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救助具有多種直接、間接的社會功能

社會救助具有多種直接、間接的社會功能。比如說,它可以彌補其他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不足,直接幫助陷入困境者解決燃眉之急並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同時,它還有助於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平,促進社會成員對於所處社會的認同與支持,從而有助於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現在,使社會更加和諧已經成為中國政府和人民追求的重要目標。對於社會和諧這個概念,事實上可以有多種理解角度。我們認為,在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的基礎上,社會成員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和睦相處,這是社會和諧的一個重要方面。由此來看,社會救助顯然有助於社會和諧。

社會救助具有多種直接、間接的社會功能

首先,社會救助體現了政府和社會對於困難人群的關懷,有助於促進社會認同。互助互濟是社會的基本價值。任何社會成員都有可能因為個人的、家庭的或社會的原因陷入貧困,此時如果不能從他人、社會和政府得到一些支持,他們就難以生存。而求生的本能會促使人們採取各種極端的手段獲取生存資源,從社會的角度講,社會穩定就面臨著嚴重威脅。不僅如此,如果生活困難的人長期得不到有效的社會支持,還會滋生疏離主流社會,甚至反抗主流社會的情緒和心態,對他人、社會和政府失去認同和信任,由此造成社會隔閡乃至分裂,明顯是不利於社會和諧的。

社會救助具有多種直接、間接的社會功能

其次,社會救助有助於縮小社會成員在競爭起點上的差距,從而有助於促進社會公正,而社會公正明顯是社會和諧的前提。人類社會是充滿著競爭的社會,現代社會的競爭尤其激烈。由於個人、家庭或者社會的原因,一些人總是有可能與其他人在競爭的起點上存在差距,比如說窮人與富人相比,有病的人和沒病的人相比,不能接受教育的人和能夠接受教育的人相比,就在社會競爭方面居於明顯的劣勢。如果不進行必要的社會干預,這種競爭顯然是不公平的。放任這種競爭,實際上是把人類社會還原為動物社會,遵循簡單的生物法則,從而也就損害了人類社會的獨特價值以及人類社會和諧的基礎。實施社會救助就是使陷於困境的社會成員得到一定的社會支持,有一個恢復、調整自己的機會,以便在一個相對公平的起點上參與社會競爭。在這方面,基本生活救助、教育救助以及醫療救助等的價值是極其明顯的。

第三,當代社會和諧是在發展進程中實現的動態和諧,而要在發展進程中實現社會和諧,就需要保證所有社會成員共享發展成果,增進社會成員對於發展的認同。如果發展的實踐表明,只有一部分,甚至是一少部分人獨佔了發展的成果,或者說一部分人的獲益以另外一部分人的損失為代價,那麼這種發展是難以為所有社會成員認同的,由此也就容易引起部分社會成員對於發展的抵制乃至社會動盪。完善的社會救助制度在一定意義上有助於促進發展成果的公平分配,縮小社會分配的差距,使得那些在發展進程中由於各種原因獲益較少甚至利益受損的人得到一定程度的補償,從而緩和其對於發展的牴觸情緒,增進其對發展模式和發展方向的認同。

社會救助具有多種直接、間接的社會功能

在此需要特別強調的是,中國的發展進程伴隨著體制的變革和轉軌,在此過程中,一些與原體制相關的人員在某些權利方面遭受了嚴重的相對剝奪,比如說國有、集體企業的失業下崗人員。對於那些生活陷於困難的失業下崗職工給予救助,可以說是支付改革成本的一種形式,這種救助對於緩和社會矛盾非常重要。另外,中國的發展實踐確實導致了非常明顯的貧富分化,社會成員在收入、財富分配方面嚴重不平等,相當一部分人有著非常迫切的社會救助需求。如果不能滿足這種需求,社會和諧就難以保證,社會發展也將因此而不可持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