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魯派四加行的內涵、功能、特質略講

格鲁派四加行的内涵、功能、特质略讲

格鲁派四加行的内涵、功能、特质略讲

今天解釋一下四加行是怎麼一回事。

為了修密乘某個本尊而做一個大的閉關時,為了真正地成就本尊而要下功夫修這個本尊之前,我們要做準備,這個準備就叫加行。

這個準備分成四個部分,就是四加行。

像我們甘丹赤巴法王,他就是做過大威德金剛、密集金剛、勝樂金剛這三個大的閉關,每個閉關好像都是差不多三年多,三、四年這樣子。這就叫大的閉關。

這樣的大閉關之前有一個準備,這個準備就叫四加行。所以先要了解四加行是一個準備,其目標是什麼呢?為了什麼而作準備?為了真正地下功夫地修密乘,而不是為了種種子啊,不是這種意思。所以四加行是真正地修生起次第、圓滿次第之前的一個準備。

也有人曾經問過:你們格魯有沒有四加行?當然是有啊。以我們剛才講的格魯的最頂尖的甘丹赤巴法王來說,他就是先修四加行,然後再進行三個本尊的三個大的閉關。

當年我們的一位同班同學,他也先修四加行,後來大威德金剛大的閉關也完成了,現在好像進入密集金剛閉關,這位格西就叫慈珠嘉措,這是我們的同班同學的例子。所以很多人都是這樣做的。

不管是修大威德、密集、勝樂、時輪、大日如來等哪位本尊,真正地想下苦功夫修一個本尊的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的話,前面先要準備,這個準備就叫四加行。

四加行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呢?

先要了解修四加行的次第或者說次序:首先,要做皈依跟發心;第二步,做懺悔,比如持百字明十萬遍、脩金剛薩埵懺悔;第三步,就是做供養曼達十萬遍;最後,修上師瑜伽,要做上師瑜伽的法——所以其中的次序就是這樣子的。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怎樣理解四加行呢?

從這四個步驟的名字我們應該可以理解到它們各自的作用。我們說,皈依是入佛教的門,發心是入大乘的門。那麼,皈依跟發心要做的是什麼呢?十萬遍做的是什麼呢?皈依的意思是,我們已經修了下、中士道修得圓滿。發心的意思是,上士道你已經修得很棒——生起菩提心,菩提心的品質要起碼達到跟無造作差不多——雖然他沒有達到無造作,是造作的,但是品質上還是跟無造作的品質是一樣的——生起這麼高的菩提心。

所以,皈依和發心這兩個,就是下、中士道和上士道先要做好的意思。皈依,就等於下、中士道的意思。發心,就是上士道的意思。所以,皈依跟發心,本身就是《菩提道次第廣論》修好的意思了。就這樣子一個準備的意思。

做皈依跟發心的原因是什麼呢?因為,皈依跟發心,一般講是“入佛門”的“門”。我們真正地修中士道,才是真正地入佛門、入佛法。中士道才有佛,才有佛法;下士道是跟外道共同的,是一個東西。

比如說,為了來世可以得到一個好的人身,那麼今生我們要慈悲,不要傷害眾生,不要造十不善業——那個基督教、天主教什麼大家都會這麼做的。中士道這個時候呢,那就真的不只來世好。它是脫離整個生死輪迴,是究竟解脫的一個法。這才是一個真正的法,這才是真正的佛教。

我們尊者也這樣認可。他常常講,他覺得從中士道這裡開始是真正的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士道這好像跟外道差不了多少這樣子的。所以確實就是這樣子的。

我們一般說,佛教是一種究竟的離苦得樂。那“究竟”的離苦得樂,整個脫離輪迴才是“究竟”嘛。所以,整個脫離輪迴——也就是中士道的法——才是佛教的開始。

下士道的法它不是一個究竟的法,它是為了短暫的來世的一個目標。所以,入佛教的門——這邊講的皈依——真正佛教的定義應該是中士道的法的定義。

比如說,我們要皈依,就要好好認識僧寶。如果我們對四聖諦沒有了解,沒有體會,那怎麼可能會認識法寶?如果你不認識法寶,那你也不會認識佛寶,也不會認識僧寶。所以,必須要中士道學得很好,才會真正地好好認識僧寶。

