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一餓,專治寶寶不愛吃飯?

有一種專治不愛吃飯的辦法

其實,這種治療寶寶不愛吃飯的方法,叫做“飢餓療法”。

讓寶寶適當地捱餓,有利於胃中食物的排空,激發寶寶的食慾。既然提到需要“適當”捱餓,那麼這種療法肯定是需要在特定的條件下才可以進行的,而不是盲目地讓寶寶捱餓。

餓一餓,專治寶寶不愛吃飯?


餓他前:

  • 技術性排查捱餓對象
  • 寶寶的狀況

在對寶寶進行“飢餓療法”之前,父母需要排查寶寶的身體情況,如果寶寶是因為以下兩種情況而不願意好好吃飯,則不建議立即使用“飢餓療法”。

1、病理性食慾不振、挑食偏食

缺鋅、缺鐵會讓寶寶出現食慾不振、挑食偏食,甚至是異食癖。因此,定期給寶寶檢查微量元素,可較好地判斷寶寶不愛吃飯的原因。

2、不良習慣影響食慾

平時,如果寶寶經常食用零食和飲料,並且以往吃飯時總是喜歡邊看電視邊吃飯,或者吃飯時經常被其他事物打斷,久而久之,這些不良的習慣也會抑制寶寶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使寶寶食慾減退,不愛吃飯。

如果寶寶存在上述兩種情況或其一,那麼父母請先對症治療。例如適當補充營養元素、糾正寶寶的不良習慣。如果治療結束後,寶寶仍不愛吃飯,可嘗試飢餓療法。

餓一餓,專治寶寶不愛吃飯?

餓他時:尊重科學,循序漸進,忌急功近利

“飢餓療法”之所以稱為一種療法,是因為它是有科學依據可循的正規治療手段,並不是我們腦海裡的那種“只要給孩子餓上幾頓就好了”的粗暴捱餓大法。那麼,讓寶寶捱餓,到底該怎麼做?.

1、1歲以上的孩子,才可以餓他

過了1歲,大人的指令或者話語,寶寶會開始慢慢理解,寶寶只需要能夠聽懂一些指令性的語言就可以進行飢餓療法了。比如,坐下、吃飯、過來等。

2、與寶寶做個約定:定時定點,過了吃飯的點就沒吃的

正餐的用餐時間需要定時定點,到點吃飯。寶寶到點不吃,之後再想吃就不要再喂。讓寶寶等到下個飯點再吃。

不過,這個過程會比較艱難,畢竟有些家長心疼孩子會不忍心。所以需要事先做好溝通。當寶寶因為餓了而吃不上飯的時候,需要及時安撫,但是不要惡言相向,類似“誰叫你不好好吃飯”、“餓死你”這種話請不要說出口哦。

3、一頓飯時間控制在半小時以內

一頓正餐的用餐時間並不是無限的,一般規定在半小時以內。如果時間過了,而寶寶還沒吃完飯,也不要繼續再喂,全部收走。這樣可以讓寶寶知道,不專心吃飯的後果。

4、正餐之間,不給任何加餐

除了給寶寶飲水外,不要在兩頓正餐之間給寶寶吃其他食物,零食更不可以。要讓寶寶明白,一天之中,只有那幾個時間可以好好享受美食,錯過了就沒辦法彌補,讓他了解到吃飯的重要性。

5、寶寶吃飯時,注意他的情緒

寶寶吃飯,不僅僅要關注他的飯量,同時也需要關注他的情緒。飢餓療法其實就是為了激起寶寶吃飯的興趣,因此我們需要給寶寶營造輕鬆愉快的就餐氛圍,並且可以用“開飯羅”這種開場製造吃飯的儀式感。

當寶寶與之前相比,更有意願吃飯或者吃得更多時,父母需要高興地鼓勵他,並告訴寶寶,你還可以做得更好。

6、餓他,一般一週左右見效

飢餓療法的效果因人而異,絕大多數寶寶在一週之內會見效。父母不要急於求成,想要1-2天甚至1-2頓飯後就見效,那飢餓療法只能大喊“臣妾做不到啊”了。

父母不要擔心寶寶會因為這幾天不好好吃飯而會變得營養不良,寶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脆弱。況且,飢餓療法過程中,寶寶也不是完全禁食,仍然有食物攝入的哦。

餓一餓,專治寶寶不愛吃飯?

餓有餓報,時候到啦!

當我們衝破了寶寶的哭鬧、婆婆的心軟等一系列阻礙後,“餓他行動”也就顯現出成效。

這樣的做法看似有些小殘忍,不過不吃藥不打針,絕對沒有副作用,總比寶寶不愛吃飯要強多了吧!

在經歷了捱餓恐懼後的寶寶,會深刻意識到美食對他的重要性,食慾也會隨之增加,同時養成寶寶定時定點吃飯的好習慣,這對寶寶的身心發育是很有幫助的。

當然,“飢餓療法”並不是一種長久的治療手段,不要長期使用,如果“飢餓療法”對寶寶並不起作用,那麼就需要去詢問醫院醫生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