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長城戍邊清帝撫民固邊,中國曆朝解決邊患的智慧


秦皇長城戍邊清帝撫民固邊,中國曆朝解決邊患的智慧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自稱秦始皇。1644年,清軍在明朝將領吳三桂的帶引下大舉進入山海關內、攻佔京師(今中國北京),開始成為統治中國的中央政府。

秦朝與清朝建立後,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邊患,但二者的解決方式卻不同。秦始皇修築長城,派大軍戍守邊關;清朝皇帝通過滿蒙聯姻等方式,撫民固邊。

一、秦始皇修長城戍邊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遣大將蒙恬北逐匈奴,隨後修築起北起臨洮,東到遼東的萬里長城,以防匈奴南進。《史記》中就有關於秦長城的記載,如:

“秦已並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今內蒙古河套以南),築長城,因地形,用險制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里。”


秦皇長城戍邊清帝撫民固邊,中國曆朝解決邊患的智慧

秦始皇修長城



秦皇長城戍邊清帝撫民固邊,中國曆朝解決邊患的智慧

秦長城



秦皇長城戍邊清帝撫民固邊,中國曆朝解決邊患的智慧

固陽秦長城



秦始皇修的長城有三段。

(1)東段

東段起於現在內蒙古德化縣,向東基本上是沿著今內蒙古和河北交界處蜿蜒東行的。進入遼寧以後,折向東南,一直延伸到朝鮮境內的平壤大同江北岸。這就是所謂的終點“遼東”。

(2)中段

中段長城,從東至西由內蒙古興和縣,北依陰山,南靠黃河河套,西抵烏蘭布和沙漠北緣。

(3)西段

西段長城,西起甘肅省岷縣,循洮河東岸向北至臨洮縣、蘭州,再東折至榆中縣。

有專家認為今天的岷縣就是秦朝時期的臨洮縣,是秦萬里長城的西邊起點。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都修過長城。秦昭襄王時,修建了從臨洮起點的長城,秦始皇時加以修繕。

目前,在臨洮縣仍有秦長城遺蹟。

縱觀中國歷史,描寫長城的詩句也是不勝枚舉,如:

《阮公體》

唐·徐晶

秦王按劍怒,發卒戍龍沙。

雄圖尚未畢,海內已紛拏。

黃塵暗天起,白日斂精華。

唯見長城外,殭屍如亂麻。

《長城》

唐·汪遵

秦築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

雖然萬里連雲際,爭及堯階三尺高。

二、清朝皇帝撫民固邊

努爾哈赤制定綏服蒙古的政策是清廷對蒙古治策的基石。自秦、漢以降,匈奴一直是中央王朝北部的邊患。為此,秦始皇連接六國長城而為萬里長城。


秦皇長城戍邊清帝撫民固邊,中國曆朝解決邊患的智慧

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興起後,對蒙古採取了完全不同於中原漢族皇帝的做法。他先綏服漠南東部蒙古,后皇太極又解決了漠南西部蒙古。康熙時綏定了漠北喀爾喀蒙古。經康、雍、乾三代,再定漠西厄魯特蒙古。


秦皇長城戍邊清帝撫民固邊,中國曆朝解決邊患的智慧

滿、蒙等民族會盟



努爾哈赤用編旗、聯姻、會盟、封賞、入圍、賑濟、朝覲、重教等政策,加強對蒙古上層人物及部民的聯繫與統治。聯姻不同於漢、唐的公主下嫁,而是互相婚娶,真正成為兒女親家。重教也是一樣,清尊奉喇嘛教,以加強同蒙、藏的聯盟。清朝對蒙古的綏服,“撫馭賓貢,復越漢唐”。


秦皇長城戍邊清帝撫民固邊,中國曆朝解決邊患的智慧

八旗



秦皇長城戍邊清帝撫民固邊,中國曆朝解決邊患的智慧

滿蒙聯姻



秦皇長城戍邊清帝撫民固邊,中國曆朝解決邊患的智慧

木蘭秋獮圖



可以說,長達兩千年的匈奴、蒙古問題,到清朝才算解決。康熙帝曾說:“昔秦興土石之;工,修築長城。我朝施恩於喀爾喀,使之防備朔方,較長城更為堅固。”

那麼,在你心目中,“長城戍邊”與“撫民固邊”,孰優孰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