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對唐朝21位皇帝的評價匯總(下篇)

(由於篇幅過長,文章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為五位皇帝,中篇為七位皇帝,下篇為九位皇帝。本篇2074字,閱讀需要4分鐘。)

《新唐書》對唐朝21位皇帝的評價彙總(下篇)

唐文宗李昂

《新唐書》對唐朝21位皇帝的評價彙總(下篇)

穆宗睿聖文惠孝皇帝:李恆;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李湛;文宗元聖昭獻孝皇帝:李昂;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李炎;宣宗元聖至明成武獻文睿智章仁神聰懿道大孝皇帝:李忱(五位皇帝同傳)

《春秋》之法,君弒而賊不討,則深責其國,以為無臣子也。憲宗之弒,歷三世而賊猶在。至於文宗,不能明弘志等罪惡,以正國之典刑,僅能殺之而已,是可嘆也。穆、敬昏童失德,以其以位不久,故天下未至於敗亂,而敬宗卒及其身,是豈有討賊之志哉!文宗恭儉儒雅,出於天惟,嘗讀太宗《政要》,慨然恭之。及即位,銳意於治,每延英對宰臣,率漏下十一刻。唐制,天子以隻日視朝,乃命輟朝、放朝皆用雙日。凡除吏必召見訪問,親察其能否。故太和之初,政事脩飭,號為清明。然其仁而少斷,承父兄之弊,宦官撓權,制之不得其術,故其終困以此。甘露之事,禍及忠良,不勝冤憤,飲恨而已。由是言之,其能殺弘志,亦足伸其志也。昔武丁得一傅說,為商高宗。武宗用一李德裕,遂成其功烈。然其奮然除去浮圖之法甚銳,而躬受道家之籙,服藥以求長年。以此見其非明智之不惑者,特好惡有不同爾。宣宗精於聽斷,而以察為明,無復仁恩之意。嗚呼,自是而後,唐衰矣!

譯文:按《春秋》的褒貶準則,君主被亂臣逆子殺害而不公開譴責逆賊,就嚴厲地向這個國家問罪,認為它沒有為臣為子之道。憲宗被殺害,經歷三任皇帝而謀殺憲宗的逆賊仍然安在。到了文宗,不能彰明陳弘志等逆賊的罪惡,按國家的常法治他們的罪,僅僅只是殺了他們而已,這實在是可嘆。穆宗、敬宗昏昧無德,由於他們在位時間不長,因此尚未達到使天下敗毀混亂的地步,但敬宗終於禍及自身,這哪裡有聲討逆賊的意念呢?文宗的恭順克己溫文爾雅,出自稟性;曾閱讀輯錄太宗與魏徵等大臣問答議政、施政舉措等內容的《貞觀政要》,慨嘆仰慕貞觀之治。到他登上帝位,專心一意治國,每在延英殿與宰輔大臣策問應對,通常都將近一個半時辰。唐朝制度規定:天子每逢單日臨朝處理政務,而命令停止上朝聽政,或遇酷暑、大雨雪免掉群臣入朝參見都用雙日。凡授予官職,文宗必定召見詢問,親自考察他是否有才能。因此太和初期,政事得到整頓,政治號稱清明。但文宗為人仁厚而少決斷,承接了父兄釀成的積弊,宦官又從中亂政枉法,他卻禁止不得其法,所以終於因此而陷入困境。太和九年十一月的“甘露之變”,李訓、鄭注等誅除宦官的計謀敗露,致使十餘家大臣遭受誅族,禍及忠良,冤憤無盡,也只能抱恨含冤而已。以此來說,文宗能殺掉陳弘志,也算伸展其心志了。

古時殷王武丁得到傅說一人,振興國勢由弱而強,他就是在位五十九年的商高宗。唐武宗重用李德裕一人,終於成就了他的功業。然而,他奮力除去佛教十分急切,卻又親自稟承道教秘文,祈求服藥以獲長生。由此可見他並不是明智而不受蠱惑的人,只是所好所惡不同罷了。宣宗精於據事決斷,卻以能辨察真偽為賢明,從而不再有仁愛恩德的情意。唉,從此以後,唐朝就衰落了!

《新唐書》對唐朝21位皇帝的評價彙總(下篇)

唐懿宗李漼

《新唐書》對唐朝21位皇帝的評價彙總(下篇)

懿宗昭聖恭惠孝皇帝:李漼;僖宗惠聖恭定孝皇帝:李儇(父子同傳)

唐自穆宗以來八世,而為宦官所立者七君。然則唐之衰亡,豈止方鎮之患?蓋朝廷天下之本也,人君者朝廷之本也,始即位者人君之本也。其本始不正,欲以正天下,其可得乎?懿、僖當唐政之始衰,而以昏庸相繼;乾符之際,歲大旱蝗,民悉盜起,其亂遂不可復支,蓋亦天人之會歟!

譯文:唐朝自穆宗以後的八代皇帝,被宦官立為君主的就有七人。那麼,唐朝的衰亡,哪裡僅是藩鎮釀成的禍患所致?朝廷是天下的根基,君主是朝廷的根基,起始登基就位是君主的根基。根基一開始就不正,而想以這樣的根基正天下,還可能嗎?懿宗、僖宗尚在唐朝政權剛開始衰落之際,而相繼登位的皇帝卻是昏聵愚昧之輩;僖宗乾符年間,連年發生嚴重旱、蝗災害,黎民愁怨、盜賊蜂起,社會動亂終於再也無法排解,這大概也是天命、人事兩相遇合的機運吧!

《新唐書》對唐朝21位皇帝的評價彙總(下篇)

唐昭宗李曄

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李曄;昭宣光烈孝皇帝:李柷(父子同傳)

自古亡國,未必皆愚庸暴虐之君也。其禍亂之來有漸積,及其大勢巳去,適丁斯時,故雖有智勇,有不能為者矣,可謂真不幸也,昭宗是已。昭宗為人明雋,初亦有志於興復,而外患已成,內無賢佐,頗亦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徒以益亂。自唐之亡也,其遺毒餘酷,更五代五十餘年,至於天下分裂,大壞極亂而後止。跡其禍亂,其漸積豈一朝一夕哉!

譯文:自古以來,國家滅亡,不一定都是愚昧無能、暴虐無道的君主。導致亡國的禍亂,由逐漸累積而成,等到它大勢已去,適逢他正當位之時,這時他縱然有智有勇,終有無能為力之處了,實在可說是真正的不幸,昭宗就是這樣一個君主。昭宗為人明智、才能出眾,開初也有志於興邦復國,然而,朝廷之外禍患已經釀成,朝廷之內沒有賢臣輔佐;他也經常慨嘆朝中無人,希望得到不同尋常的人才,卻又用人不當,只是更加添亂。自從唐朝滅亡,它遺留下的禍患災難,歷經五代五十餘年時間,致使天下四分五裂,敗壞已盡、動亂至極之後才告終止。推考唐朝滅亡的禍亂,它是逐漸累積而成,而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