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科幻電影裡出現的場景,華爲EMUI9.0把它們變成了現實


曾在科幻電影裡出現的場景,華為EMUI9.0把它們變成了現實

1956年,以麥卡賽、明斯基、羅切斯特和香農等為首的一批年輕科學家在美國的Dartmouth會議上,探索製造一種能夠像人類一樣抽象思考、解決問題和推理的機器,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這一術語——即人工智能是對人的思維信息過程的模擬。

在後來的理論研究中,認為對人的思維模擬可以從兩條道路進行,一是結構模擬,製造出“類人腦”的機器;二是功能模擬,撇開人腦的內部結構,而從其功能過程進行模擬。

人工智能的理論誕生為科幻電影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科幻電影中,有許多圍繞著“人工智能”的追問與探索。比如說1969年《2001:太空漫遊》電影中的科學家與女兒視頻通話,就像今天的微信視頻。鋼鐵俠裡面的智能助手賈維斯,它有人一樣的思維,能幫助主人處理各種事務。

而在《星際穿越》中,諾蘭塑造了一個俄羅斯方塊形象的機器人,它擁有聊天解悶、識別謊言以及學習模仿等能力,AI更多是通過人格化的語音與智能化功能來呈現。


曾在科幻電影裡出現的場景,華為EMUI9.0把它們變成了現實

在美劇《西部世界》中,還呈現了類似可摺疊屏幕手機的黑科技AI終端——可以摺疊或展開成大屏使用。它作為一個控制機器人的終端,可以為之設定行動與語言程序,也可以清除記憶。


曾在科幻電影裡出現的場景,華為EMUI9.0把它們變成了現實

AI手機的體驗到了需要突破的時刻

而在智能手機行業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發生在電影場景的一些人工智能技術正在逐步成為現實。

最近幾年,AI概念大熱,今年來,蘋果三星、華米OV都已全部完成AI旗艦機的發佈,而華為則是最早將AI技術運用到手機上的手機廠商。

早在去年9月,華為發佈了全球首款手機AI芯片,這款新品添加了神經網絡處理單元NPU,設計了HiAI移動計算架構,其AI性能密度大幅優於CPU和GPU。也是全球首款4.5G、pre5G芯片。

與此同時,華為通過AI技術在拍照、雙指長按識屏、智能識物、AI隨行翻譯等功能上的應用讓技術落地,而在AI美顏、AI場景識別等領域,也引發了其他廠商的跟隨。當前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在發佈新機的時候,都會強調AI。市場上開始有了諸多質疑——AI手機究竟是噱頭還是真實力?

某種程度上,當市場上有質疑的時候,也意味著行業到了需要突破的階段——因為說到AI,許多用戶想到的是科幻電影中的場景,這意味許多廠商在AI的進化與體驗上依然不夠成熟,它需要一些更大的突破。

從華為Mate20的新機發佈會上,我們可以明顯的感知到華為要在AI上破局的寄望。而華為Mate20系列搭載了華為新一代的麒麟980人工智能芯片,內嵌了雙NPU,擁有更強勁的移動端AI算力,可以在本地完成海量AI運算,識別速度更快。另一方面在EMUI9.0上進行了AI升級。

曾在科幻電影裡出現的場景,華為EMUI9.0把它們變成了現實

目前來看,華為或許更想通過將EMUI9.0與AI芯片軟硬件結合升級給AI帶來更高的門檻與用戶感知。

EMUI9.0釋放的AI技能,與科幻電影場景似曾相識

華為EMUI從誕生到目前已經有6年,擁有3. 5億日活用戶,從華為mate20發佈會來看,EMUI9.0的AI技術的突破來自於軟硬件兩方面,在硬件層面有雙核NPU,軟件功能則具備相機識別全球地標建築、藝術品、食物熱量,主角故事集等功能。

