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白衣騎士」進場 千億級資金共克時艱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瞭解,除北京、廣東兩地外,更多地方政府或籌劃從債權和股權兩方面入手為轄區內上市公司提供流動性支持方案。分析人士表示,此舉旨在化解公司流動性風險、改善股權結構、優化產業格局、給予企業新的活力,有望為上市公司引入至少數千億元資金“活水”,有助於化解A股質押風險。對企業、大股東、投資者、券商、銀行來說,將會是多贏局面。

北京化解民營公司質押風險

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在北京市海淀區發起設立規模達百億紓困基金的基礎上,北京市政府有意再配1-2倍資金給予支持。北京市金融辦和北京證監局近期將組織展開交流協調會,北京其他轄區有望複製海淀模式。

北京證監局官網消息,海淀區政府依照“市場化原則為主、堅持一企一策”的要求,對遇到困難的重點企業提供支持幫扶,包括幫助海淀區股票質押風險較高的上市公司化解風險;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在民營上市公司困難時期給予更多的實質性資金融通支持;區屬國資和東興證券發起設立支持優質科技企業發展基金,基金規模100億元,首期20億元已完成募資,通過受讓不超過上市公司總股本10%的股權,幫助民營科技上市公司化解股票質押風險等。

北京證監局局長王建平表示,北京證監局將繼續高度關注科技型上市企業發展情況,採取多種措施,有效支持企業健康發展。希望與海淀區加強日常溝通與信息共享、建立健全企業情況溝通及求助渠道、加大對高新技術企業的支持和幫扶力度,形成合力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多地研究支持方案

中國證券報記者瞭解到,繼深圳後,廣州、東莞、江門、佛山市順德區等地政府都已採取行動,摸查上市公司股權質押情況和平倉風險,徵求上市公司意見,多部門聯動,研究或擬出臺相關措施,支持轄區上市公司。

廣州某上市公司董秘介紹,廣州市相關部門已同廣東證監局對廣州上市公司股權質押情況和平倉風險進行摸查,確定因高質押率而導致流動性風險的上市公司名單。

“目前,廣州上市公司總體風險可控。”廣州市政府部門相關人士透露,對廣州上市公司有可能出現的流動性風險,廣州市已協調多個相關部門採取行動,研究相關救援措施,“因為廣州的情況與深圳並不完全相同,具體措施可能會有所不同。”

東莞、佛山市順德區等地也開始研究部署支持上市公司計劃。順德區相關人士透露,順德區政府近期正醞釀出臺緩解當地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方案,擬安排專項資金,從債權和股權兩方面入手,降低當地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改善上市公司流動性。目前,上述方案還處在內部討論中,相關部門正在徵求上市公司意見,尚未形成具體政策,具體實施時間也還未定。

此外,江門、汕頭等地也採取類似行動。有上市公司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江門、汕頭等地政府通過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徵詢上市公司意見,具體支持上市公司的措施尚處於醞釀階段。

數千億元資金進場“共克時艱”

中國證券報記者瞭解到,除北京、廣東兩地外,更多地方政府或籌劃類似“支持方案”。一位深圳私募人士表示,地方政府是否推出“支持方案”,取決政府的能力和意願。經濟相對發達地區,推出“支持方案”的可能性更大。

有券商人士坦言,一旦深圳、北京等地的“支持方案”順利實施,加上其他地方政府跟進,有望提供至少數千億元流動性支持,有助於化解A股質押風險。對企業、大股東、投資者、券商、銀行來說,將會是多贏局面。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16日,今年以來已有40起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變更為國資的案例。其中,9月以來就有16起。招商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夏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國資化身“白衣騎士”對上市公司施以援手,主要是三大原因:股權質押風險積累、債務違約風險及民營企業業績下滑。

廣東一位私募人士表示,地方政府出資支持上市公司主要是為防止系統性風險。從短期看,對股市構成利好支撐;從長期看,也有可能會延緩出清。業內人士認為,此舉可幫助優質企業渡過寒冬,避免被“錯殺”。

上述私募人士建議,地方政府在進行具體操作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資產質量不好公司應被自然淘汰。在出資形式上,比如是採取股權投資還是債券投資的形式,要根據不同公司確定不同方式。記者 吳科任 萬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