所以呢,四加行裡面,前面講的這個皈依跟發心聽起來好像簡單的樣子——念十萬遍皈依發心,就OK了——是吧?實際上不是這個意思。實際上,你的內心調到下、中、上士道這三個法調到很好,這個才是真正的四加行裡面的第一個加行。

內心的表現,當然就是你嘴巴里面唸的皈依念十萬遍,發心念十萬遍。所以,念十萬遍皈依發心,這是放在四加行的第一個位置。這個皈依發心就等於《菩提道次第廣論》裡面所說的下、中、上士道;就等於我們內心裡面真的對四聖諦很有體會,對菩提心很有體會。這就是四加行裡面的第一個門,你已經進來了。你已經做好了準備。

那麼,這個準備好了之後,直接就可以修密乘嗎——如果再問的話。這個密乘的法跟顯教的法中間啊,天地的差別。一個是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一個是一生、幾生可以成佛的。所以這兩個中間就差異蠻大。

你只有下、中、上士道這樣子地調;調心了之後,如果你還要真正地修密乘的這個方面的話,還要集資淨障這方面做得非常好。就比一般的顯教的要求更高了。

那為了集資淨障,中間的這兩個來了:百字明,念十萬遍;供養曼達做十萬遍。這兩個的意思是:為了修密乘的這方面的一個集資淨障。

這個準備好了之後,你可以找密乘的一個金剛上師,然後就如《上師五十頌》裡面所說的一樣好好依止。依止的時候,也要好好修上師瑜伽的法。這就是四加行的大概意思。它的次序是這樣子的。

比如像尊者有的時候灌頂之前有空閒時間。只要有空閒時間,灌頂之前他就一定會講《上師五十頌》;《上師五十頌》的前面,他一定會講解和菩薩戒、菩提心、菩薩行這方面有關的一些論典。

所以,我們要入密乘、要真正地修密乘的一個生起次第圓滿次第的話,前面要準備這個四加行。

四加行的第四個就變成上師瑜伽。這意思是,就像上師五十頌裡面說的,像這樣子的要好好依止上師。那這樣子的之後,你就準備好了,就是四加行已經準備好了。然後才可以修一個密乘的一個生起次第圓滿次第。

一般是這麼說的:淨罪的,十萬遍的百字明;集資的,十萬遍的供養曼達。它的名稱就是這麼叫的。第二個淨罪的,十萬遍的百字明;第三個,集資的,十萬遍的供養曼達;然後就是為加持,或者是為得到加持,上師瑜伽。

為加持,上師瑜伽——意思就是:這麼神奇的密法,能夠可以進來,我們的心續裡面呢,那就對上師的依止的法很重要;所以,為得加持,那就修上師瑜伽。所以,我們從四加行的這四個名稱裡面,就應該可以看得出來每個加行的功能是什麼。

我們先要十萬遍的皈依發心,再來十萬遍的百字明,然後十萬遍的供養曼達,最後就是上師瑜伽的法。這些都應該是有前前後後的次第啦。

像上師瑜伽的法,修之前先要集資淨障,先要做淨罪的十萬遍的百字明跟集資的十萬遍的供養曼達。你這個還沒有做好就直接修密乘的法,那是修不成的。所以,我們要去除相當多的業障,要淨罪;然後,要有福報;這樣子之後,才有資格修密乘的修儀式的法,才修得起。

所以前面這個要準備。做這兩個的時候,當然要先有顯教基礎,不用談密乘什麼什麼,為得到上師的加持啦,或者什麼啦,那些先不用談。先要打顯教基礎。所以呢,就是十萬遍的皈依、十萬遍的發心——這意思就是菩提心、菩提道次第要修得很好。

當然有的人——比如說我們——還講十萬遍的大禮拜,是吧。十萬遍的大禮拜呢,有的人在懺悔的那個階段,把它作為懺悔的一個工具,就也有做十萬遍的大禮拜;有的人在皈依的時候,把皈依跟十萬遍的大禮拜結合。就是這樣子。

實際上四加行裡面不是一定要哪一個位置就必須結合這個十萬遍的大禮拜,沒有規定。就看自己是配合皈依,或者是配合懺罪,就看這兩個方面哪一個方面用大禮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