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一些大學生不願意從事銷售行業?

柳州納意體驗式培訓機


“職入龍門”觀點:大學生不願意從事銷售行業,關鍵原因在於各家企業做銷售崗位招聘時,對於銷售職業規劃終極目標表達不清晰導致的!一個無法讓員工看到職場共贏目標和職業幸福感的崗位,是眾多公司很難招聘銷售人才的尷尬真相。



1 眾所周知,經濟大權在任何組織內部(包括家庭)都是絕對有話語權的!而創造經濟價值最直觀的崗位就是銷售!大到銷售一個企業的品牌價值(含社會責任和核心產品)、小到銷售一個人的職業價值(技術類型、銷售類型、管理類型等)。



他們在各個領域和細小環節中的銷售行為,都在潛移默化的推動經濟發展,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和幸福!這就是銷售職業對於整個社會發展的核心推動力量以及最終話語權實力!請問,各家企業在招聘和員工培訓中,是否有向大學生朋友闡述清晰,銷售行業對於社會發展和消費者“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是絕對“剛需”的職業呢?這才是他們值得用幾十年的職業時光,值得去拼搏和規劃發展的工作目標!


2 企業如果自身對於銷售崗位人才儲備存在錯誤的認知,短期看來好像頗有成效,實則無形中增加企業的市場運營和人才試錯成本! 各家公司對於銷售崗位的人才培養機制是否健全?符合90後甚至00後對於職業幸福感的需求?人才市場永遠是供需雙方共贏才能維持平衡發展!



很多企業主觀把銷售崗位定義為:只需要應酬技能強,就會創造高效業績。用高壓手段讓銷售人員創造短期業績價值,信奉“鐵打的公司,流水的銷售”,所以人才培養機制和管理都不健全。這是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做銷售的原因。


為了完成業績目標而制定出各種奇葩、傷害年輕人職業幸福感獲取能力的人才培養機制,是讓年輕人寧願選擇去世界500強企業做一線銷售“吃苦”,也不願意去中小型企業做銷售!這種錯誤的人才管理方式,對於90後職場新人是起不到長期激勵作用的!


(某公司奇葩銷售的招聘條件)這類公司對於銷售人員的態度就是“短期過度消費,榨乾剩餘價值就丟棄”。請問,這種荒唐的用人標準,怎麼會挖掘到和留住真正的銷售人才。



很多企業認為招聘不到應屆畢業生做銷售的原因是因為:90後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導致的。但,諷刺的是,現在以互聯網為依託誕生的眾多年輕人創辦的企業,他們從90後的視野出發,提供清晰的職業規劃目標和職業幸福感體驗的同時,帶領銷售團隊自發憑藉激情和創造力去開拓市場!年輕人不僅不看重錢,反而非常積極且吃苦耐勞的去開拓市場!著實讓傳統銷售人才管理方式的企業大跌眼鏡!


比如:摩拜單車,就是從年輕和科技的視野致力於實現眾多中國年輕人對於時尚、自由、快樂的出行方式的美好願景。



支撐公司經濟命脈的銷售崗位,在任何公司都有業績壓力。但,在懂得年輕人心理和需求的公司,你會覺得所有的努力不僅可以自己獲得職業成長,還可以讓更多人感受到通過自己的銷售服務帶來的幸福生活品質,這種職業幸福感的快樂,是任何一種外在強迫的壓力無法催生的工作激情!


中國越來越多新生的、充滿活力的銷售力量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如果傳統企業在銷售人才培養模式上,還停留在激勵團隊老三樣上:業績目標、高薪、末位淘汰!而一再忽略這些職場新人的職業幸福感需求,那麼銷售人才長期持續匱乏的後果就是被市場淘汰!


