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绣球村,七、八岁娃娃,至七、八十岁老太太都是行家里手

靖西,最令人喜欢的是老人在手工制作的一个个绣球。

绣球一般由彩绣做成,在广西民间的吉祥物,它的身影一面随时代而更迭,一面广为流传。

在广西流传着关于绣球用来传情、求偶的风俗和传说,当姑娘到婚嫁之时,就预定于某一天让求婚者集中在绣楼之下,姑娘抛出一个绣球,谁得到这个绣球,谁就会成为姑娘的丈夫。

广西绣球村,七、八岁娃娃,至七、八十岁老太太都是行家里手


广西绣球村,七、八岁娃娃,至七、八十岁老太太都是行家里手


广西绣球村,七、八岁娃娃,至七、八十岁老太太都是行家里手


曾经在广西,电影《刘三姐》之中歌仙刘三姐将绣球抛向了阿牛哥的情景,让几个时代的人难以忘怀。

然而在广西,绣球曾是广西先民上阵杀敌的兵器。绣球与壮锦、铜鼓并称广西三大民族文化元素。绣球的前身,是两千多年前的一种青铜铸制的兵器飞陀。后来绣球里开始包有谷物,外面的颜色以红、黄、绿三色做面料,图案寓意着爱情能像谷物一样得以丰收。

靖西是壮族世代聚居地,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4%,是全国典型的壮族人口聚居地。这里壮族民俗风情浓郁,是“绣球之乡”“壮歌之海”,拥有千年的传统壮族绣球婚恋风情文化。


广西绣球村,七、八岁娃娃,至七、八十岁老太太都是行家里手


广西绣球村,七、八岁娃娃,至七、八十岁老太太都是行家里手


广西绣球村,七、八岁娃娃,至七、八十岁老太太都是行家里手


鹅泉水寨、靖西绣球是我在这个与越南毗邻的地方最深刻的旅游记忆,农闲日子满街都是坐在门口缝制绣球的女子。古老的街头、鲜艳的布条、绸带和丝线的流光溢彩,黯淡的老街因此亮丽起来。女人拿着她们手中的针线,戏法一样变出无数手工细致的绣球和小鞋,颜色搭配得那么鲜艳,颜色本身又是那样的纯正和干净。大概这样的聪慧和灵巧,对她们是与生俱来的生活习惯而已。戏台后面就是鹅泉河,顺河而上,有座文昌阁,是旧州古镇的标志。


广西绣球村,七、八岁娃娃,至七、八十岁老太太都是行家里手


广西绣球村,七、八岁娃娃,至七、八十岁老太太都是行家里手

鹅泉河水依旧是清澈见底,文昌阁是—座四角型三层高的古阁,有水就有灵气。有文昌阁有令之有文气。

听当地人介绍,这个地方现在年产出大大小小的绣球30多万个,产值达300万元,甚至远销欧美。村里500多户人家户户都会制作绣球,小到七、八岁的娃娃,老至七、八十岁的老太太都是行家里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