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人物的塑造——俊美英武、勇敢絕倫

呂布是一個具有英雄情結的悲劇人物。在《三國演義》中,他從小說第三回出場到第十九回白門樓殞命,佔其將近六分之一的篇幅。多數人評價呂布是“勇而無謀,見利忘義”的卑鄙小人。然而從諸多方面分析,呂布實際上是作者塑造的一位形象鮮明並且具有代表性的悲劇英雄形象。他勇而少謀,驕矜傲慢,彰顯了青春武將拙直、自信的一面。他極其重視家庭,在形勢危急的征伐中,總是掛念家小的安危。他重情輕利,在與貂蟬的感情中,徹底激發了“衝冠一怒為紅顏”的英雄豪情。呂布是《三國演義》中具有多面性的藝術典型,對於小說思想內涵的揭示以及其他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的表現意義。

悲劇人物的塑造——俊美英武、勇敢絕倫

呂布的英勇形象可以用“俊美英武、勇敢絕倫”來概括,他是青春、勇武的象徵。作者首先從李儒眼中側面刻畫呂布的整體形象,“生得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怒目而視。”作者接著對呂布的著裝進行重點描寫,外貌輪廓採用留白的方式。“頭戴三叉束髮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繫勒甲玲瓏獅蠻帶; 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果然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一方面使讀者馳騁想像,自由勾勒其音容相貌。另一方面著重強調惟有器宇軒昂,威風八面的呂布,才能襯得上如此精美的著裝,從而把一個英姿出眾的“人中呂布”形象表現地淋漓盡致。

悲劇人物的塑造——俊美英武、勇敢絕倫

“武將大多數是青少年,不管是對他們武功的刻畫,還是對他們打鬥的描寫,都是生命力外化的張揚奔放,是一種青春活力的集中體現。”作者多次描摹呂布與敵方交戰的場面,從而突出其在三國中無人可及的勇武形象。《三國演義》中最驚心動魄的打鬥場面莫過於“三英戰呂布”,這是呂布與劉備、關羽、張飛之間的武力較量。在虎牢關前,呂布一戟刺方悅、穆順於馬下,接著又砍斷北海太守孔融部將武安國的手腕。接著華雄的出場情節只是激烈戰鬥之前的預熱階段,一方面“拋磚引玉”式引出主人公呂布上場,另一方面又充分渲染關羽的武藝超群。小說採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首先用“溫酒斬華雄”的情節突出“三英戰呂布”發生之前的緊張氛圍,接著依次把人物佈置出來,寫呂布的氣勢,更加渲染出劉備、關羽和張飛的氣勢,展現了棋逢對手的廝殺場面。“這三個圍住呂布,轉燈兒般廝殺,八路人馬都看得呆了。”三人對戰卻只能以平手收場,充分表現了呂布的武力超群,銳不可當。作者集中筆力層層遞進,進一步借曹操之口側面烘托出呂布的卓越武藝。“呂布英勇無敵,可會十八路諸侯,共議良策。”

悲劇人物的塑造——俊美英武、勇敢絕倫

小說中頻繁使用“虎”字來描寫呂布,體現其虎虎生威,煥發著生命的力度美。“劉曄曰: ‘呂布乃猛虎也,今日困之,不可少容”、“奈呂布虎踞徐州”,這都是借用別人之口體現呂布頗有“獸中之王”的威猛和不可戰勝的力量。在“轅門射戟”中,呂布的箭術更是令眾人瞠目結舌,戟在一百五十米開外,竟被呂布一箭射中,頗有後羿射日的風采。正如後人詩讚雲: “溫侯神射世間稀,曾向轅門獨解危。落日果然欺后羿,號猿直欲勝由基。”第十九回中呂布在熟睡的狀態下被宋憲、魏續用繩子縛住,才能將其制服,貌似草草收尾,但也從側面反映出呂布英勇無敵,所向披靡的人物特質。最終,號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的呂布在白門樓上被曹操縊死,落得一個悲劇的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