大家覺得各家公司很難招到大學生做銷售的真實原因是什麼?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END----


“職入龍門”分分鐘輕鬆解決職場問題,秒秒間溫暖努力向上的你!關注“職入龍門”頭條號,獲得更多職場升職加薪的實用經驗!如果您喜歡我的回答,歡迎點贊、評論、轉發。“職入龍門”粉絲朋友們獲得高薪工作、升職加薪是我們最開心的動力!

職入龍門


不是銷售大學生們不想去。

而是市場上提供銷售崗位的企業大部分不靠譜,一眼望過去就知道是那種傳統行業,沒啥核心競爭力的聽都沒聽過的小破民營公司。底薪不高。東西難賣。

傳銷,保險,理財,成功學培訓公司也混跡其中。連底薪都沒有。

如果是500強高大上企業的銷售呢,寶馬,奔馳,IBM,華為,寶潔公司的銷售,想逗不用想大家打破頭去。

因為有錢,有面子,鍍金,能學到東西,職業生涯有保障。

大學生們也不傻,去哪些不靠譜的民營公司當銷售就是等於當這些公司的炮灰而已。

市面上的公司很多很雞賊的,自己賣不出去東西,想靠極低的成本招些業務員,他們收集客戶資料,甚至不給底薪,靠打雞血忽悠大學生,萬一出了單,大頭是公司的,公司還不花錢養銷售。

市面上也只有銷售崗位敢臭不要臉的給很低的工資或者底薪。

因為他們的算盤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再說回來,大學生們的志向肯定都不去幹銷售,不能因為市面上銷售崗位多,就得屈就幹銷售。

這個就何不食肉糜了。

我自己是幹銷售職業的,並且還在比較知名的企業諸如美的,聯想,三星。

說實話,收入待遇,職業發展沒外界那麼好,並且銷售工作壓力大,還老裁員,所有崗位裡最不穩定的崗位。

寧肯下決心考公務員,不到萬不得別幹銷售。

歡迎大家評論區討論留言。


老李校長


銷售是就業市場需求量最大的職業,因為任何一個以“贏利”為目的的機構都不能缺少它,同時銷售對於學歷、專業、證書等硬件的准入門檻也低於很多職業,所以,應屆生招聘會上出現大量的銷售崗位再正常不過了。

我經常去大學做職業規劃、求職技巧的講座與培訓,對於這個問題深有感觸。

很多大學生不願意從事銷售,是源於偏見及不瞭解,而非理性選擇的結果。

有幾次培訓,介紹銷售這個職業之前,我問同學有誰想做銷售嗎?二三十人中無一人舉手,理由不外乎是“銷售就是推銷,總要死皮賴臉地求別人、社會地位不高、壓力大、收入少”。

詢問一位同學想做什麼?他說“外貿”,我說:“完整的外貿工作包括國外客戶的開拓、國內供應商的開發、訂單管理、物流四大塊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國外客戶的開發,所以實質上也是銷售,只不過客戶在國外而已”,這位同學說:“但是外貿可以經常出國,看起來更加體面”。所以說,大學生看問題很多時候只是看表面,而不思考本質。

其實,不僅僅是大學生,很多職場人士也就是大學生的家長也持有相同的觀點,一位同學曾經對我說:“我爸爸說千萬不能做銷售,否則大學四年就白讀了”。

因此,作為一個職業諮詢顧問,覺得有必要澄清一些大家對銷售工作的誤解:

銷售確實要追著客戶,但是不代表沒有尊嚴。

天下也沒有不受氣的工作,要賺錢,肯定要受氣。銷售在外受氣,但在公司內部地位高;對外朝南坐的,在公司內部要受氣,譬如人力資源、行政。

銷售的硬件准入門檻雖然低,但它卻是非常具有挑戰性、並非人人能做好的職業,它對從業者的溝通能力、談判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商業敏銳度都有很高的要求。

最重要的一點,在所有的職業中,銷售最容易晉升到公司的決策層,譬如聯想CEO楊元慶、格力總裁董明珠都是銷售出身。自己創業成功的,在公司起步階段大部分也是做銷售,譬如第一次創業的馬雲常常揹著裝滿小工藝品的大麻袋,在杭州的大街上穿梭售賣,新東方的俞敏洪為了招生自己去貼小廣告,京東的劉強東在中關村買VCD。

當然,澄清誤解並是不勸大家都要去做銷售,只是當銷售符合你的興趣,你又有優勢時,不要因為偏見無知放棄了這個前程大好的職業方向。

我是【職業諮詢顧問陳凱】,如果覺得我的回答不錯,歡迎點贊或點擊右上角【關注】,讓我們一起用智慧成就快樂工作!