具體來看,這次EMUI9.0版本的HiAI開放算力大幅提升——支持原子化服務增加到1000+,API上線33個API,算子數量147算子,當前EMUI9.0可識別場景已增加至1500+,同時推出兩種不同的交互方式,一種是HiTouch——只需雙指同時輕按屏幕上的圖像,無論是從社交應用還是在網頁上, 端側AI將啟動, 並提供有用的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HiTouch全球購,它對接200+全球電商平臺,近100家品牌官網,全球1.2億商品。只需要雙指按壓,識別圖片中的商品信息,可以將你在瀏覽時尚網站,社交媒體,朋友聊天中過程中看到的心儀物品的購買鏈接被帶到眼前——移動購物變得隨時隨地,隨心所欲,這是一種全新體驗。而在識圖購物之外,還可以識別圖片上的文字,我們可以感受到AI的場景識別能力與趣味性。

另一種是HiVision——在EMUI9.0系統中,你打開相機對準看到的對象,這一次所得到的不止所見,而是可以獲得背後更多的信息——它能識別全球地標建築、藝術品、食物熱量等。

如果我們回顧許多科幻電影中的場景,比如終結者系列或者鋼鐵俠系列電影,機器人的眼睛往往可以直接讀取對方的數據,並且識別地圖、建築的名稱、地標等信息。在這些科幻電影中,許多AI機器的強大之處在於智能化視覺識別功能,並指導人們做出下一步行動。

曾在科幻電影裡出現的場景,華為EMUI9.0把它們變成了現實

華為HiVision當前能做到實時翻譯、識別路標建築、名畫、動物與食物等諸多物品視覺識別與解讀——目前數據是,它能識別15個國家地標建築、1千萬幅名畫背後的信息,支持10種語言之間的互相翻譯。這讓我們有了在科幻電影場景中似曾相識的感覺。

曾在科幻電影裡出現的場景,華為EMUI9.0把它們變成了現實

而這些新的互動方式本質上是圍繞消費者關心時尚、生活、健康、旅行等領域的應用場景展開,比如在識別一條狗的時候,能夠識別出這條狗的種類,而不僅僅是一條狗。相機對準食物,會顯示出該食物的卡路里。

在異國他鄉,實時翻譯能力能解決人們在路標識別、餐館點菜等生活問題,在這裡,攝像頭相當於充當了一雙類似機器人能夠智能識別的眼睛,快速識別、接收現實世界的各種信息,用戶能夠直觀感受到AI在現實世界帶來的方便。

另外,在EMUI9.0系統中,可以基於AI人臉識別技術,結合NPU能力,主角故事集功能應運而生,從分析靜態圖片到能準確分析手機相冊的視頻以及視頻中不同人物的視頻片段,並自動剪輯生成10s短視頻。也就是說,華為將AI能力拓展到AI剪輯——對視頻內容實時檢測、實時編輯處理。

曾在科幻電影裡出現的場景,華為EMUI9.0把它們變成了現實

如果你平時愛玩抖音快手短視頻,那麼華為Mate20的這種玩法——鎖定視頻中的某一個人,生成一段關於他的10秒短視頻其實順應了社交短視頻分享的新潮流。

今天年輕人喜歡通過更酷的社交模式去展現個人的潮酷標籤,而在尋找合適的素材這個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的環節被完美解決之後,也能激發用戶創作短視頻的熱情,AI主動承擔了剪輯師的工作任務,擔綱了輔助的角色。

在科幻電影中,機器人充當主角輔助的角色經常出現,星際穿越機器人Tars,當主角們要解開黑洞之謎時,是Tars主動請纓,將解開引力之謎的辦法,通過摩斯碼告訴了男主。

在2001太空漫遊的哈爾9000的一項功能是能夠識別唇語,識破了大衛和富蘭克林的詭計,輔助宇航員們完成黑體探索計劃。鋼鐵俠的機甲開發以及方舟反應爐的更新都離不開AI管家賈維斯的協助。

而華為EMUI9.0中的HiVision與HiTouch的這種看圖識物等智能化視覺識別契合了用戶在線下場景的各種消費心理與需求,而AI剪輯幫助用戶處理視頻編輯則相當於科幻電影中能夠幫助主人完成某項特定任務、充當輔助的機器人。另外,在一些個性化功能與體驗方面,EMUI9.0還可以拓展支持郵件翻譯、智能日程、手機使用狀況、屏幕睡眠時間等。

