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鶴:泡沫出清,中國股市已經具有較高投資價值

2018年10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就當前經濟金融熱點問題接受了人民日報記者龔雯、新華社記者趙承、中央電視臺記者許強的聯合採訪。

劉鶴副總理從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特別是行為金融學的視角,分析解讀經濟金融的熱點問題,面對撲朔迷離的市場前景進行了條理清晰的解剖,為投資者提供了全球大棋局下中國政府應對的大戰略,在不確定的市場情景中,提供了確定的解讀,為集聚人氣,恢復人氣,正面引導了市場預期,為經濟發展,金融市場穩定,特別是股市信心的恢復具有正面的意義。

智本創新論認為,股市受六大主體的資金與心理的相互作用。在互聯互通全面開放的背景下,首先美聯儲的加息,直接影響了國內股民的心理預期,與中國正處於貿易戰的美國的股市出現明顯回調對中國股市群體心理具有比較大的負面衝擊,中國股市處於價值壓縮狀態,即跌過度。目前中美正在接觸,如果通過協商談判,緊張的貿易戰向緩和轉變,對中國股市穩定有好處。其次,中國正在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過程中,即在破舊立新過程中,傳統產業去產能必然對以傳統產業上市公司為主的中國股市帶來負面影響。三是股市在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的作用需要重新確立,未來經濟環境和資本市場的不確定性,導致投資者行為消極化。四是民營退出論導致投資者對創業板的民營在經濟發展、產權保護等預期不穩定。五是民企上市公司質押風險,導致了投資者技術性被動減倉,形成群體非理性賣出股票行為,加大了市場下跌幅度。

劉副總理認為,從全球資產配置來看,中國正在成為最有投資價值的市場,泡沫已經大大縮小,上市公司質量正在改善,估值處於歷史低位,中國股市已經具有較高投資價值。為此,在股市大幅調整和泡沫出清的時候,有關部委正為股市長期健康發展創造出好的投資機會。

一是短期內,增加入場資金,提供股市有效需求,穩定市場情緒:允許銀行理財子公司對資本市場進行投資,將銀行資金引入到股市,為股市提供直接的源頭活水;要求金融機構科學合理做好股權質押融資業務風險管理,延緩強制平倉出現的非理性下跌風險;鼓勵地方政府管理的基金、私募股權基金幫助有發展前景的公司紓解股權質押困難,從而為相關上市公司解決因流動性短缺出現了質押股票的爆倉風險,防止股市過度下跌衝擊實體經濟發展。

二是長期內,進行制度創新,鼓勵價值創新企業上市,對資本市場進行供給側改革:制定《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購制度,深化併購重組市場化改革,推進新三板制度改革,加大對科技創新企業上市的支持力度等。這些舉措如果順利實現,在資本市場供給側方面,將為改善上市公司質量提升提供製度性保障。

三是長期內,對資本市場進行需求側改革,為股市提供長期資金穩定供應:加大保險資金財務性和戰略性投資優質上市公司力度,為保險資金入市“正名”;壯大機構投資者力量,養老資金、海外機構入市等,將通過改革開放引進資金,為本市場提供長期投資的資金基礎。

四是進行制度創新,推動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在資本市場進行雙向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特別是支持行業龍頭民營企業進行產業兼併重組,推出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計劃以及股權融資支持計劃等政策創新,將為創新型民企打開融資渠道,為民企的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五是通過擴大開放深化改革,加快銀行、證券、保險等領域的開放,既引進了外資,又為中資金融機構提供了全新的競爭對手,為中資金融機構的深化改革提供了參照,特別是推出綠色金融與綠色資本發展具體政策,將推動股市健康發展。

總之,中國股市正通過“毀滅性創新”,既對資本市場需求側進行創新,又對資本市場的供給側進行創新,過剩產能的上市公司泡沫出清,整體市場價格估值水平正迴歸合理低位,此時推出新政策舉措,將引導預期,穩定人心,利益股市。股市穩,人心定;人心定,為拉動經濟增長,促進全球經濟復甦將做出中國貢獻。

劉鶴:泡沫出清,中國股市已經具有較高投資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