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踐行入黨誓詞!年僅50歲的他累倒在護邊扶貧一線

用生命踐行入黨誓詞

用生命践行入党誓词!年仅50岁的他累倒在护边扶贫一线

新疆阿勒泰地區青河縣委

原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王紅星

用生命践行入党誓词!年仅50岁的他累倒在护边扶贫一线

王紅星追悼會上,千餘人趕來為他送別。

循著塵土飛揚、一路顛簸的山路,來到新疆阿勒泰地區青河縣轄區內的中蒙邊境警務站。這樣崎嶇不平的道路,青河縣委原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王紅星每個月要走一個來回,而每次巡查至少要持續3至4天。

“這下我們的護邊員不僅有水喝了,還可以洗上熱水澡了。”王紅星面帶興奮的微笑,快步跨出警務站的門,眼神望向警務站新建的馬棚。然而,令青河縣塔克什肯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烏蘭·依布拉汗未曾想到的是,8月9日的這次踏邊巡查竟成為了王紅星生命中的最後一次巡查。

“突然間他的身子一歪,昏厥倒地。”站在王紅星倒下的警務站房門旁邊,烏蘭·依布拉汗久久盯著地上那依稀可見的斑斑點點,“這是王書記倒下的地方。”他低聲說。

8月9日下午15時,年僅50歲的王紅星因疲勞過度導致心源性猝死。

守好邊境 維穩當先

用生命践行入党誓词!年仅50岁的他累倒在护边扶贫一线

護邊員在邊境巡查

用生命践行入党誓词!年仅50岁的他累倒在护边扶贫一线

那吾爾孜別克家生活條件得到改善,他們想起王紅星滿臉悲痛。

站在海拔近3000米、高山深處的邊境警務站門口,感受著寒風淒厲肆虐,“喝乾淨水”“洗熱水澡”這樣再尋常不過的詞彙,對於這裡的護邊員而言,卻是一種奢望。

“這是護邊員的新宿舍,這是新挖的水井,這裡終於可以洗熱水澡了……”看著這些嶄新的基礎設施,青河縣塔克什肯鎮黨委書記薛義瑞的聲線裡逐漸升起一絲傷感。

跟隨著薛義瑞的腳步,走到邊境警務站的一口水井旁,這個還帶傷感的聲音再次響起:“今年,王書記積極籌集資金,為邊境線上每一個邊境警務站打了一口井,海拔最高的地方挖到460米深時才出水。”

王紅星深諳“守好邊境,邊境警務站是關鍵”,青河縣轄區內的邊境警務站從設計到建設,每個環節王紅星都逐一盯緊、盡心操持。

“王書記最清楚邊境警務站建設哪方面困難大,最瞭解護邊員的需求和力量調配。”回憶起過往的點滴,青河縣委政法委副書記王立文感慨萬千,王紅星用實際行動做到了對邊境的熟知和深愛。

採訪途中,一路全副武裝的護邊員騎著摩托從記者身邊經過,莊嚴與肅穆感瞬間襲來。在這些守衛一線的護邊員中,有一位成員是王紅星的“親戚”——與王紅星通過“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結為親戚的青河縣阿熱勒鎮喬夏村村民那吾爾孜別克·胡斯曼江的小兒子。

“一定要學好漢語”是王紅星對那吾爾孜別克·胡斯曼江小兒子的叮嚀。打開牆邊的櫃子,那吾爾孜別克·胡斯曼江抱出了一摞王紅星送來的書。“這些都是王書記送給我小兒子的,這些書飽含著王書記對他的期待,我經常教育小兒子要做一位兢兢業業、踏實能幹的護邊員。”

這種發自內心的關懷帶著溫暖,流淌在每一位護邊員的心裡。採訪中,幾位護邊員的樸實訴說,使記者意識到,有些情感,未必要通過高亢的言語來傳達,那些隱藏在眼神和動作裡的感情,有時更有力量。

記者跟隨工作人員來到王紅星的辦公室,一本厚厚的筆記本映入眼簾。翻開筆記本扉頁,可以清楚地看到王紅星用工整字跡書寫的入黨誓詞。

從青河縣副縣長到青河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塔克什肯口岸黨委書記,再到青河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在青河縣工作的7年時間裡,維護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始終是王紅星心中首要的責任和牽掛。青河縣委書記簡庭衛告訴記者,自2017年12月王紅星擔任青河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以來,他用心研究思考,注重深入調研,認真落實新疆工作總目標系列維穩舉措,摸索出了許多基層工作經驗,青河縣刑事、治安案件數量大幅下降。

“扶貧活字典”的創新“謀略”

用生命践行入党誓词!年仅50岁的他累倒在护边扶贫一线

王紅星(中)主持會議

用生命践行入党誓词!年仅50岁的他累倒在护边扶贫一线

金格斯·沃爾肯拜和妻子講述王紅星對他們的幫扶之恩。

8月11日,在王紅星追悼會上,當地不少百姓紛紛自發趕來,青河縣阿尕什敖包鄉阿克加爾村村民金格斯·沃爾肯拜和妻子就在其中,他們幾度哽咽,難掩悲傷。

2017年,金格斯·沃爾肯拜的二女兒高考完不久收到錄取通知書時,他和妻子的內心五味雜陳。“每年學費3000元”這行字深深刺痛了這對靠種地為生的夫妻。“家裡沒有什麼固定收入,我們很焦慮。”金格斯·沃爾肯拜說。

