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到底有多少中國人?

[探校幫]加拿大的探校行程,從尼亞加拉到多倫多,再從金士頓到蒙特利爾、魁北克、渥太華,感官上無法迴避的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怎麼到處都是中國人?

中國人多起來了,這是很多人詬病留學意義的一個重要因素。這種質疑不僅針對國外的大學,也存在於國內各種形式的“國際化學校”內。

批判已不下十年,而十年間“留學”卻在不斷進化。於是我開始琢磨,今天是不是可以從更客觀,亦或是更全面的角度去重新思考這個問題:

在留學目的地,是中國人多好,還是少好?

在加拿大,到底有多少中國人?

(2018年9月末,拍攝於多倫多大學)

走在多倫多大學的街頭,看著來往超過三成的華人面孔,聞著停著路邊的那一排中國快餐車裡飄出的飯菜香,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身在國內的錯覺。

事實上,今天你已經很難在世界上找到一個“中國人很少”的角落了。尤其是在像學校這種環境,不管是國外的大學、中學,還是國內的“國際學校”。

在加拿大,到底有多少中國人?

(多倫多大學,圖書館門口的珍珠奶茶車)

去留學,你的本質需求是什麼?

如果留學的目的,仍停留在“瞭解不同的文化”和“學好一門外語”,那麼你的“留學”很大幾率會成為一件事與願違的事情。

可能你需要認真考慮:選擇去留學,是為了去“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還是為了有機會去接受更優質的教育?

如果時間倒退到十幾年前,當留學還是一件“新鮮事”時,“體驗不同的文化”確實代表著留學的一個重要意義;

而今天,當出國變得日益便利、平常,選擇參加一個出國旅遊項目,或者進行短期的海外遊學,可能會讓你的這種“體驗”享有更高的性價比

當留學的目的真正迴歸到“學”:學生有機會進入更好的大學,接觸某一領域更先進的知識,獲取世界範圍內更前沿的理念。那麼基於學習與知識本身去思考,在一所國外學校裡中國人是多還是少,真的會是最重要的考衡因素麼?

要知道,很多國外大學的大牛教授,本身可能也是中國人。

中國人多,就是一件壞事?

回到這個習慣性的批判:中國人“扎堆”,學生沒法融入當地社會,可能連英語(或其它外語)都學不好。

可實際情況是,“國人扎堆”這種現象可能並不只存在於中國人之間。我在國外讀書時,有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國際生中,法國人與法國人聚在一起,意大利人與意大利人聚在一起,都很常見。坦白說,“國人扎堆”並不是我們的中國特色。

而在語言學習方面:我們以英語為例來說,除去出國專門讀語言的學生,大部分的留學生在出國前就通過努力取得了相應雅思或者托福考試成績,事實上許多同學出國後都發現,自己的英語已經好過大部分的國際生

所以有那麼一個瞬間,我在想:如果在一所國外的學校內,中國學生不再感覺到新鮮與陌生,當國外環境對學習並沒有多餘的影響,是不是反倒能讓學生更專注於專業知識學習本身?

這可能是一個比較“毀三觀”的觀點。

但是事實上,在過去的十幾年間,中國人對於國際環境的融入,尤其是中國(華人)學生在國際教育領域內的融合,遠超我們的想象。

在加拿大,到底有多少中國人?

(2018數學奧林匹克冠軍,美國隊合影)

第59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落幕,中國國家隊敗於美國、俄羅斯,斬獲團體第三。一個有趣的細節是,走上領獎臺的美國選手中,卻以華人面孔為主。於是有了這樣的段子:

這怕是一張中國人看了不爽,美國人看了也不爽的照片

中國人多了,意味著什麼?

我們在與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或華人)的交流中,還有另一個常討論的話題:在國外有沒有感覺到歧視的存在?

最近一位加拿大華人朋友告訴我,沒有。引起我關注的不是這個結論本身,而是他給我分析的原因:

現在加拿大的華人基數很大,與人口比例上升相對應的,是華人參政比例的逐步上升,這種在社會治理層面的深度融入,進一步保障了華人在各方面權利的爭取

華人通常被認為不熱衷國外當地政治事務的融入,而隨著華人比例的逐漸上升,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改變。比如美國華裔楊安澤,他最近就宣佈將參加美國總統競選,並號稱如果當選就給所有留學生髮綠卡。

過去這些年,媒體往往樂於調侃或負面評價華人在歐洲、北美、澳洲等地人口比例的快速增長。而實際上,由於人口基數的增加和華人佔比的提升,其所帶來的華人在海外生態圈的積極變化,這可能是一個被長久忽略的方向。

在加拿大,到底有多少中國人?

(麥吉爾大學,蒙特利爾)

多元化,我們並不熟悉的一個詞。

此次加拿大之行中,蒙特利爾是另一個我特別渴望探究的城市。不只因為我心儀的加拿大名校--麥吉爾大學在這,也緣起於我期望深入地去了解,在這個地處法語區的城市中,不同文化的融合方式。

要知道在我們的傳統印象中,不乏:“在法語區說英語會招人刁難”,不同人種之間存在的“歧視鏈”等這樣的傳聞。

幸運的是,當我身處其中的進行體驗,並與多位在蒙特利爾生活多年的華人進行交流時,我的這些擔心都沒有出現。與此同時,我們還發現了另一個視角:

與其把語言和文化的不同看做一種潛在衝突,倒不如把它理解為一種多元化。這種多元化並不會成為矛盾產生的根源,在蒙特利爾的案例中,它反倒讓大多數身處其中的人們引以為傲。

華人族群的成長也同樣是在造就這樣一個更加多元化的環境。華人從參與到融入社會,再到逐步發揮自己的影響力,這也是每一個族群融合進現有社會的常規路徑。


在加拿大,到底有多少中國人?

2018年9-10月,於加拿大



- 後記 -

對海外華人學生群體的深度探究,讓我對留學這件事本身,有了很多有意思的思考。

我們常忽略的一點是,像加拿大、美國這些主流的留學目的地,往往也都是多民族融合的多元化社會國家,這與我們潛意識中“外國”的單一性的感知是有差異的。

隨著來到國外的中國人越來越多,當我們開始認識和理解不同,開始融入和影響當地社會,華人的增長也是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的。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羅不胖],歡迎搜索“羅不胖”進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