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堰塞湖「壓頂」的100個小時

金沙江堰塞湖“压顶”的100个小时

事件

金沙江堰塞湖“压顶”的100个小时

山體滑坡現場。

10月11日凌晨,金沙江上游山體垮方形成堰塞湖。身處堰塞湖形成區的甘孜州白玉縣,幹部群眾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兒。而堰塞湖下游的得榮縣更是人心惶惶——該縣徐龍、貢波、曲雅貢、瓦卡、日龍等五個金沙江沿域鄉鎮海拔落差大,河道狹窄,相對水流更大,部分群眾生活在江邊低窪地帶,一旦湖水傾瀉而下,後果不堪設想……緊急時刻,得榮縣紀檢監察干部爭相奔赴一線。讓我們體驗一位鄉鎮紀委書記駐防一線的4個日夜。

金沙江堰塞湖“压顶”的100个小时

我是得榮縣徐龍鄉紀委書記扎西彭措。險情發生當日五六點鐘,天還沒大亮,我就得到險情消息,立刻趕往離江邊最近的宗絨村。

很多外人可能不知道,得榮縣處在三江並流自然保護區的上游。若在平時,看著金沙江水奔騰如虎嘯龍吟一般,映襯著遠處的雪山,何其美不勝收。然而,上游堰塞湖業已形成,只要想到決口後的慘象,都不覺令人脊背發涼。

在趕往宗絨村的路上,我就通知了村兩委幹部,趕到村上,立即分頭疏散江邊務農的群眾。

金沙江堰塞湖“压顶”的100个小时

扎西彭措在沿江公路協助設置卡點

當時,江邊人員最集中的地帶是修路施工項目部。見我們前來疏散,個別村民不願走,甚至告訴我們“這種事兒見多了,沒啥可怕的”。我們只能一個人一個人地勸說。

當時村民斯郎志瑪一家正在吃早餐,當我告知險情並動員他們馬上轉移到高山的安全區域時,他們一臉疑惑:“金沙江那麼大怎麼可能堵得了!”

83歲扎西拉姆老奶奶死活不肯走,說他們才得了扶貧政策的好處搬遷至此,“就不走,水把我的房子沖走了怎麼辦,我要在這裡守住家”,並說“我都這把年紀了,死了一沒什麼”。

時間不等人。 “婆婆,房子如果因災受損,我們還會幫忙蓋起更好的房子,讓你們過上更幸福的日子。”好說歹說,老奶奶終於上了車。

疏散人群是爭分奪秒的事兒,是人命關天的事兒。我們邊疏散群眾邊請項目負責人協助,還與該負責人簽訂了承諾書,要求其按照鄉黨委政府的應急方案疏散工人,保證應急通道24小時保持暢通。

宗絨村的事兒安排妥當後,上級的具體安排也到了,我被分配為漁波村點上的應急小組負責人。

漁波村在我鄉上游,該江段建有漁波大橋。如果險情來臨,這座大橋正在江水咆哮的範圍之內。我們當機立斷,在大橋兩側設立卡點嚴守,防止村民和車輛通過。

為觀測水位變化,我和漁波村村幹部進行“混編”。幾名幹部輪換24小時監測,每4小時到江邊測一次水位,估算水位。

與此同時,另外一邊,群眾也已安置妥善,食物和飲用水的發放也是井然有序。我們又組成了宣講團,由不在監測點的幹部輪番向大家講解安全應急知識。

這時候,我最怕有老百姓滯留在危險地帶或者偷偷回家。到了夜間,我到鄉上去排查了一遍,幸好,無一遺漏。

回到安置點已是深夜了。徐龍鄉這個時節的夜晚早已寒氣逼人。擔心棉被不夠厚實,鄉親們扛不住嚴寒,幹部們在大家聚集處生起篝火,大家輪流守夜。

12日凌晨,我們在漁波村監測點發現水位開始下降,立刻向縣應急指揮部報送情況。隨後繼續在江邊設卡、蹲點值守。

說實話,對當時情境下的我們而言,監測水位這項工作真是不好做——沒有設備儀器,純粹依賴土辦法——打著電筒往江水裡插竹竿測,然後再到點上實時監測。

金沙江堰塞湖“压顶”的100个小时

陳建兵沿江勘測水位、排查險情

12日上午,帶著縣委金沙江“10.11”山體滑坡應急工作部署會精神的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陳建兵來到徐龍鄉督導應急搶險工作。

當晚,陳書記連夜召集鄉鎮幹部及衛生院、學校、鄉境內道路施工單位責任人召開徐龍鄉應急搶險工作會,安撫鄉親們。

到了13日,見洪水“還沒來”,有些群眾著急了,吵嚷著想回家。據專家監測預測,洪峰將於當晚6-7點左右進入得榮縣境內,暫時是不能回家的,我們就在安置點和大家一起烤火,開壩壩會,耗也要把時間耗過去。

晚上6點開始,我們分成兩個小組,一組人陪同安置點老百姓,我帶領另一組人待在監測點上。晚上7點40左右,水面開始上漲,消息隨即傳回縣應急指揮部。

那三天,我往返于徐龍鄉漁波村、莫丁村、宗絨村,有人還開玩笑說我“咋又來了”“都看煩了”。14日凌晨2點,水位達到了最高,之後慢慢開始下降,我懸著的心也慢慢放下,大家終於安全了。

金沙江堰塞湖“压顶”的100个小时

紀檢幹部正在安撫群眾並宣講應急安全知識

小廉瞭解到,面對突發災害,貢波、曲雅貢、瓦卡、日龍等鄉鎮的紀檢幹部和徐龍鄉的紀檢幹部一樣,守在前線,未離寸步。得榮縣5個鄉鎮共組織疏散16個村835戶4702人,應急搶險工作有序開展,最大限度的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