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員手冊:《吏學指南》


古代官員手冊:《吏學指南》


貪汙腐敗是有政府以來各國政府共同面臨的問題。有學者說:“中國古代的二十四史,其實就是一部貪汙史。”過於氾濫的腐敗往往會引起民眾的不滿和抗爭,從而危害統治階級統治基礎。因此,歷代統治者為緩和社會矛盾,均採取措施以遏制腐敗的蔓延。

元朝就曾頒行一部吏員手冊,以規範官員行為,期望遏制腐敗的蔓延。


古代官員手冊:《吏學指南》

中國古代官員



古代官員手冊:《吏學指南》

《吏學指南》



古代官員手冊:《吏學指南》

吸血不需權



《吏學指南》(又名《習吏幼學指南》),是元朝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刊行的一部吏員手冊。作者徐元瑞。這部旨在啟蒙的《習吏幼學指南》,“摘當今吏用之字,及古法之名,首冠以歷代吏師,終繼於恕,刻軌範,類成一書”。

徐元瑞,元平江(今江蘇蘇州)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蹟不詳。

全書分《吏師定律之圖》和《為政九要》兩大部分。收錄了政治、經濟、法律等方面公文用稿二千一百零九條,區分為九十一類。《吏學指南》的編纂體例,類似現代的辭書,每條詞日下面,都有簡明確切的釋文。


古代官員手冊:《吏學指南》

反腐



《吏學指南》中,最有特色的部分當屬“吏員三尚”,即:

一曰尚廉,謂甘心淡薄,絕意紛華,不納苞苴(jū),不受賄賂,門無請謁,身遠嫌疑,飲食宴會稍以非義,皆謝卻之。

二曰尚勤,謂早入晏出,奉公忘私,雖休勿休,恪謹匪懈,呈押文字,發遣公事,務為敏速,恥犯稽遲,躬操筆硯,不仰小胥,手閱簿書,不辭勞役。

三曰尚能,謂練習格例,曉暢行移,是非曲直,先以意決,然後取裁,凡所處畫,悉令合宜,文義略通,字無不識,寫染端正,算術精明,舉止安詳,語言辯利,無過可尋,有委可辦。


古代官員手冊:《吏學指南》

反腐倡廉


我國古代的吏治和反腐倡廉思想,是一份珍貴的歷史遺產。其中許多的廉政主張和肅貪措施,在客觀上是符合當時人民的普遍願望的,對促進當時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也起過一定的作用,在今天仍給我們以巨大的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