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雄才偉略,爲做第二個成吉思汗而與康熙叫板,結局讓人扼腕

此人雄才偉略,為做第二個成吉思汗而與康熙叫板,結局讓人扼腕。

說到康熙的時候,不少人應該知道這是一個雄才武略的一代君王。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把大清朝推向了一個經濟、軍事、政治文化發展的高峰期。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偉大的帝王,在位期間卻有一個十分強勁的對手,他北上三次御駕親征,最終才把這個對手給打敗。說到這裡,應該有不少人知道他是誰了。沒錯,他就是蒙古王噶爾丹。

此人雄才偉略,為做第二個成吉思汗而與康熙叫板,結局讓人扼腕

說到噶爾丹,此人也是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那時候的他師從西藏的達賴和班禪,他把兩家的本事全部集於一身,再加上他這兩位老師在西藏都有很高的地位,所以他出師之後就獲得了不少人的尊敬。但是,因為學習了很多的知識和文化,他並不甘心只做做西藏人民心目中的信仰,他想把西藏統一,重現當年成吉思汗時候的輝煌。

此人雄才偉略,為做第二個成吉思汗而與康熙叫板,結局讓人扼腕

有了這樣一個想法之後,他就開始付諸行動。他開始把自己身邊的軍隊整合,然後南征北戰,開始了蒙古的大一統。還別說,在他的努力之下,蒙古很快就統一了,而且強盛起來。

此人雄才偉略,為做第二個成吉思汗而與康熙叫板,結局讓人扼腕

強盛後的他向康熙提出了南北分治的要求。那個時候的康熙本就是一代明君,怎麼可能接受在他們看來是一個應該年年納稅進貢的外域小國要求,於是沒有二話,康熙帝開始率兵北上親征了。

此人雄才偉略,為做第二個成吉思汗而與康熙叫板,結局讓人扼腕

但噶爾丹本身也是一個有著不錯軍事才能的領袖,雖說康熙帝此次親自出徵,但是也並沒有討到什麼好。而噶爾丹在經歷這樣一次打敗之後兵力也有一些缺乏。於是他就蓄勢待發,準備調整好自己的兵力之後再一次跟康熙一較高下。

此人雄才偉略,為做第二個成吉思汗而與康熙叫板,結局讓人扼腕

別說噶爾丹想著要再次打仗,連康熙帝的心裡也是十分不安的。畢竟北上的邊疆有這麼強大的一個國家,他睡覺都是不安穩的。在他的佈局之下,第二次的北征開始了。這一次噶爾丹很慘,因為他的兵力幾乎都被康熙滅掉了,但是他最後還是逃了回去。

此人雄才偉略,為做第二個成吉思汗而與康熙叫板,結局讓人扼腕

沒能抓住首領,康熙的心裡還是不安的,於是有了第三次親征。第三次親征的時候,終於把噶爾丹打敗了,最後噶爾丹看自己已經沒有了出路,絕望之後的他並不想投降康熙,於是自殺身亡。一代雄才偉略的首領,就這樣悄然離世,讓人扼腕。如果不是有著康熙這樣能幹的帝王,說不定噶爾丹南下出徵真的有成功的可能性呢,那時歷史真的要改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