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四個是煩惱的根源,修行人要多注意

这四个是烦恼的根源,修行人要多注意

这四个是烦恼的根源,修行人要多注意

善知識霞熱巴說:“女人是煩惱的根源,所以哪裡都不要挨著。酒是煩惱的根源,所以寧死也不要喝。人情往返是煩惱的根源,所以不要到處走串。積累和守護財物是煩惱的根源,所以應當斷除貪著。”

我對照了《噶當祖師語錄》的廣本藏文版,這裡的“善知識霞熱巴說”在廣本《噶當祖師語錄》裡是“霞婆瓦說”。道次第裡講菩提心功德,講到人伴有十八個,馬伴有一個,總共十九個。

《菩提道次第廣論》第230頁“霞婆瓦與我,有十八種人方便,一種馬方便”,霞婆瓦就是這段裡的提到的霞熱巴。“馬伴”的意思是打仗,騎馬是用來打仗的。“十八個人伴”是什麼呢?六度每一度分三個,六乘三就是十八,這是“人伴十八個”的意思。“馬伴”不是六度,是意樂菩提心來對治我愛執,這個就叫馬伴。打仗的時候騎馬,打仗主要是騎在馬上的人打,下面的馬像菩提心,上面的人譬如六度。下面的馬——菩提心——要好,上面的六度也要好。

首先講“女人是煩惱的根源,所以哪裡都不要挨著”。這句的第一個理解角度是:男女貪慾的對境。從這個角度說,女人是男人煩惱的根源。女人念這個的時候怎麼念呢?“男人是煩惱的根源,所以哪裡都不要挨著”,用詞這樣交換。

“欲界”的“欲”就是男女的貪慾,欲界人身體的架構就是會生起貪慾煩惱的架構。男的對女的貪慾,女的對男的貪慾——這個是比較正常的,還有男的對男的、女的對女的,就更不正常一點。不管怎麼樣,身體本身的架構就是貪慾肉體,身體架構也是這麼形成的。我們都是欲界的人,這方面要注意。

另外,修行的每個階段,包括小乘、大乘顯教、大乘密教這些,剛開始不可以吃肉等等,然後慢慢肉可以用,也要了解不同層次的內容。這句的意思是修行不同的階段有不同內容,不是絕對的。

“女人是煩惱的根源”可能的另外解釋是(這個不確定,我猜的),女人心裡的煩惱容易表現出來,情緒比較多,一下是這樣的情緒,一下是那樣的情緒;跟著情緒,話也比較多。挨有女人旁邊,就會聽到很多煩惱的話,你不想聽也沒有辦法,一直能聽到——“女人是煩惱的根源”可能是從這個角度解釋。

這不是絕對的,有的男的像女人一樣,心非常狹小,男人比女人還女人的也有;有的女人很穩、善良,心胸寬廣。如果旁邊有一個話多、情緒多的人,煩惱確實不得不多。 “煩惱”這個詞的意思有兩種理解方式,一個是男女的貪慾,這種角度,裡面的“女人”可以換成“男人”,第二種角度,就是指情緒不穩定、話多的那些人。

“酒是煩惱的根源,所以寧死也不要喝”,酒是間接的戒律。八關齋戒有八個戒條,後面四個:酒、非時食、坐臥高廣大床、歌舞,透過這四個,煩惱間接地生起,是會間接地造惡業、間接地害他。

前面四條戒是直接造惡業。這裡特別提出“酒”的意義是:比如受五戒的時候,第一個條件就是一定要守酒戒,在其上再加第二、第三、第四的戒。沒有受酒戒,其他戒律都不能受,這是受戒的規矩;意思是如果沒有受酒戒,其他戒即使受了也守不了,喝醉之後會犯罪的可能性很高。

這裡把酒作為非常重要的內容提出來,作為煩惱的根源、對造惡業很關鍵的一個條件,從這個角度來理解。“煩惱的根源”不是指“我喝一下酒,馬上生起煩惱”,是指無法控制心。喝醉的時候,心控制不了。心控制不了,無始以來心裡的煩惱就控制不了,都暴露出來,造惡業。

所以,霞婆瓦沒有說不要吃肉,是說不要喝酒,這個是重點。我們受五戒的時候,也沒有說不要吃肉,是否吃肉不是重點,不喝酒是重點。

這裡霞波瓦講到,我們旁邊“挨著”的是什麼人;與修行有關係的飲食,要注意的是酒。換句話說,我們“挨著”的人需要是什麼樣的?尤其是要嫁什麼樣的人、要娶什麼樣的人,要考慮好,不要隨便,否則是一生的麻煩;你是會起煩惱、還是不會起煩惱,這是關鍵的。飲食方面的關鍵是喝酒。這兩個關鍵點要注意。

另外,“人情往返是煩惱的根源,所以不要到處走串”,如果沒有在一個地方安住,不停地顛簸奔跑,這樣的人肯定無法心裡定下來;心沒有定下來,修行是很難的——當然這是對比較初級的階段來說的,像尊者這種修行人,天天顛簸也沒有關係。

我們在初級的階段,如果天天在不同的地方跑來跑去,肯定會影響修行,一直面對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人,用現在的話說是“花花世界”,不停地一直看這個、那個,就會增加貪心、也增加散亂,整個心變成波浪一樣飛來飛去,根本修行不了。所以,“人情往返是煩惱的根源”就是這個意思,不要到處跑。

雖然沒有跑,也沒有“挨著”煩惱的人,吃的東西也注意,但是非常執著家裡的各種東西,心裡執著家務;譬如家裡放了有價值東西,在古代的話,可能家裡藏了很多珍貴的東西。

有說法是說,如果這樣,死了之後就會變成蟲之類的,投生到那些藏寶物的地方。死前天天起煩惱,心裡天天執著,死的時候放不下,然後就投生到這種。所以,家裡有很好的、令人執著的東西,對修行也是很大的障礙。

有一個說法:修行人死的時候要什麼樣子呢?像鳥飛過石頭上,沒有一點點東西留下來。人要像那樣,什麼都沒有,乾乾淨淨的。

對修行人來說,是需要這樣;比如,出家人要出去託缽,而且不能想要今天留下明天的飯;衣服最多兩件,吃的、穿都很簡單。只有這種需求的話,真的沒有執著。沒有這種執著的環境,修的時候容易成就。

如果心裡這個也要、那個也要,有了之後,心想“這個是我的,不能摔壞”,心裡一直被執著抓住,當下的心是這樣,修的怎麼會成就呢?不可能的事。住的地方不可以累積要守護的財物,不要貴的東西,否則心完全沒有辦法清淨。這個也要注意。

這四個是講令心不會清淨的來源。如果沒有這些,心就會非常清淨;心清淨,修就容易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