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殺案背後的王儲,親手埋葬了沙特的現代化進程?

沙特的改革悖論,經濟現代化卻容不下任何反對言論。

​​

​在消失數分鐘後,一名60歲高齡的男子被斬首、肢解,手指被殘忍切下……15人組成的兇手隊伍攜帶鋼鋸等兇器,來去無蹤,不到兩個小時就隨這具支離破碎的屍體一起人間蒸發。這如同恐怖片《電鋸驚魂》的血腥場面,卻離奇地發生在土耳其一處外交場所。

10月2日,流亡美國的沙特記者、《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傑邁勒·卡舒吉(Jamal Khashoggi)進入沙特駐伊斯坦布爾領事館後再無音訊,在外等候的土耳其裔未婚妻隨即報警。土耳其警方展開調查後,有關卡舒吉失蹤並被殘忍殺害的消息已傳得沸沸揚揚。儘管沙特政府極力撇清自己與案件的關係,但重重疑點和土耳其方面洩露的種種證據都指向沙特當局乃至王儲穆罕默德·薩勒曼本人,並引起了聯合國及歐美大國的密切關注。


謀殺案背後的王儲,親手埋葬了沙特的現代化進程?

在伊斯坦布爾沙特領事館外抗議的人群 來源:Getty Image


改革悖論:“溫和伊斯蘭”與“異議零容忍”

事件發酵到目前,外界的討論已經超越了流亡記者本身的生死存亡,上升到對穆罕默德王儲治下愈發收緊的公共輿論空間的詰難。

卡舒吉失蹤一事之所以引人關注,除了其疑似被殺害的方式駭人聽聞,還在於他的身份特殊。這位60歲的資深媒體人,曾兩度任沙特《祖國報》(Al-Watan)主編,並因主持刊發批評國內極端宗教勢力的文章而遭遇撤職,此後則被西方描述為一個自由進步派的形象。但卡舒吉同時與沙特王室一直維持著較密切的聯繫,曾擔任沙特另一位王子圖爾基的顧問,據稱在911襲擊發生之前還曾被沙特安全部門委任去與本拉登進行溝通。

此後,卡舒吉陸續以評論員身份出現在沙特國內電視臺、BBC、半島電視臺等媒體,並以改革派的態度談論沙特國內外的各種政策。特別在默罕默德王儲上臺後,卡舒吉呼籲人們關注沙特國內各種對言論的打壓與自由的限制,最終導致他面臨沙特政府的全網封殺。出於人身安全考慮,卡舒吉離開沙特,流亡美國,並繼續在《華盛頓郵報》上撰文批評王儲的內政外交政策。

自“2030願景”頒佈以來,被視為改革“總設計師”的穆罕默德王儲,以其溫和、開明的形象逐步受到西方的歡迎,美國總統特朗普也主動為其站臺。但正如王儲訪美時脫下大袍,換上的西裝一樣,這種開放,似乎更像一層精心包裝的外殼。

可以看出,王儲改革途中,進退並舉:鼓勵女性創業,卻遲遲未能取消男性監護制度;解禁女性駕駛,卻對爭取女性合法權益的人權活動家實施逮捕並判處死刑。10年前,阿卜杜拉國王治下的沙特年輕人還可以大膽在臉書和推特上批評政府腐敗,而現在,沙特的輿論空間少有異見,連在沙特工作的外籍人士也紛紛抱怨“連在推特上說錯話可能都要被關小黑屋” 。


謀殺案背後的王儲,親手埋葬了沙特的現代化進程?

Samar Badawi,一位被逮捕的沙特女性活動家 來源:大赦國際網站


王儲承諾實現“溫和的伊斯蘭”,卻對異議“零容忍”,這似乎是一種改革的悖論。在女性權益問題上,沙特當局並非真的想要賦予女性獨立自主的權利。一方面,沙特希望利用女性勞動力的解放,推動其擺脫對外籍勞工依賴的“沙特化”願景,另一方面,則是刺激女性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更好地實現“去單一石油”的經濟多元化。

