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農業的前景在哪裡?

現在互聯網+的概念提的非常火。很多人都在探討互聯網+農業的前景在哪裡?改怎麼去做互聯網+農業。小編是農業專業畢業,而且,從事過3年左右的網絡營銷,同時也做過2年左右的農業,也接觸過很多農藥企業老闆和很多農資經銷商。現在還在從事農業相關方面的工作。我就這個話題談一下我的一些拙略見解。

一、現在做互聯網+農業的困難在哪裡

想做互聯網+農業的人,主要是,有做傳統農業、農資相關行業的公司;做互聯網的企業;一些及不懂網絡也不懂互聯網但是有資金的人。 想做互聯網的人群主要是這幾類人群。

1、懂農業的不懂互聯網

互聯網+農業,其實就是傳統的農業生產,然後用互聯網來做推廣,來做營銷。傳統的農業公司有很多想做互聯網的,都是遇到這個問題,都是他們不懂互聯網,不知道怎麼去下手。甚至是他們連招聘什麼方面的互聯網人才都不知道。這不是,危言聳聽是我身邊真實的發生的。今年,3月份我去安徽出差遇到一個農藥生產企業就是這樣的。想在互聯網方面發展一下,但是不知道怎麼下手。就連找招聘,老闆也是一臉茫然,不知道招聘什麼樣的人才能適合這個崗位。

而有的一些企業招聘到合適的網絡營銷人員,但是這些人,不懂農業,連農業的生長茬口,農資、農產品的行業都不清楚,也不瞭解,農資和農產品的宣傳方式等等問題。這樣就造成啦,這些網絡營銷人員。在做網絡營銷的時候,脫離實際。從而造成項目效果不好,或者是項目破產。

而公司的主要領導,公司原本是做農業的,在網絡營銷人員在做網絡營銷的時候。公司的原本人員是不理解,也不懂得,還會以傳統的方式去思考問題,這也造成啦,公司做網絡運營的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有很多的困擾,沒有辦法下手去操作。

2、懂互聯網不懂農業

懂互聯網的公司,但是不懂農業的話,這一類人群,去做互聯網+農業的話,只能去做一些,成品的農產品而且沒有太大的技術難度的產品。 農業是一個很需要技術的行業。不管是做農業生產,還是賣農資,甚至是做農產品銷售都需要一定的農業技術做支撐的。不懂農業會是這類公司的痛點。 招聘過來的農業專業,有不懂互聯網,招聘過來的農業專家,在網絡運營的時候,就沒有辦法,給團隊,一些建議啦。

3、既不懂農業又不懂互聯網

這一類公司,去做互聯網+農業,其實是很冒險的,互聯網和農業都是有很深的技術、技巧在裡面的,如果完全不懂,是很難做的。全部用招聘的人的話,一個有效的溝通就是一個問題。所以這一類公司做互聯網+農業一定要慎重。

想做好互聯網+農業,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務色綜合性人才,就是既懂互聯網有要懂農業的,兩項都精是最好,但是這樣的人才太少太少啦,我至今沒有遇到過。兩項有一樣精通,另外一項也要有一個基礎的水平的,這樣的人才也很少。還有就是招聘一個兩項都懂,基礎的都瞭解的人啦,這樣的人還是有一些的。我就屬於這一類吧。想做好互聯網+農業,第一步。

二、互聯網+農業的方向

1、互聯網+農資

現在市面上在互聯網+農資做的比較好的公司,有中國農藥第一網、農一網、農商一號等。主要是通過網絡去賣農藥。這三個平臺還有一些不同。

中國農藥第一網,是直接廠家/大型農藥經銷商——中國農藥第一網——用戶,他們網站的價格,相對來說是比較便宜,質量也有一定的保障。同時產品數量,產品種類非常多,基本上市面上的產品,在中國農藥第一網的可以找到的。缺點是,貨源供應不能把控,物流速度慢。

農一網的模式是,農一網——農一網工作站——(代購員)——用戶,農一網的模式是,農一網直接找廠家訂製產品。然後招工作站,一個工作站的加盟費用是15萬,農一網會給你配15萬的貨。而且農一網站點的銷售價格是統一的,一般同一種產品只有一種。價格沒有太大的優勢。

農商一號,前幾年做的比較好,這幾年已經慢慢的談啦。

互聯網+農資的遇到的問題

a、產品串貨問題 很多農資廠家,都是有自己傳統的銷售渠道的,而傳統銷售渠道都是有區域保護的,而做互聯網+農資就會打破這種區域保護,會造成下面的經銷商反感。影響自己線下的銷售渠道,而現在或者說短期內,網銷銷售還是比不上傳統銷售的,所以這是一個很難解決的衝突問題。

b、農資使用技術問題 農資產品主要有農藥、化肥、農機、農膜等等,但是農藥的話,是需要很強的技術支持才可以的,有很多用戶買後,是不會使用的。很多農戶是不認識農作物的病蟲害的,不知道怎麼去防治,不知道用什麼藥的,這個時候就需要很強的技術支持啦。

c、物流問題 因為,農資要麼是大件的產品,要麼就是有毒的產品所以,物流是一個大問題。用物流郵寄的話,速度太慢,用快遞的話,成本又太高,根本承擔不起這個成本。而且,農藥是大部分,快遞公司不收的。

2、 互聯網+農技知識

做互聯網+農技知識的平臺,現在有農醫問藥、農管家、農醫生、雲種養等等,幾個平臺。 這幾個平臺,是現在做的不錯的,農技問答平臺,我經常在這幾個平臺回答用戶提問的問題,也發現一些問題的。

互聯網+農技知識遇到的問題

a、平臺客戶積累速度慢,用戶點擊頻率不高。

b、軟件的在機期限不長,很多用戶,再諮詢夠自己要了解的問題後,就把軟件卸載啦。

c、由於軟件用戶量少,活躍度不夠,獲利點不多。

d、用戶提問的問題面比較廣,很難精準的給客戶回答問題,都是自己平臺請的人去給客戶解決問題,很少有外部專家來解答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