼房,生活蒸蒸日上,而自己却日益落后。

陕南昔日贫困村变身“网红村”

2014年9月,退伍返乡创业的杨卫东被推选为石泉县饶峰镇胜利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经过考察和论证,他大胆提出了“生态、旅游、休闲、宜居”的发展思路和“筑起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发展目标。一方面制定规划,招商引资,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居住环境,实现村容村貌美化、亮化、绿化、净化。

陕南昔日贫困村变身“网红村”

“我是一个穷人家出身的孩子,看着自己村上还有吃不起饭、花不起钱、没房住的贫困户,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儿。”杨卫东想为老百姓干点事,让大家尽快摆脱贫困,有钱花、有房住、有车开。

陕南昔日贫困村变身“网红村”

胜利村要发展,首先就要解决民风问题。不然,民风不纯,人心不齐,项目引不进,投资商不敢来。针对本村存在的突出问题,杨卫东充分发挥两委会和村民自治功能,采取“说事儿”、“评事儿”、“论事儿”的方式方法,让老百姓把大小事情都摆在“桌面”上,让村民们面对面自己评、自己说,不仅化解了矛盾、解决了问题,而且也增强了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

陕南昔日贫困村变身“网红村”

“当贫困户不仅丢人还经常被人瞧不起。我有能力赡养母亲,也有能力建房。”家住石泉县饶峰镇胜利村1组的贫困户杨先潮现在在村里工作,每月都有固定收入。此外,村里还按户给他们定制了订单式产业发展规划,如果运气好,一年摘掉贫困帽子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陕南昔日贫困村变身“网红村”

村民的荣辱观增强了,发展的动力也有了。在“支部+合作社+公司+贫困户+基地”党企共建模式引领下,胜利村整合辖区资源,组建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和乡村旅游经济合作社,加盟连锁,实行“订单产业”和“恋爱式”扶贫,逐步实现了村民向业主转变、农民向股民转变、贫困户向工人转变,农民在自家门前实现了“土生金”。

陕南昔日贫困村变身“网红村”

刘峰是该村典型的贫困户,上有老下有小,劳力有限,收入无来源。“现在,村上安排我在合作社打临工,管吃管住80元/天,加上奖金每月基本上都有近3000元收入。媳妇儿彭桂被公司聘为正式员工,除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外,她每月也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我们两人的工资加在一起,每月收入基本上稳定在5000元左右,吃的喝的、赡养老人、小孩上学都够了。”

陕南昔日贫困村变身“网红村”

2014年底,杨卫东自费组织全村村民分别前往成都、昆明、贵州、西安、渭南等地学习考察村域经济发展模式,先后加盟云南斗牛协会、昆明花卉协会连锁经营。截至目前,已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园、亲水泊岸、十里樱花大道、百亩花园、百人作坊及百户乡村农家、千亩林果采摘、千人拓展营等乡村旅游休闲景点。截至2016年底,全村32户贫困户78人全部脱贫。

陕南昔日贫困村变身“网红村”

“以前这个村,红白喜事送礼成风,有的村民碍于面子,不管有吃的没吃的,遇事儿都借钱也要送礼,老百姓苦不堪言,负担日益沉重。”在石泉县饶丰镇党委副书记王善文看来,村民几乎人人成了股东、户户都有股份,大家都忙着抓经济收入去了,自然而然也就没有时间和心情去惹是生非了。“民风转变了,村容村貌变化了,外面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了,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陕南昔日贫困村变身“网红村”

如今,走进胜利村,绿色、生态、环保已写满整个村落,农户订单蔬菜自产自销供不应求,年人均纯收入也由原先的不足7000元提升到了17000元。2017年,石泉县饶峰镇胜利村入选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2018年,石泉县饶峰镇胜利村还获得了“全国生态文化村”的称号。胜利村,正在一步步走向“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