在“2030願景”的聚光燈下,“溫和伊斯蘭”的口號成了一塊吸引資本的巨大磁鐵。王儲構建出一個消費主義盛行的夢幻天堂,但構建其內部機理的伊斯蘭意識形態從未瓦解。儘管推進經濟現代化,但沙特王室並不一定會接受由此帶來的社會變革。保持傳統的社會結構和伊斯蘭價值觀的前提下完成王國的現代化,這是沙特王室最希望實現的。

有學者稱,沙特“沒有國家利益,只有王室利益”,在這種預設下,改革的實施者只能是王室。因此可以看到,縱然限制了“懲戒委員會”,收歸了宗教警察的權力,但沙特王室卻從未割斷與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瓦哈比教派之間的聯繫。在沙特,真主的歸真主,王室的歸王室,從未、也絕不可能允許任何如卡舒吉一樣的異議者試圖動搖其根基。只有維持這種意識形態,王室的執政合法性才得以延續。

王儲地位會受影響嗎?

亮相國際舞臺後一年有餘,沙特王儲默罕默德的角色一直在反轉。從去年11月“宮鬥式”反腐擅弄權術的野心家,到今年3月登上《時代週刊》封面年少氣盛的“魅力攻勢”(Charm Offensive),如今則被懷疑是卡舒吉失蹤案背後“有陰暗面”的殺人兇手。

從去年反腐至今,沙特王室格局一直處於輿論漩渦。經歷了一系列對王室旁系的清洗和對異見人士逮捕後,薩勒曼父子威權在握,但由於王儲過於野心勃勃,在推動改革過程中顯得相當冒進,不少項目因雷聲大雨點小而顯得有畫餅之嫌,外界圍繞其權力是否穩固的討論與日俱增。

對王儲地位不穩的擔憂並非首次出現。在沙特阿美石油IPO的問題上,薩勒曼或許也開始覺得小兒子剛愎自用。一直以來,阿美石油的IPO被視為事關改革成敗的重大計劃,自2016年1月公佈起都無明確動向,但今年8月底被路透社爆出已遭到薩勒曼國王的強行終止。若消息坐實,無疑會對王儲改革事業造成巨大打擊,畢竟,若沒有外資注入,“2030願景”描繪的宏偉藍圖只能是空想。


謀殺案背後的王儲,親手埋葬了沙特的現代化進程?

快速發展中的沙特首都利雅得 來源:網絡


不僅身為父親的國王對其能力產生質疑,王儲實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還面臨著王室內部的重重壓力。改革過程中,諸如提高油價、削減教育及醫療補貼的措施已經開始影響習慣於高福利的王室成員對王儲的支持。去年11月,11名王室成員曾在利雅得省政府前公開示威,要求政府取消停止為王室成員支付水電費的指令。

今年4月,沙特王宮疑似傳出槍響,一貫高調的王儲消失在媒體視野中近一個月,事件撲朔迷離,至今眾說紛紜。不久,流亡德國的王室異見成員卡哈立德·本·法爾汗(Khaled bin Farhan)接受親卡塔爾媒體《中東眼》(Middle East Eye)的專訪,呼籲罷黜現國王及王儲,更加引發了外界對沙特王室內鬥的猜測。

而這次,卡舒吉失蹤事件的後續進展再次把王儲的改革計劃推向了風口浪尖。隨著事件持續發酵,西方各界,特別是商界人士紛紛發聲,聯合對沙特的經濟改革措施發出抵抗的聲音。美國前能源部長厄內斯特·莫尼茲(Ernest Moniz)表示,在卡舒吉失蹤案查清之前,不會行使其在“沙特NEOM新城”諮詢委員會中的職能;英國航空巨頭維珍(Virgin Group)也表示退出“紅海計劃”的兩個項目,並暫停與沙特政府進行的一項10億美元投資的談判。

10月23日,被稱為“沙漠中的達沃斯”的第二屆沙特“未來投資倡議峰會”(FII)將在利雅得舉行。去年的這一峰會,吸引了幾千名世界各地的金融機構代表、政府高級官員、企業財團代表和投資者出席,而今年的同一時間,則因為沙特官方在卡舒吉失蹤一事上的曖昧立場而遭到多方抵制。抵制者不僅包括摩根大通、谷歌、優步、維亞康姆、福特等企業大鱷,還包括《紐約時報》、《金融時報》、彭博社等媒體巨頭。