如果挖掘這背後的能力,我們會看到華為在技術整合升級上的創新。據瞭解,作為華為AI生態佈局的核心,HiAI平臺可提供3大類的33個API,CV機器視覺引擎、ASR引擎和NLU引擎,以及和微軟合作的IDE計算模型。

如果觀察華為AI生態的競爭路線與背後的技術能力,它本質是用AI芯片打頭陣,以HiAI平臺為核心,基於自身能力或者與第三方合作來開發終端的應用,底層是基於終端用戶的華為雲服務。

雲+終端+芯片+HiAI平臺開放生態形成了一體化的佈局,在AI感知、檢測、認知、計算等能力上深入推進,將AI助手化的能力推到一個新的高度。某種程度上說,華為正在逐漸將科幻電影中的一些場景變為現實。

與消費者場景關聯,AI成為人類助手

無論是幫助用戶識別名畫與地標建築還是對視頻內容進行檢測與自動化剪輯等,EMUI9.0本質是將AI助手化,即AI能代替我們做更多的事情。

我們還可以觀察到,當前基於EMUI9.0的HiAI開放平臺正在被打造成華為的AI生態核心。

為了配合NPU,華為向第三方開發者開放HiAI移動計算平臺的人工智能計算庫HiAI API,開發者可以在移動設備上編寫AI應用,相當於直接向APP開發者提供HiAI已經封裝好的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技術。手機AI的戰爭已經是技術+平臺+生態的戰爭。

而當前EMUI9.0對名畫和地標的識別暫時支持海外,這意味著華為EMUI將海外作為重點戰場在打,但未來回歸國內應該只是時間問題,從這裡看到EMUI生態出海的野心很大。

當前華為在識別率上目前還難以做到100%精確,這是整個AI行業的技術發展現狀,總的來說,華為已經走在了行業前列——用戶已經可以通過手機AI與現實世界與需求達成連接。

AI落地的重要一步是消費者場景的關聯。過去我們常說技術的華為,但是技術只有與用戶線下消費、出行等場景結合起來,落地到每個人的生活之中,才能體現價值。如果說EMUI9.0更接近真正的人工智能表現,或許就在於它結合現實世界場景所體現出來的實用價值。

創新停滯的智能手機,新的賽道在哪裡?

在過去,智能手機的賽點常常聚焦於屏幕的擴大(全面屏)、拍照優化、充電續航等功能性層面的提升,不同廠商的硬件外觀變得相似,功能大同小異,而如果通過解放雙手帶來全新的AI體驗,或許才會開闢新的戰場。

華為當前將AI競爭維度升級了——從全面屏、硬件配置方面的競爭逐漸轉移到AI視覺、壓力觸覺智能識別、視頻自動化識別與生成剪輯等新領域的競爭——AI背後是芯-端-雲+系統生態綜合一體化與軟硬件一體化的戰爭。

創新逐步停滯的智能手機行業,新的賽道或許就在這兒。在國內的智能手機廠商中,如果還有哪家國產廠商能在AI領域走出新的道路來抗衡蘋果,當前我們或許也只能寄希望於華為。目前我們能看到華為在軟硬件雙AI協同層面的技術的破局思路,它真正模擬人的視覺與理解能力,指向的是更具未來感的人機交互新模式。

而隨著技術的發展與即將到來的5G時代,AI技術將會迎來一個高爆發時期,5G時代更高的傳輸速率,更大的接入容量,更低的網絡時延,為AI技術提供了更好的應用土壤——用AI來識別文字和商品、景物等能力給諸多手機應用帶來了新的機會。

比如圖片分類、物體識別等可以用於自媒體、社交網絡和AR購物等應用操作方面,它契合了消費者快捷與世界發生連接、解決消費識別與需求痛點。

結語

在《月球》這部經典科幻電影中,它的奇妙節奏是由薩姆和格蒂的詼諧玩笑所驅動的,而這部電影這種情節設定向我們強調的是,我們都想要能夠和AI成為最好的朋友。

科幻電影是基於現存的理論對未來的一種展望與思考,但它總是在映照現實並且為現實技術探索激發新的靈感,在如今,科幻電影中的一些場景與探索或許正在被華為變為了現實。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我的微信公眾號:熱點微評(redianweip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