職業諮詢顧問陳凱


我是15年畢業,然後從事銷售工作到現在,其中的酸甜苦辣都有,什麼事都經歷過,我是在一個生活節奏很慢的北方四線城市,晚上等著見客戶等到晚上十點,這邊一般晚上六七點就絕大部分的人都下班了,遇到過非常好的客戶,去了請吃飯喝酒,然後搶著付車費,也遇到過非常多的拒絕謾罵,準備了很多的材料,結果客戶來一句我不想做,只是想了解下。當然,工資方面也沒準,我最少的一個月拿了六百塊錢,最多的一個月拿了七千多,但是是用下班不固定,週六日基本不休息,有客戶需要就必須到換來的。怎麼說呢,進入了這個銷售行業這麼久,也是一步一步做起來的,現在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做主管,希望會越來越好吧,銷售確實很鍛鍊人,如果一個剛畢業的人直接做銷售的話,他的整個人的感覺會跟他的同學差的好多,完全碾壓同年齡的人





文竹


為什麼大學生都不喜歡從事銷售行業?如今大學生面臨就業難,卻有多少銷售行業缺少人才,到底是為什麼呢?

先從我自己的情況來說吧,大學四年,信息管理專業,學習專業、技能知識都是隻知一二三,沒有深入學習,到了大四畢業,一部分同學選擇外包學習軟件開發,一部分同學從事RRP實施工程師,而對於我們這些沒有往這些方向的人,沒有任何技能,在招聘會上,備受打擊,而對於剛畢業的學生來說,銷售是唯一一個沒有任何門檻的崗位,而剛畢業的我們,心高氣傲,無論如何也不會去考慮銷售這個行業,因為我們的內心世界是“初中畢業的同學都能從事這個銷售崗位,難道我上了四年大學,最後還要和他們站在同一起跑線,而且底薪也很低,需要每天出去低三下四,求爺爺告奶奶,才不去呢”

是的,這就是剛畢業的同學不想從事銷售行業的原因,底薪低,工作累沒有尊嚴,風吹日曬。剛畢業的同學,心高氣傲,想找一份環境好坐辦公室工資合理的工作,但如今,大學生普及,找到一份好點的工作重在的還是能力,當然也有一部分同學沒有專項技能,只能從銷售做起,但幾年後的他們和畢業完全不同。

畢業三年了,現在覺得如果可以重來,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寧可去做銷售,從銷售做起,不斷的磨練自己,學著做人,交流,說話,為人處事,從不同的人身上學到不同的道理,吃的苦中苦,對以後的人生道路有很大的影響,也可以在第一份銷售工作中搓搓銳氣,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

所以,如果你剛好畢業,如果你有一顆不安定的心,如果你想挑戰自己,那就放下你得銳氣,上大學不是為了你比沒上大學的同學高一個等級,而是,為了能夠在未來的生活中你有更多的選擇和更優秀的表現,如果你是寶石在哪兒都會發光發亮。


國民三叔


我從事過銷售行業,真的是不是那塊料。

大學生的專業能力比較強,文化水平較高。會選擇一些門檻較高的職業,不用像銷售員那樣累。

大部分大學生剛入社會臉皮薄,闖不開。

銷售真心不好做。需要技巧和勇氣。



能說沒用,關鍵是看臉皮

我銷售過新能源汽車,它的營銷模式特別的好,是百分之百返利的,而且現在汙染嚴重,新能源汽車環保、省錢是趨勢。公司其他的銷售員的業績都不錯,因為它是互聯網+模式,很容易發動客戶的心。

