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熱衷收破爛了?年輕人的「閒魚」「輕生活」理念

90後熱衷收破爛了?年輕人的“閒魚”“輕生活”理念


明明小時候最討厭父母收拾月餅盒子,長大後卻連外賣的奶茶袋子,都要疊得整整齊齊,甚至連裝內衣的袋子也捨不得扔……

最近,關於“第一批90後已經開始收破爛“的說法刷屏社交網絡。90後表面上光鮮亮麗出入高檔寫字樓,背地裡連包裝袋、餐具都要妥善收藏。所以我們在一定程度上或許誤解了90後。

類比日本來看,作家三浦展在《第四消費時代》裡描述了不同的四個消費時代:第一個時代強調解決溫飽,第二個時代強調物質的貴重性,第三個時代強調心理上的滿足感,第四個時代強調精神上的富裕。美國、歐洲、日本都在不同的歷史節點,出現了新的消費趨勢。年輕人不再像暴發戶一樣炫耀性消費,求新求貴,盲目追求名牌,而是真正追求品質生活,追求“好用”。

對中國而言,改革開放40年,大國崛起、經濟擴容如同“大水”,深刻影響了年輕一代。他們的消費觀,也正在向三浦展所說的第四消費時代靠攏。

與其糾結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不如把目光放在消費心態的變化上更為合適。中國的互聯網原住民一代表現出“重精神”、“輕生活”的特徵,消費文化更“輕盈”,消費心態更“輕鬆”,消費後續更“輕便”。

玩攝影的小陳因為更換鏡頭之故,接觸到了閒魚,在閒魚上,用了幾年索尼大法,也跟風入過萊卡,淘過尼康嚐鮮,仔細算算,除了第一個鏡頭花了多點錢,之後都是通過閒魚,賣舊換新,不僅沒虧,還小賺了點。

老鏡頭不用在家裡吃灰,還能賣了換錢,其他有需要的人也能買到想要的鏡頭。小陳忍不住感慨終於擺脫“攝影窮三代”的命運了。

小陳的消費觀,是90後“輕生活”和閒置經濟的一個縮影。而這一整套便捷的交易流程背後,是阿里經濟體旗下閒魚、淘寶、天貓、支付寶、芝麻信用等協同效應的成果。

01

消費文化變遷

談到舊物和二手交易,不得不提古著(Vintage)。古著用料高端、剪裁精細、工藝精湛,但年代久遠、樣式獨一無二,因此大受年輕消費者青睞,香奈兒、愛馬仕等知名大牌古著堪比古董。

歐美日等國完善的古著市場,早已成為當地熱門景點。不過,國內古著市場並不完善,僅在一線城市開有零星實體店,更多的人靠淘寶和閒魚瞭解古著。

古著是閒置經濟的一個典型代表,同時也反映出年輕人消費文化的變遷。相比以前單純為商品功能、性價比買單,消費者如今更樂意為商品附加的情感、故事買單。

淘寶的用戶調研顯示,90後消費者更偏愛個性、顏值、溫暖系的商品,精神層面的需求大幅增加。相比於大牌和標準化的品類,他們更喜歡原創的個性化商品,追求差異化的消費。

差異化讓年輕人逐漸離開名牌、不再炫耀性消費。有故事又好用的閒置物品,在年輕一代眼中是個性化的標籤。

數據顯示,每年淘寶天貓會賣出數百億件商品,連年攀升的消費數據背後,也對應著大量的閒置物品資源。根據商務部的規劃,2020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達到48萬億,屆時僅是潛在的可以進入二手市場的商品實物,每年就可能超過32萬億,即使其中只有5%的實物商品以平均3折成交,這就是一個5000億級別的市場。

用戶迴歸理性消費後,有將之前過度消費的閒置商品進行流通的需求,閒魚正是把脈到年輕人差異化追求,順應潮流誕生的。通過興趣魚塘大數據的引導,未來閒魚的閒置資源也不再侷限於圖書、衣服、數碼等實體物品,時間、空間乃至個性化服務等各種虛擬資源都能在閒魚交易。

就像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淘寶總裁蔣凡在閒魚戰略升級的發佈會上所說:“閒魚上的千億GMV不是千億的生意,而是千億價值的寶貝不再被丟棄和浪費,是千億社會資源的節約。”

02

年輕一代生活指南


鮑德里亞在《消費社會》中提到,人們所消費的不再是商品,而是商品上銘刻的符號,代表的文化意義。人對於物質的嚮往,不再僅僅是對物和商品純粹的追求,而更多的是用符號價值進行滿足自己的慾望。