消息“靈通”的王紅星帶著3000元及時出現在了這個家庭最糾結最艱難的時刻。

王紅星帶來的不僅僅是物質方面的幫助——送來1頭牛20只羊,金格斯·沃爾肯拜的妻子可以將牛羊奶製成奶製品到集市進行銷售,還幫助聯繫金格斯·沃爾肯拜去學習電焊等技術。金格斯·沃爾肯拜和妻子將王紅星看作“恩人”,兩天時間全程守在王紅星的葬禮上。

在採訪過程中,村民們對於王紅星總是“及時出現”並不驚訝,而且銘記在心。“2016年的青河縣處於脫貧的攻堅之年。當時我們縣總人口6萬多,貧困人口就有1萬多。分管脫貧攻堅工作的王書記,每月都會到22個重點貧困村調研一次。”青河縣扶貧辦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有時候我不清楚某戶貧困村民的有關情況時,就會去問王書記,他總是熟稔於心。” 這一點令青河縣扶貧開發辦公室主任曲世元頗為敬佩,在曲世元看來,王紅星儼然就是一部“扶貧活字典”。

針對傳統種養殖產業風險高、經濟效益低、貧困戶增收途徑單一等問題,王紅星倡導探索“龍頭企業+貧困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等適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貸模式助力脫貧,推動出臺了企業、養殖合作社(大戶)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實施方案、支部+模式強集體助脫貧工作實施方案。

青河縣東惠綠業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於治成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在王書記的指導下,合作社以貧困戶入股分紅的方式迅速發展壯大,直至貧困戶脫貧退出為止。”

“2017年11月1日,青河縣成功‘脫貧摘帽’。”這個消息傳來的那一刻,村民們都認為,“王書記功不可沒。”

在曲世元眼中,王紅星還對基層組織建設有研究、有謀劃、有思路。他告訴記者:“王書記制定的《青河縣村級組織集體經濟發展六種模式》沿用至今,使各鄉村集體經濟發展有了大幅提升。”

“在單位比在家睡得踏實”

用生命践行入党誓词!年仅50岁的他累倒在护边扶贫一线

王紅星生前和女兒在一起

用生命践行入党誓词!年仅50岁的他累倒在护边扶贫一线

王紅星去世後,妻子在他的口袋裡找到一些紙條,上面寫著工作要點和入黨誓詞。

9月20日,距王紅星離開已經一個月有餘,王紅星的妻子李曉清回憶起過往“短暫”相聚的甜蜜依舊眼眶微紅。“儘管從他的單位走路到家也就是10分鐘的時間,但因為工作需要,他經常得住在單位。”最初李曉清偶爾會希望王紅星可以住在家裡,但王紅星給出的回答總是“在單位比在家睡得踏實”。

“你會抱怨嗎?”一行採訪中的記者有人提問。

“一家人在一起吃飯,有時都成為了一種奢望,我的抱怨就很少。”李曉清說,“雖然他工作很忙,但在我生日和很多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裡,他都會記得,並細心地準備禮物,很有儀式感。”

在妻子李曉清看來,王紅星曾說過最令她欣慰的話是:“等我退休的時候你就可以休息了,女兒我來帶,我來教她寫毛筆字。”如今,在退休不過數年之時,王紅星的“諾言”卻再也無法兌現。

翻開相冊,看著一張張王紅星抱著不到三歲女兒的照片,滿臉寵溺的笑容,而這個咿呀學語的女孩似乎並不完全懂“爸爸走了”的真正含義。她會告訴自己的玩伴:“我爸爸睡到土裡了。”也會昂起頭略帶傲嬌地說:“我爸爸特別喜歡我,一回來就會抱著我的腳丫子親。”

“我媽走之前我的生活什麼樣,走之後就什麼樣。”王紅星的兒子王毅哲,如今24歲,是一位邊防幹警。10年前,上初二的王毅哲失去了母親,王紅星帶著第一任妻子“照顧好兒子”的囑託,對兒子悉心照料,對於好心人幫忙介紹對象總是一樣的託辭“我兒子不同意”,但兒子王毅哲明白,“我爸是擔心我受委屈。”

在王毅哲印象中,爸爸最常說的是“等你結婚時……”,這樣的種種規劃如今卻已遙遙無期。“遇到事情時,再也沒有人給我出主意了,再也沒有人告訴我應該如何做了。我爸一直告訴我要‘感恩’,這樣的諄諄教誨再也聽不到了。”這是兒子王毅哲的遺憾。

“我最喜歡的就是左手牽著爸爸,右手牽著媽媽……”這是女兒多多的遺憾。

家人在收拾王紅星遺物時發現,王紅星的工作制服口袋裡有數張已經發皺的小紙條,紙條上密密麻麻記滿了當前亟待解決的重點問題、需要強調的重點事項,還有一份用簽字筆書寫工整的入黨誓詞。

2018年64期第2條

關注我們

獲取更多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