但是,這只是對別人來說。我幹了1個月1輛也沒賣出去。總結原因就是臉皮薄。一般見客戶兩三次被拒絕,就沒有勇氣再去了。其實,客戶瞭解一款產品最少也要聽三四次的詳細的介紹,要打動客戶更是需要多次的拜訪。

我平時經常參加一些演講和辯論比賽,口才還湊合,但是銷售和演講有很大的區別,最重要是臉皮厚。



能說不代表會說,只有會說才能戳中客戶的需求。

在銷售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銷售員在滔滔不絕講解產品,客戶在一旁目光呆滯,哈欠連天,完全不敢興趣。

很多時候,銷售員只是站在公司的立場上一股腦地說產品的優點,但是沒有站在客戶的立場上了解他們的真正需求。

要充分了解客戶的心理。


光源映宇


很多人畢業以後想朝久晚五,想週末休息,又想要工資高。不是五險一金不做,工作不自由不做,領導說話不好聽不做,工作太乏味辭職,世界那麼大想去看看辭職。工作挑的一塌糊塗,小心情特別多。

而辦公室工資確實能實現生活與夢想都可以兼顧。但是弱點是工資並沒有那麼的理想。如果想在短時間內實現工資的財富自由化有點困難。所以這個時候,辦公室室人群又會抱怨。申明一下,這邊說法並沒有針對辦公室人群哦。

銷售很多90後的自尊心很強的,關注自我價值的多,別人的冷眼,語言傷害會使很大一波的90產生畏難情緒,會選擇離開銷售行業。上一輩人的也會用有色眼鏡來看銷售行業,他們會說銷售行業的行業內幕,儘管有的是真的,但是問題是品行不正的人,任何行業都是這樣的。

我個人認為。銷售是一個很鍛鍊人的工作,其實也是一個代表公司與其他公司進行合作的中介。相當於紅娘。說的直白點就是人與人的溝通與交流。感情和溝通建立到位。單子也就成了。沒有必要低人一等,求別人。如果確實攻克不了的客戶,一直低看你的。可以選擇放棄。畢竟合作就是共贏的。我的利潤點,我的產品達到你的心裡想法。能共同賺錢的合理買賣。所以這是一個合理買賣。客戶談成了,這些客戶也是你的人脈!通過這些人又可以建立起新的人脈,人脈建立了,錢也賺到了。


小月餅說


因為有的大學生畢業後你就會發現,銷售行業的招聘是最多的,而且工資也會比較高,但大家想起來銷售都是那種讓你比較煩的在街上拉著你一頓說的那種,被人拒絕,被人罵是常有的事。

我講講銷售這個崗位的情況吧。首先,銷售需要對產品鏈(或公司業務)非常熟悉,融會貫通;也要求有溝通技巧,你要懂得抓住客戶的心理賣貨,做到讓別人不反感。我說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非常不容易。很多朋友做銷售到現在,每天的工作壓力都很大。一是來自於銷售業績壓力,二是客戶很難應付,有時候客戶甚至挑刺到讓你抓狂。銷售這一職業所面臨的困難,一點都不亞於別的任何崗位。

其次,銷售薪資非常高。銷售一般由底薪+提成組成。之前在銀行工作的時候,銀行sales每個月扣掉的五險一金相當於我整個月的工資。就醬。最後,我想說,銷售真的不是沒有核心技術。

大家普遍心理預期的銷售還是街邊房地產中介銷售那種,拉著你買貨,你很煩的場景。可是隨著各行業的發展,傳統銷售已經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整合銷售,例如商務經理、渠道拓展等等職業的興起。現如今的銷售,是做資源與資源的置換,還做市場資源整合後的物品售賣。其中涉及到市場營銷學、社會學、消費者行為學等等學科的綜合知識。