在閒魚上,年輕一代的興趣、慾望體現在不同的魚塘上,魚塘就是“符號”。手機、耳機、相機、漢服……天南海北的用戶因為相同的興趣加入同一個魚塘。魚塘是一個個小社區,用戶在社區裡交朋友、討論技術問題、發佈閒置物品。此外,魚塘也會根據地理位置劃分,同一地域甚至同一小區的用戶組建魚塘,為本地同城面交提供便利。

閒魚發佈的《00後,我們不一樣》報告顯示,00後關注最多的魚塘是“cosplay交換”、“王俊凱的周邊大本營”和“cos服裝出租”,90後最熱衷的魚塘是“電腦手繪視覺傳達”、“考研er大本營”和“考研材料交流”。

在追星方面,00後轉賣exo、鹿晗的明星周邊最頻繁,90後對於五月天和周杰倫的周邊交易更富有熱情。3C數碼產品、動漫周邊、個護美妝是00後處理閒置的熱門產品。

年輕一代在閒魚貫徹著“斷離舍”的“輕生活”,比如考研黨可以在閒魚上購買現成的考研材料,用完後將其繼續發佈到閒魚上再次流通;為了避免閒置資源的浪費,00後更多選擇以租代買;手機不會等到用壞再換,手機轉賣量連年攀升;偶像周邊不會長期保存等等。

“掛閒魚”這個動作多達11億人次,積累了大量90後興趣數據的閒魚已然成為他們的生活指南。“掛閒魚”對90後而言並不僅僅意味著省錢,更代表著他們對品質生活、綠色環保的深層追求。

他們穿千元大牌,也買9.9包郵小物;能把月租三千的出租屋裝飾出月租三萬的質感;買小豬佩奇卡通紋身貼,也青睞保溫杯和養生茶;身為忠實的果粉,也會搶購華米OV手機嚐鮮;會在雙十一大量囤貨,也善於利用二手平臺買賣舊物。

03

阿里經濟體生態協同


閒魚升級的意義在於,背靠阿里生態的協同效應,提升閒置交易的效率和品質;將阿里旗下不同平臺所對應的消費場景充分打通,創造新的閒置交易場景;向合作伙伴開放“信用回收”“閒魚優品”“閒魚租”“免費送”四大平臺,將原先的C2C業態進一步拓展為多元的閒置生態。

另外,一些用戶之所以普遍對二手產品持牴觸和觀望態度,主要在於二手平臺交易多是非標品,過往交易記錄對於下一筆交易的參考意義較小。支付寶和芝麻信用的功效就在於,破解閒置交易中的信任難題。這些事情,其他企業很難打通執行,但在阿里經濟體裡,卻是水到渠成。

隨著阿里巴巴的快速發展,業務協同越來越充分,生態協同效應體現得越來越明顯,此前不久的88VIP就是一次體現:將傳統會員體系從單一功能會員升級為生態會員,聯動整個阿里生態線上線下的流量、用戶和資源。

這就好比,中國幾乎每個用戶都有一個線上的自己在阿里經濟體裡行走,比如說,一個看《微微一笑很傾城》的用戶,可能在蝦米音樂聽陳奕迅、五月天,同時在餓了麼點KFC,平時淘寶天貓買一些護膚品。不管是“88VIP”還是閒魚的戰略升級,它們的意義在於,用戶得到實惠和樂趣,效率得到升級。

比如說升級後的閒魚將可以為天貓、淘寶用戶提供“以舊換新”服務,以手機行業為例,消費場景打通,既促進了二手機交易,同時也擴大了新機市場。整個阿里巴巴經濟體能從中獲益,消費者則以較低成本就實現手機的升級換代。在共贏的示範效應下,更多二手機會進入到循環中去,社會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可以看到,閒魚從最初的C2C閒置交易發展到如今的閒置經濟生態,邊界不斷擴展僅用了四年時間。這個“茶水間裡長出來的團隊”擁有頑強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潛力,就像蔣凡所說,“未來,閒魚會像淘寶一樣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吳曉波用“水大魚大”來形容過去十年的變化。對照到閒魚的發展來看,阿里巴巴經濟體是水,閒魚是魚,融入阿里巴巴的經濟體中,將成為閒魚未來最核心的優勢。在時代變遷中,年輕一代新的消費心態、觀念和文化的轉型是水,水的衝撞也對“魚”的生長提出了更多要求。

阿里在滿足這種多元化消費需求的過程中成長為一個多元豐富的生態,水大魚大,閒魚也如魚得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