沙特的外資引進是否會遭遇挫折,對於改革來說至關重要。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石油紅利帶來的公共福利一直是沙特阿拉伯社會特殊的社會契約。而如今,高福利在王儲推行的改革措施下被大力削弱,若失去政府補貼又不見改革成效,民眾對王儲的期望值或將降低,王儲依靠大力反腐、推行改革而積攢的政治資本勢必大打折扣。

沙美同盟未變,土耳其坐收漁利

卡舒吉失蹤事件後,與王儲一樣如坐針氈的,大概是美國總統特朗普。

沙特對於美國,不僅是中東戰略的支點,也是現實利益的所需。為了建立起防禦伊朗的軍事體系,沙特每年從美國採購數十億的武器裝備;沙特6900多億美元外匯儲備中的大部分用於購買美國國債。雖然實用科技的發展使得美國頁岩油、石油產量走高,很大程度削減了對沙特的能源依賴,但還是需要沙特在美國製裁伊朗時填補石油供應空缺,確保國際原油市場穩定。

不但如此,商人特朗普與沙特王室還有著親密的私人關係。特朗普競選總統時期,沙特也是背後的出資者之一,這種支持被視作為扭轉奧巴馬時期中東政策所做的投資。特朗普上臺後,在中東遏制伊朗,重啟制裁,甚至集結“阿拉伯版北約”,一系列政策調整都符合沙特王室的心意。


謀殺案背後的王儲,親手埋葬了沙特的現代化進程?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昨日訪問沙特首都利雅得,與王儲默罕默德會談 來源:法新社


卡舒吉10月2日失蹤,兩週來一直佔據國際媒體的頭條,但一向好管閒事的特朗普起初卻態度曖昧,一直對此事保持沉默。10月13日,迫於國內輿論形勢,特朗普終於發聲,稱如果證實沙特當局下令殺害了卡舒吉,美國將對其進行嚴厲懲罰。

中期選舉臨近,特朗普在卡舒吉遇害一事上的態度,已經被民主黨和部分共和黨人看在眼裡。為了擺平這個難題,蓬佩奧穿梭於利雅得和安卡拉之間“滅火”,在美國斡旋下,只要沙特王室可以想方設法自證清白,卡舒吉之死的謎團也會不了了之。

意識形態是美國與沙特之前永遠無法彌合的裂縫,但共同利益卻是雙方一貫的追求。油價不穩,是美國不願看到的;中東地區的力量真空,是美國不允許發生的。畢竟,中東很難出現伊朗和沙特同時被制裁的情況。特朗普自然不會選擇緩和對“邪惡國家”伊朗的關係,沙特與美國戰略合作的根基不會發生根本改變。

而卡舒吉失蹤事件中,有所得利的,或許是剛剛從緊張的對美關係中逐漸走出的土耳其。

事件發酵至今,一些有關涉及案件重要線索的信息都通過匿名土耳其高官之口由媒體洩露給大眾,埃爾多安亦頻頻站出喊話沙特,敦促其正視案件調查結果。有分析稱,土耳其試圖將這一事件“政治化”,通過這些情報的洩露來掌控節奏,從而握有壓制沙特的砝碼。而最終,事情也朝著土耳其政府預想的方向進行:沙特派遣高級別代表團訪問土耳其,雙方組成聯合調查組共同調查案件。沙、土自卡塔爾斷交事件後不斷惡化的外交關係,經過這一事件,卻也得到了迴旋餘地。能否開展新的關係,有待雙方謹慎處理,但無疑通過此次事件土耳其掌握了部分主動權。

巧合的是,正當卡舒吉失蹤案鬧得滿城風雨,10月12日,此前被指控與2016年發動未遂政變的“居倫運動”有聯繫的美國牧師布倫森被土耳其當局釋放,返回美國。之前布倫森在土被軟禁一事引發了美國對土大規模製裁,土耳其里拉跌幅一度超過20%,引發國內經濟危機。而布倫森獲釋的消息一經傳播,里拉應聲上漲3個百分點。

此刻,正當穆罕默德王儲為尋找替罪羊而輾轉反側時,埃爾多安也許剛剛走出了里拉暴跌的噩夢,偷得一絲喘息。


世界說

喻曉璇

微博 @世界說globusnew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