說實話,每次看到別人說銷售沒有技術含量,銷售這個工作低人一等我就挺煩的。每一種職業都有自己的困難,銷售被客戶罵、賣不出去東西的時候,你可能已經下班在家看電視劇了。他們拿工資高,可能是自己拉下臉跑客戶被別人罵祖宗換來的,坦誠的講,讓我去做這種工作我真的承受不來。別人工資高,是應得的。


笑笑161562183


關於銷售崗位,網絡上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個段子:早起的是銷售和收破爛的;晚睡的是銷售和妓院的;不能按時吃飯的是銷售和要飯的。銷售崗位正是有了如此風聲鶴唳的江湖地位,讓無數學生在實習和校招求職路上,看見“銷售”兩個字,就像眼球加載了自動過濾程序一般,齊刷刷地Pass!


答主為此打探了好多童鞋為什麼不願意做銷售的原因,得到的答案無外乎是這幾個:

1.銷售進入門檻低,顯得自己沒身價

很多銷售崗位招聘人才的學歷門檻是專科,甚至還有高中生就可以去健身會所賣會員卡。這讓“重本畢業”和“高中畢業”的人頓時感覺處在了同一個事業起跑線,分分鐘讓人覺得:“這書不是白讀了嘛?!”

2.各類績效考核壓力大 ,覺得天天都像世界末日

不少銷售公司的企業文化中,每天都會給銷售不同的考核壓力環境,比如週週開會搞排名通報,做的好的大會表揚,做的差的點名批評甚至末尾淘汰制。這種高壓、赤裸裸通報,讓很多初入職場的新人不堪忍受,“業績完不成,天天累成狗”。

3.搞人際關係這門學科不容易及格

做銷售的要做好業績,除了對自己平臺的售賣資源極其瞭解,對客戶服務極其細心外,最重要的要和客戶做好關係,小到察言觀色拍馬屁,大到逢年過節送禮三陪,都有可能發生,所以這個時候可能需要迫使你自己的性格或是價值觀去改變去適應。

4.總感覺做銷售的江湖地位不高,不夠“高大上”

很多人一想到銷售就會不由自主皺眉頭。沒錯!煩人的電話營銷、佔滿朋友圈的微商、無孔不入的保險營銷……動不動就上頭條的《銷售人員被逼跪地乞討》,《銷售小姐賣身當小三被老婆暴打》……再加上一部分公司為了銷售連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的信任都沒有,為了業績各種坑蒙拐騙。總之,它們給我們的映像實在離現在大學生們追求的“高大上”太遠。


壯士你褲子掉了


當年我就是找不到工作才去當銷售的,一進去就被“希望”洗腦,整天都是腦子裡月薪過萬什麼的。還好我還算比較清醒,完全是為了創業而工作。我那時候選的是一家養殖企業,我的崗位是市場專員,說白了就是銷售,不出勤的話就沒停的打電話。在那家公司我唯一的收穫是認識一個負責養殖場管理的好同事,熟了之後就不停和他聊養殖的知識,大半年這樣半桶水的我自己回家小創業一番,但現在也不怎麼好了,因為缺乏其他方面知識連續賠了2年,現在又準備上廣州再戰江湖找工作了。說句老實話,我真心後悔踏入銷售這個行業,特別是應屆畢業生,去當個學徒都比這個好。大家可以去廣州南方人才市場看下,應聘銷售工作的大部分是年過30甚至40的中年人們,他們的營銷經驗的確很足,但有用麼?這年紀了還在奔波找工作。我不是鼓勵去學技術什麼的,畢竟咱們國家不缺技術人才,但對比起銷售的話真的好很多。真的想從事銷售工作的話建議應屆生去賣保險或者房地產,系統性的營銷知識培訓夠足,畢竟我見過的這兩個行業的人還真賺到錢。最後說句,一入銷售深似海,且行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